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70篇
  免费   2591篇
  国内免费   7532篇
化学   12081篇
晶体学   249篇
力学   1126篇
综合类   844篇
数学   6557篇
物理学   5136篇
  2024年   149篇
  2023年   429篇
  2022年   524篇
  2021年   508篇
  2020年   354篇
  2019年   464篇
  2018年   324篇
  2017年   515篇
  2016年   593篇
  2015年   642篇
  2014年   1242篇
  2013年   946篇
  2012年   1071篇
  2011年   1110篇
  2010年   1096篇
  2009年   1101篇
  2008年   1229篇
  2007年   1070篇
  2006年   1021篇
  2005年   1017篇
  2004年   1079篇
  2003年   990篇
  2002年   1027篇
  2001年   1015篇
  2000年   800篇
  1999年   674篇
  1998年   657篇
  1997年   617篇
  1996年   546篇
  1995年   541篇
  1994年   482篇
  1993年   438篇
  1992年   369篇
  1991年   381篇
  1990年   325篇
  1989年   325篇
  1988年   117篇
  1987年   64篇
  1986年   36篇
  1985年   30篇
  1984年   26篇
  1983年   28篇
  1982年   1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4篇
  195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91.
A new compound,[RbHTNR]_∞[HTNR:C_6H(NO_2)_3(OH)O],was synthesized by the reaction of rubidium ni-trate and styphnic acid.The molecular structure was characterized using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elementalanalysis and FTIR spectroscopy.The crystalline is monoclinic with space group P2_1/n and the empirical formulaC_6H_2N_3O_8Rb.The unit cell parameters are:a=0.4525 nm,b=1.0777 nm,c=1.9834 nm,β=90.47(2)°,V=0.96725 nm~3,Z=4,D_c=2.263 g/cm~3,Mr=329.58,F(000)=640,μ(Mo Kα)=5.165 mm~(-1).The thermal decompo-sition mechanism of the complex was studied by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thermogravimetry-derivative thermogravimetry(TG-DTG)and FTIR techniques.At the linear rate of 10 ℃/min,the thermaldecomposition of the complex showed three mass reducing processes between 60 and 500 ℃,and finally evolvedRbCN and some gaseous products.  相似文献   
992.
本文就单体组成中不同引发剂,链转移剂,环二烯,烯丙基类化合物和氧气等对凝胶型苯乙烯系阳离子交换树脂的强度和抗渗透性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显示,采用0.30%的过氧化2-乙基己酸叔丁酯(OT)和0.01%的过氧化苯甲酸特丁酯(CP)代替过氧化二苯甲酰(BPO作引发剂,或者加入0.02%的链转移剂十二烷基硫醇,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共聚物珠粒的结构均匀性,提高其合成的离子交换树脂的磨后圆球率和抗渗透性能。  相似文献   
993.
臧二乐  梁树权 《应用化学》1995,12(3):107-108
磷钼酸四氢三铵的制备及其交换性能臧二乐,梁树权(北京农业大学应用化学系北京100094)(中国院学院化学研究所北京)关键词磷钼酸四氢三铵,制备,离子交换性能通式为M_nXY_(12)O_(40)·pH_2O(其中M为一价阳离子;X为P、As、Si、G...  相似文献   
994.
硅酸钠与有机硅氧烷前驱体自组装杂化硅基中孔材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有机硅氧烷(RTES)与硅酸钠(Na2SiO3)共水解缩聚合成有机官能化的MSU型硅基中孔材料.考察了合成体系pH值对材料织构性能的影响以及不同有机硅氧烷与硅酸钠在中性条件下的自组装行为.发现在中性条件下,加入NaF可以有效避免带有较小有机基团的有机硅氧烷进入材料孔壁的可能性,而且合成体系的pH值对材料的孔径有一定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995.
史达清  张姝  庄启亚  屠树江  胡宏纹 《有机化学》2003,23(11):1314-1316
在水溶剂中并有三乙基苄基氯化铵(TEBA)存在下,取代芳亚甲基丙二腈与3- 甲基-1-苯基-2-吡唑啉-5-酮缩合成为3-甲基-6-氨基-5-氰基-4-芳基-1-苯基-1, 4-二氢吡喃[2,3-c]吡唑,此法为相应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一种快速、方便、高效 和洁净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6.
组装型金磁微粒的制备及其在免疫学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化学共沉淀和柠檬酸还原法分别合成纳米级Fe3O4和Au粒子, 将经3-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修饰形成的Fe3O4聚集体与纳米金粒子相互作用, 制备得到组装型Fe3O4/Au磁性复合微粒(简称金磁微粒), 并对其形成过程、形貌特征、磁学性质等进行表征. 此外, 对金磁微粒作为新型免疫学检测载体的特性包括抗体固定化、质量控制及其在免疫学检测中的应用开展研究. 结果表明: 组装型金磁微粒形状不规则、表面粗糙, 平均粒径约为2~3 μm; 具有超顺磁性, 比饱和磁化强度达41 A·m2/kg; 1 mg金磁微粒最多可固定人IgG的量为330 μg, 以含有500 ng人IgG的金磁微粒为一个检测单位, 与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羊抗人IgG的每批5个重复特异性反应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6%, 5批特异性反应测定结果的批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7%(以每批5次测定结果的平均值计算), 符合免疫学检测载体的质量要求; 将抗乙肝表面抗原单克隆抗体和抗白介素-8单克隆抗体分别固定于金磁微粒表面, 采用双抗体夹心法对乙肝表面抗原和白介素-8分别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 结果表明金磁微粒是一种较好的免疫学检测载体.  相似文献   
997.
本文借助于不同热处理样品的WAXD研究和变温FTIR分析,从液晶态与结晶态面间距的变化,晶态、液晶态和各向同性液态下结构构象的差异出发,研究了聚合物液晶态下的近晶相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998.
建立了分散固相萃取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快速测定鱼和虾中3类(磺胺类、喹诺酮类、氯霉素类)18种抗生素及2种三苯甲烷类(孔雀石绿、隐色孔雀石绿)兽药残留。样品经磷酸氢二钾溶液水解分散,乙腈提取,提取液经氯化钠脱水、盐析后取乙腈层,经旋转蒸发仪浓缩至近干,残留物用甲醇定容至1.0 mL,C18和PSA(N-丙基乙二胺)填料分散固相萃取净化,过滤膜后经ZORBAX C18色谱柱(50 mm×2.1 mm,1.8 μm)分离,正、负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采集数据,同位素内标法定量。实验结果表明,20种兽药在0.2~300 μg/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1~0.6 μg/kg,定量限为0.3~1.8 μg/kg,相关系数均大于0.99。在1、5和20倍定量限加标浓度水平下,平均回收率为72.5%~118%,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9%~9.8%。该方法具有前处理简单、检测效率高、成本低等优点,适用于鱼和虾中多类兽药残留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999.
人工神经网络用于锕系离子An3+水解常数pK1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引言水解常数是金属离子水溶液化学的基础数据,对于研究水溶液中离子的状态以及进一步研究其在水溶液中的其它化学行为是必不可少的。一般金属离子(包括镧系金属离子)的水解常数数据相对较为完善,对它们水解的规律性也有不少研究,但锕系金属离子的水解常数数据迄今较缺乏,特别是重锕系的水解常数数据基本空缺犤1~5犦。这主要是因为锕系多为放射性元素,重锕系则基本是人工元素,被发现或合成较晚,即使通过核反应合成,量也往往极少(常以多少个原子个数计算),且半衰期大多很短,因而从获取样品到进行有关化学研究都相当困难。…  相似文献   
1000.
Thin film morphology of a symmetric semicrystalline oxyethylene/oxybutylene diblock copolymer (E76B38) on silicon was investigated by tapping mode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AFM). It is found that the nascent thin film is composed of multiple polymer layers having mixed thicknesses of L ≈ L0 and L ≈ L0/2 (L0 is the long period of the block copolymer in bulk) besides the first layer near the substrate. This shows that the crystalline domain in the block copolymer consists of double poly(oxyethylene) layers. Annealing leads to disappearance of the polymer layers with thickness L ≈L0/2, indicating that such polymer layers are metastab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