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270篇
化学   390篇
晶体学   43篇
力学   13篇
综合类   3篇
物理学   10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用掺杂一定比例的硝酸镍盐/硝酸钴盐、尿素、无水乙醇与猛炸药泰安制成水溶性炸药,在密闭容 器氮气保护下,爆轰合成碳包覆镍/钴纳米晶颗粒。采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和Raman光谱 仪等对爆轰产物的形态结构和组成成分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爆轰产物以金属纳米晶为核,周围包覆多 种形态的碳物质且形成包覆结构特征比较完整的碳包覆镍/钴纳米颗粒,包覆层主要由无定形碳、石墨和微量 的富勒烯构成。  相似文献   
112.
尖晶石LiMn_2O_4的表面改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溶胶_凝胶法合成尖晶石LiMn2 O4 ,并以LiCoO2 对其进行包覆 ,用XRD、SEM、EPMA等方法对修饰的尖晶石结构和性能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经包覆的LiMn2 O4 在 70 0℃焙烧 10h所得的晶粒是表层富含Co的立方尖晶石 ,而且晶粒中Co3+的含量呈现出从表到里递减的梯度分布 .以该材料作锂离子电池正极 ,虽初始容量稍有降低 ,但能有效地降低Mn2 +在电解质中的溶解 ,而且对Jahn_Teller效应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包覆的LiMn2 O4 尖晶石正极材料比未包覆的有更好的循环性能  相似文献   
113.
采用柠檬酸表面修饰 Y2 O3:Eu3 颗粒 ,苯乙烯乳液聚合的方法 ,制备出核 -壳型的 Y2 O3:Eu3 /聚苯乙烯颗粒 .在 FTIR谱图上 ,羰基伸缩振动峰向低波数位移 ;在 XPS谱图上 ,Y3d5 / 2 的电子结合能向高能方向移动 ,表明柠檬酸和颗粒表面发生键合作用 .说明此过程符合吸附层媒介作用机理 :柠檬酸使颗粒表面变成两亲性 ,从而使苯乙烯可吸附在颗粒表面形成包覆无机核的乳液结构 .EDS谱图表明聚苯乙烯均匀地包覆在颗粒表面  相似文献   
114.
聚乙烯吡咯烷酮存在时反相微乳液中水的状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研究不同分子量的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存在时,十二烷基甜菜碱(C12BE)/正庚烷 /正戊醇 /水(Ⅰ)及二(2 乙基)己基磺化琥珀酸钠(AOT)/正庚烷 /水(Ⅱ) 反相微乳液中水的存在状态.采用计算机分峰技术将微乳液中水分子的O-H伸缩振动进行曲线拟合, (Ⅰ)得到三个子峰,分别位于(3560±20)cm-1,(3430±10)cm-1,(3280±10)cm-1附近; (Ⅱ)得到四个子峰,分别位于3618 cm-1, 3550 cm-1, 3446 cm-1和3292 cm-1处.尽管PVP均增溶于W/O型微乳液中表面活性剂分子的极性基团附近,却没有引起长链间自由水的变化.但由于两体系的差异,PVP的存在,导致微乳液(Ⅰ)的本体水减少,结合水增多,却使体系(Ⅱ)的结合水减少,本体水增多.由于W/O型微乳液中水与生物膜中水相似,这些研究有助于理解生物膜界面上的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现象.  相似文献   
115.
运用共沉淀和元素化学沉积相结合的方法,制备出了具有Ag/C 包覆层的层状富锂固溶体材料Li[Li0.2Mn0.54Ni0.13Co0.13]O2. 通过X 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恒流充放电、循环伏安(CV),电化学阻抗谱(EIS)和X 射线能量散射谱(EDS)方法,研究了Ag/C 包覆层对Li[Li0.2Mn0.54Ni0.13Co0.13]O2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Ag/C 包覆层的厚度约为25 nm,Ag/C 包覆在保持了固溶体材料α-NaFeO2 六方层状晶体结构的前提下,显著地改善了Li[Li0.2Mn0.54Ni0.13Co0.13]O2 的电化学性能. 在2.0-4.8 V(vs Li/Li+)的电压范围内,首次放电(0.05C)容量由242.6 mAh·g-1提高到272.4 mAh·g-1,库仑效率由67.6%升高到77.4%;在0.2C倍率下,30 次循环后,Ag/C 包覆的电极材料容量为222.6 mAh·g-1,比未包覆电极材料的容量高出14.45%;包覆后的电极材料在1C下的容量仍为0.05C下的81.3%. 循环伏安及电化学交流阻抗谱研究表明,Ag/C包覆层抑制了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氧的损失,有效降低了Li[Li0.2Mn0.54Ni0.13Co0.13]O2颗粒的界面膜电阻与电化学反应电阻.  相似文献   
116.
通过熔盐法将MgTiO3薄膜均匀地包覆在钛酸钡颗粒表面形成芯壳结构。包覆机理是在MgCl2的熔盐状态800℃下Mg2 取代BaTiO3中的Ba2 离子表面生成MgTiO3薄膜薄膜厚度约20nm。采用TEM、XRD验证了MgTiO3的包覆。包覆粉末经烧成瓷后具有良好的高频性能在1MHz~800MHz的频率范围内介电常数恒定为130。  相似文献   
117.
纳米SnO2@TiO2包覆催化剂的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活性层包覆法在自制超细SnO  相似文献   
118.
空心微米镍球的表面改性及微波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曦  邓意达  沈彬  刘磊  胡文彬 《化学学报》2006,64(23):2317-2321
采用特殊的化学镀方法对已制备的空心微米镍球进行表面组装, 成功地在该镍球表面包覆了一层蜂窝状包覆钴层. 通过FESEM, TEM, XRD衍射表征了该包覆镍球, 观察到均匀包覆钴层的网眼构造和密集孔隙结构. 用BET气体吸附法、同轴线法对该镍球比表面积和微波性能进行了研究. 研究表明, 蜂窝状包覆钴层提高了粒子的比表面积, 同时表面镀钴提高了镍球的复介电常数值, 从而能增加粒子对电磁波的电介质损耗, 提高粒子在微波频率范围内对电磁波的反射吸收.  相似文献   
119.
化学镀法制备Fe包覆Al复合粉末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次亚磷酸钠为还原剂,通过化学镀的方法制取了铁包覆铝的复合粉末,研究了络合剂、pH值、镀覆温度和镀覆时间对包覆效果的影响,采用XRD和SEM对复合粒子的表面形貌和物相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铝粉表面包覆的铁层呈团粒状,优化的工艺参数为硫酸亚铁初始质量浓度:8 g/L,次亚磷酸钠质量浓度:30~40 g/L,酒石酸钾钠:16 g/L,柠檬酸:6 g/L,pH值:9.5,镀液温度:78℃,镀覆时间:40 min.  相似文献   
120.
硅锆复合包覆BiVO4晶体的表征及其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正硅酸乙酯(TEOS)和氧氯化锆(ZrOCl2·8H2O)的水解反应并经高温煅烧后,在BiVO4晶体表面形成SiO2·ZrSiO4膜,以提高BiVO4的耐高温性.采用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差热分析仪对产品进行了表征,并得出结论:包覆SiO2·ZrSiO4膜后的BiVO4晶体,其耐热温度由680℃提高到1000℃,并对包覆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