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4篇
  免费   220篇
  国内免费   174篇
化学   505篇
晶体学   97篇
力学   9篇
综合类   8篇
数学   27篇
物理学   59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95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从Ce3+处理过的菠菜PSⅡ颗粒中纯化出了D1/D2/Cytb559复合物并研究了Ce3+对其光谱学性质的影响. 结果表明Ce3+处理过的菠菜生长发育改善, PSⅡ颗粒电子传递效率明显加快, D1/D2/Cytb559复合物UV-Vis 谱在Soret区和Q区分别蓝移3和2 nm; 荧光发射峰蓝移5 nm; EXAFS谱表明Ce3+已结合到D1/D2/Cytb559复合物上. 推测Ce3+已同时参与叶绿素卟啉环中N的配位和多肽氨基酸羧基氧的配位, Ce—N键长为0.253 nm, Ce—O键长为0.32 nm. CD谱表明Ce3+结合后其复合物二级结构未发生明显变化. 认为Ce3+加强了D1/D2/Cytb559复合物P680+原初电子供体的功能, 但对反应中心复合物的构象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2.
测定了在Ce0.6Zr0.4O2,Ce0.6Zr0.35Y0.05O2,Pr0.6Zr0.4O2和Pr0.6Zr0.35Y0.05O2 (分别表示为CZ,CYZ,PZ和PYZ)样品表面上的CO氧化反应和18O-16O 同位素交换反应.结果表明: 在CZ和PZ系列固熔中掺杂Y3 离子可以改善晶格氧的迁移速度;PZ和PZY的晶格氧比CZ 和CZY 的晶格氧具有更高的氧化反应活性.其原因是将Y3 掺杂到Ce0.6Zr0.4O2 或Pr0.6Zr0.4O2晶格中,增加了样品的氧空位浓度,从而提高了晶格氧的迁移性质,而PrOx比CeO2具有更低温度的氧化还原性质,因此PZ和PZY的晶格氧比CZ 和CZY 的晶格氧具有更高的氧化反应活性.  相似文献   
23.
离子交换-双氧水氧化法制备纳米CeO2晶体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99.995% Ce(NO3)3和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为原料,采用离子交换-双氧水氧化法合成制备出纳米CeO2晶体。并就离子交换反应中的Ce3+浓度、树脂加入速度和离子交换温度及H2O2加入速度等条件对CeO2粒径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得出了离子交换-双氧水氧化法制备纳米CeO2晶体的最佳工艺条件。FTIR、TEM分析表明,离子交换法无需对合成的Ce(OH)3溶胶进行洗涤即可去除NO3-、CO32-等阴离子杂质,并用H2O2将该溶胶氧化,经真空干燥可制得粒径分布均匀,平均晶粒尺寸约3 nm,高纯度的CeO2粉体。  相似文献   
24.
CexTi1-xO2复合氧化物的结构及负载CuO对NO还原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不同摩尔比(x=0,0.1,0.2~0.9,1.0)的CexTi1-xO2复合氧化物,考察了CuO/CexTi1-xO2对NO+CO反应的活性,并用BET,TPR和XRD等技术对各试样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试样的结构和还原特性随焙烧温度变化而变化。XRD检测表明,x值从0.1增加到0.5时,650℃焙烧的试样已形成了CeTi2O6物相,且主要以无定形状态存在;试样经800℃焙烧后晶化完全;x>0.6时,一些TiO2已经进入了CeO2晶格,形成了Ce Ti固溶体。催化剂活性评价表明CuO/CexTi1-xO2(650℃)对NO+CO反应具有较好的活性,其活性随x值变化而变化。TPR及XRD结果表明CuO与CeTi2O6之间存在很强的相互作用,CeTi2O6物相的形成使CuO的还原峰温由380℃提前到200℃,而CuO的存在又促进CeTi2O6的还原峰温从600℃提前至200~300℃。  相似文献   
25.
本文制定了N_2O-C_2H_2焰原子吸收光谱直接测定Sm-Eu-Gd富集物中Sm、Eu和Gd的分析方法。采用氧化镧溶液作为缓冲剂消除干扰提高灵敏度。此法不需要复杂的分离过程。方法简便、快速、成本低、适合工厂采用。  相似文献   
26.
铈改性NaZSM-5分子筛担载Pd催化剂上CO氧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毕玉水  吕功煊 《化学学报》2003,61(4):635-640
以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添加CeO2的Pd-Ce/NaZSM-5负载型催化剂.以C0氧化为 模型反应,考察了反应温度、Ce含量、预还原、空速及水蒸气等对C0氧化性能的影 响,并利用XIlD和朋等手段对催化剂体相及表面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加入 CeO2作助剂可明显提高催化剂的活性,且催化转化率随着反应温度及Ce含量的增加 而增加;随着空速的增加而降低;催化剂对水蒸气不敏感,在水蒸气存在的条件下 反应可连续进行720h以上保持C0完全转化;H2预还原作用使催化剂活性有所提高. XRD测试结果表明,催化剂中Pd组分处于高分散状态,Ceob的引入促进了N物种在 NaZSM—5载体上的分散.表面XPS分析证实催化剂表面Pd物种处于较高的氧化状态 ,且CeO2与Pd物种间存在协同作用.Pd的高分散及其与CeO2的相互作用是催化剂具 有高活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27.
吡唑啉类化合物具有杀菌特性和植物生长调节作用,3-苯基-5-(呋喃-2)吡唑啉二硫代甲酸盐能与许多过渡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的配合物。而与稀土的配合物尚未报道。为考察稀土与含硫有机配体形成配合物的条件及该配合物的性质,我们在非水体系和保护气氛  相似文献   
28.
搅拌釜中制备草酸铈的团聚尺寸模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硝酸铈和草酸铵反应生成草酸铈沉淀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搅拌釜中输入功率、溶液过饱和度与产物团聚尺寸之间的变化关系并在团聚和破碎动力学的基础上建立了团聚尺寸模型。根据草酸铈沉淀实验中得到的实验结果求得了一定反应体系浓度下的模型K1,K2和K3值,最后通过-↑LtE,max的模型计算值与实验值,ε--↑LtE的模型曲线与实验曲线的比较初步证明了该模型的实际适用性。  相似文献   
29.
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不同K负载量的xKNO3-Ce0.5Zr0.5O2系列催化剂,用程序升温氧化反应(TPO)考察催化剂对碳颗粒物(soot)燃烧的催化活性.并采用XRD、BET、FT-IR、XPS等技术对KNO3负载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KNO3负载量对催化剂的比表面、表面化学环境有显著的影响;KNO3能使催化剂对soot的催化燃烧活性有较大提高,且存在最佳负载量,当x=0.5时,催化剂的活性最好,碳颗粒物的起燃温度(T)i和峰顶温度(Tp)分别为290℃和360℃.在反应过程中,KNO3熔融状态的形成和K2CO3的生成,使催化活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0.
Sm2+-doped glasses in the system of Al2O3-SiO2 were prepared by sol-gel processing of metal alkoxides and reacting with H2 gas at 800°C. The hole burning properties of these glasses were investigated. The holes were burned in the 7F0 5D0 line of the Sm2+ ions using a DCM dye laser at 77 K. The hole depth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the laser irradiation time, reaching up to 15% of the total intensity within a few hundred seconds. The hole width was 3 cm–1 full width at half maximum. Fluorescence line narrowing spectra of the 5D0 7 F1 transition were analyzed to study the local structure surrounding the Sm2+ ion.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Sm2+ ions are closely coordinated with nine oxygens of the AlO6 group in aluminosilicate glasses and that the addition of Al3+ ions into glass induces an increase in the coordination number of the S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