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6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50篇
化学   1067篇
晶体学   5篇
力学   86篇
综合类   7篇
数学   59篇
物理学   23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31.
选取安徽褐煤、辽宁褐煤和贵州烟煤三种煤为原料,以油溶性环烷酸钼为催化剂,分别与马瑞常渣(MRAR)、克炼常渣(KAR)以及催化裂化油浆(FCCS)在高压釜内模拟悬浮床加氢共炼反应。结果表明,不同的油体系下,两种褐煤都能达到83%以上的转化率,而对于贵州烟煤,转化率最高的FCCS体系与最低的KAR体系分别为67.75%和50.31%,相差很大。采用FT-IR和SEM分析反应后固体残渣,计算了固体残渣中脂肪族和芳香族中各个基团的相对含量,并对比了不同体系反应后固体残渣的微观形貌。结果表明,KAR体系的固体残渣脂肪链较长,支链化程度高,取代度较低。转化率较高的褐煤反应后固体残渣结构松散,分散度高;转化率较低的烟煤固体残渣随着转化率降低,残渣颗粒逐渐变大,表面更加光滑,板结程度加深。  相似文献   
132.
新工科的人才培养目标使混合式教学模式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趋势。云教材是与混合式教学模式相契合的教学资源。工程力学云教材的建设贯彻以成果为导向的教育理念,明确学习目标,集成富媒体数字出版、云服务和移动学习三大领域的前沿技术,为工程力学混合式教学提供配套的教学资源。实践应用表明,工程力学云教材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助力新工科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3.
大埋深粘土三轴高压卸载变形与强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取自山东巨野矿区埋深近 4 30~ 6 0 0m的深部粘土样为例 ,分析测试了土的常规物理力学性质参数。考虑该埋深土的天然应力水平及其在煤矿建井开挖中的卸载应力变化 ,在三轴伺服仪上 ,进行三向等压分别达 11MPa、12MPa、14MPa下的卸除围压、保持轴压的三轴高压卸载试验 ,分析了深部粘土三轴高压卸载变形和强度特点 ,得到了相关力学参数。成果丰富了土的高压卸载力学性研究 ,并为巨野矿区煤矿立井建设提供了工程地质基础参数  相似文献   
134.
煤在瓦斯一维渗流作用下的初次破坏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作者观察了煤在瓦斯一维渗流作用下的初次破坏,发现破坏煤体呈球冠状;临界破坏瓦斯超压取决于卸载条件,煤型的强度、半径和长度,以及煤型所受的侧压,但与瓦斯吸附特性无关。对实验例进行了数值分析,结果表明煤体的破坏属于拉伸破坏;卸载速率的增高,侧向围压的减小与煤型几何半径的增大将使得煤体在瓦斯渗流作用下更易于破坏。  相似文献   
135.
2001—2005中国各省(市)燃煤大气铅排放量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估算了中国各省(市)燃煤大气铅排放量和铅排放强度。结果表明,在2001—2005年,山西、湖北、山东、河北、河南的燃煤铅排量均超过3 000 t,各省(市)共向大气排铅5.9万t,年平均增长速度达14.5%。燃煤大气铅排放强度与儿童铅中毒率之间存在复杂的相关关系,在人口铅排强度低于0.5 t/万人的省(市),两者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而在人口铅排强度超过0.6 t/万人的省(市),两者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6.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understand the rate of degradation of commercial pro-oxidant blended and starch blended High Density Polyethylene (HDPE), pro-oxidant blended Low Density Polyethylene (LDPE), and starch blended polypropylene in three different environments, namely under direct sunlight, buried in soil and immersed in marine waters for a period of 150 days. The bio-fouling parameters were also monitored in the case of polymers deployed in sea water. Exposure to sunlight showed highest weight loss (>10%) and samples buried in soil showed the lowest (∼1%). Pro-oxidant blended HDPE showed higher weight loss when compared to starch blended (22.7 as against 11%).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revealed surface deterioration and decrease in contact angle indicated reduction in surface hydrophobicity. Increase in the carbonyl and hydroxyl groups in the infra-red spectrum of the exposed samples suggested abiotic degradation. Starch blended PP exposed to sunlight showed the highest thermo gravimetric weight loss (63.8%) followed by the same polymer buried in soil (46.1%).  相似文献   
137.
高温煤焦油的超临界萃取分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正戊烷溶剂,在超临界状态下,于220℃和5MPa~15MPa循序升压条件下,将高温煤焦油萃取分馏为10个液相窄馏分和1个固相沥青产物;切割深度达78.36%,萃余沥青收率为21.64%,明显低于常规蒸馏沥青收率。研究发现,所用高温煤焦油的初馏分萃取收率最高,随着萃取压力的增加,较低压力段一次萃取液相馏分的收率迅速减少;压力达到10 MPa,液相馏分总收率趋于峰值。元素分析和色质联用分析数据表明,随着萃取压力的增加,一次萃取获得窄馏分的碳氢原子比逐渐增加,平均环数和相对分子质量均逐渐增大,萃取馏分逐渐变重。  相似文献   
138.
高温下煤焦的碳微晶及孔结构的演变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贵州煤为原料,在热解温度950℃~1400℃制备了各种慢速和快速热解焦,主要对高温热解过程中煤焦的碳微晶和孔结构的演变行为进行了研究,同时也研究了高温气化过程中煤焦的孔结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慢速热解焦和快速热解焦的C和H含量明显不同;随热解温度的升高,煤焦的碳微晶结构向有序化方向发展,但慢速热解煤焦比快速热解煤焦的"石墨化"程度大;快速热解煤焦的微孔比表面积和微孔容积明显高于慢速热解煤焦,即快速热解煤焦的孔隙结构明显比慢速热解煤焦发达;在气化反应初期,煤焦的微孔比表面积下降,微中孔比表面积增加,反应后期煤焦的总比表面积快速下降。  相似文献   
139.
为了研究纳米碳酸钙和纳米添加剂在促进燃煤脱硫中的特性,在ZCS-1智能测硫仪中进行纳米碳酸钙脱硫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炉温900℃、钙硫比为2的条件下,脱硫效率高达90%;1 150℃时达到50%以上。三种纳米碳酸钙的脱硫效果明显好于普通碳酸钙。研究还表明,粒径越小,脱硫效果越好;不同煤种对脱硫效率有较大影响,主要和煤中硫分的含量和硫的分布形态有关;温度是决定脱硫效果的主要因素,900℃下效果最好,超过1 100℃后效果明显下降。SEM和BET分析结果表明,纳米碳酸钙促进脱硫主要是由于其较为丰富的孔隙结构。添加纳米Al2O3和纳米ZnO都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纳米碳酸钙脱硫。其中,纳米Al2O3的效果较好,1 150℃能使脱硫效率提高20%左右,达到62%以上。  相似文献   
140.
煤中Se、Cd在焦化过程中迁移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现代分析测定仪器和实验室模拟手段,以煤及固相(焦炭)、液相焦化产物(焦油、氨水)、气相焦化产物(煤气)中有害微量元素镉(Cd)、硒(Se)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比较不同煤化度煤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并归纳探讨了配合煤中Cd、Se元素在焦化过程中的迁移规律。发现煤化度不同的煤中,镉元素随着煤变质程度升高而减少;硒元素含量对比:QFFM,JM和SM中含量相差不大。在模拟焦化温度1 000℃环境下,分别有45%的硒和48%的镉元素转移到焦炭中,2%的硒和7%的镉转移到氨水中,12%的硒和15%的镉转移到焦油中,并通过物料衡算,发现有41%的硒和30%的镉释放到煤气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