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58篇
  免费   1191篇
  国内免费   648篇
化学   3609篇
晶体学   51篇
力学   180篇
综合类   27篇
数学   67篇
物理学   2263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112篇
  2021年   171篇
  2020年   253篇
  2019年   186篇
  2018年   152篇
  2017年   178篇
  2016年   252篇
  2015年   231篇
  2014年   329篇
  2013年   411篇
  2012年   328篇
  2011年   323篇
  2010年   275篇
  2009年   282篇
  2008年   298篇
  2007年   260篇
  2006年   247篇
  2005年   222篇
  2004年   244篇
  2003年   182篇
  2002年   148篇
  2001年   116篇
  2000年   114篇
  1999年   110篇
  1998年   110篇
  1997年   95篇
  1996年   91篇
  1995年   62篇
  1994年   65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9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9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4篇
  197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有机化合物的空气氧化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研究课题。早在1851年Schonbein[1]就注意到醚在空气中会被氧化产生过氧化物。本世纪初,Clover和Milas分析了醚的空气氧化产物,并且对醚的氧化机理,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42.
本文通过吸收光谱滴定和时间分辨瞬态吸收光谱对芘四硫酸四钠盐(pyrenetetrasulfonic acid tetrasodium salt,PyTS)/甲基紫精(methylviologen,MV2+)复合物在水溶液中的光物理性质进行研究。用甲基紫精滴定芘四硫酸四钠盐时,得到该复合物的组成成份是1:1,反之,用芘四硫酸四钠盐滴定甲基紫精时,同样得到1:1组成成份的复合物。该复合物的形成常数是2.4×106mol-1·L,当用光激发该复合物时,发现其中存在芘四硫酸四钠盐到甲基紫精的电子转移过程,并得到该过程的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943.
本文以八种取代酚及相应的取代酚钾作为电子给体,以四氰基乙烯(TCNE)作为电子受体,在乙腈溶液中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取代酚及相应的取代酚钾与TCNE作用的电荷转移络合物的光谱,以其CT光谱用比较法计算了取代酚及相应的取代酚钾的电离势。结果表明,除4-氰基苯酚外,其余取代酚及取代酚钾均可与TCNE形成电荷转移络合物,取代酚钾比相应的取代酚有更好的给电子能力,取代酚的电子转移能与Hammet取代基常数有较好的线性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44.
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MAB水溶液中,对二甲氨基苯甲酸(DMABOA)的分子内扭转电荷转移(TICT)荧光带随着胶束的形成而显着蓝移,同时伴随着TICT荧光带与正常荧光带强度比Ia/Ib和总荧光强度If的增大;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LS胶束的形成并未引起TICT荧光带位置和Ia/Ib的变化,仅使If提高(较在CTMAB胶束中的小).实验发现在胶束疏水核中的TICT行为与纯有机溶剂中不同,DMABOA与CTMAB胶束的疏水相互作用和静电作用是协同的。  相似文献   
945.
光敏电荷转移是近年来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人们设计了各种电子给体和电子受体用共价键相连结的化合物,如:卟啉电子给体,醌[1]、硝基苯、甲基紫精作为电子受体,模拟自然界的光合作用。  相似文献   
946.
近年来,1,3,5-三芳基-2-吡唑啉类化合物的光物理及光化学问题研究引起了广泛兴趣[1,2],这是由于2-吡唑啉化合物不仅是一种良好的荧光增白剂,在纺织工业中得到普遍应用,而且还是一种可在静电复印中应用的良好光导材料[3,4].  相似文献   
947.
在许多含氮杂环和芳香族拨基化合物中,能量最低的nπ*态与能量最低的ππ*态能级非常接近,这种能级分布往往导致nπ*态和ππ*态中能量较低的一个激发态的有效的无辐射失活。这就是能级邻近效应。这种效应被认为是nπ*和ππ*两能级间振动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48.
Perovskite solar cells that use carbon (C) as a replacement of the typical metal electrodes, which are most commonly employed, have received growing interest over the past years, owing to their low cost, ease of fabrication and high stability under ambient conditions. Even though Power Conversion Efficiencies (PCEs) have increased over the years, there is still room for improvement, in order to compete with metal-based devices, which exceed 25% efficiency. With the scope of increasing the PCE of Carbon based Perovskite Solar Cells (C-PSCs), in this work we have employed a series of ammonium iodides (ammonium iodide, ethylammonium iodide, tetrabutyl ammonium iodide, phenethylammonium iodide and 5-ammonium valeric acid iodide) as additives in the multiple cation-mixed halide perovskite precursor solution. This has led to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he PCE of the corresponding devices, by having a positive impact on the photocurrent values obtained, which exhibited an increase exceeding 20%, from 19.8 mA/cm2, for the reference perovskite, to 24 mA/cm2, for the additive-based perovskite. At the same time, the ammonium iodide salts were used in a post-treatment method. By passivating the defects, which provide charge recombination centers, an improved performance of the C-PSCs has been achieved, with enhanced FF values reaching 59%, which is a promising result for C-PSCs, and Voc values up to 850 mV. By combining the results of these parallel investigations, C-PSCs of the triple mesoscopic structure with a PCE exceeding 10% have been achieved, while the in-depth investigation of the effects of ammonium iodides in this PSC structure provide a fruitful insight towards the optimum exploitation of interface and bulk engineering, for high efficiency and stable C-PSCs, with a structure that is favorable for large area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949.
行波管三维非线性计算机模拟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宏粒子模型计算空间电荷力,导出行波管三维大讯号工作方程组,开发出VisualC++数值分析软件。随后进行计算机模拟,提出将三维空间电荷力处理为二维,大大节省了计算时间,数值结果与三维计算吻合很好。  相似文献   
950.
双电子复合过程在激光在Au靶耦合物理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描述了考虑双电子复合过程的平均原子模型,通过与流体力学耦合计算,对双电子复合过程在激光-Au靶耦合物理中的作用进行了总体计算,结果表明,双电子复合对等离子体状态及X光转换等有明显影响,特别表现在晕区电子温度、电离度的降低,激光-X光的转换效率的提高以及X光的发光区域变宽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