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401篇
  免费   7083篇
  国内免费   22377篇
化学   55313篇
晶体学   1324篇
力学   2782篇
综合类   1416篇
数学   6503篇
物理学   16523篇
  2024年   407篇
  2023年   1548篇
  2022年   1875篇
  2021年   2153篇
  2020年   1688篇
  2019年   2214篇
  2018年   1484篇
  2017年   2117篇
  2016年   2408篇
  2015年   2619篇
  2014年   4022篇
  2013年   4130篇
  2012年   4481篇
  2011年   4184篇
  2010年   3856篇
  2009年   4357篇
  2008年   4806篇
  2007年   4529篇
  2006年   4749篇
  2005年   4116篇
  2004年   4074篇
  2003年   2824篇
  2002年   1761篇
  2001年   1757篇
  2000年   1590篇
  1999年   1581篇
  1998年   1049篇
  1997年   841篇
  1996年   838篇
  1995年   811篇
  1994年   772篇
  1993年   776篇
  1992年   821篇
  1991年   763篇
  1990年   555篇
  1989年   579篇
  1988年   308篇
  1987年   151篇
  1986年   83篇
  1985年   72篇
  1984年   42篇
  1983年   35篇
  1982年   22篇
  1981年   4篇
  1959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采用电沉积-热解法在3Cr25Ni7N合金表面制备了Y2O3薄膜,并研究了薄膜处理对合金在1000℃空气中的抗高温氧化性能的影响。氧化动力学曲线、SEM及XRD分析结果表明,Y2O3薄膜处理使合金表面氧化膜以尖晶石结构为主,氧化膜致密,有效地抑制了Cr2O3的挥发反应,且氧化膜与基体的附着性好,因此合金在高温下的抗氧化性能得到提高,这与氧化钇薄膜在较低温度下抗高温氧化性能提高的机制是不同的。在不同温度下,Y2O3薄膜处理均可以有效提高合金的抗高温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992.
以4-甲基苯磺酸作催化剂、用三乙胺调节pH值约为9的条件下, 由5-甲酰基-8-羟基喹啉和5-氨基-8-羟基喹啉合成了新的5,7′-(亚甲胺基)-二-8-羟基喹啉, 利用IR, UV, 1H NMR, MS确认了分子结构, 比较研究了其光致发光特性, 运用Gaussian 98量子化学程序包, 采用B3LYP密度泛函(DFT)的方法, 在6-31G(d,p)水平上对分子的几何构型进行结构优化; 并对目标化合物的稳定结构通过计算预测其振动光谱, 计算结果与实验值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993.
Polysulfonamide (PSA) was synthesized at room temperature, the polymerization based on terephthaloyl chloride and 3,3 '-diaminodiphenylsulfone in the common solvent N,N -Dimethyl-acetamide (DMAc). Polysulfonamide/titanium oxide nanocomposites were prepared by sol-gel method. Tetrabutyl titanate(TBT) was added into the polysulfonamide solution, at the same time ,some water was mixed to make the TBT hydrolyze. In the process, hydrochloric acid was used to catalyze the reaction. The polysulfonamide chemistry structure was characterized by FT-IR spectrum.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AFM) was employed to observe the microstructure of the composite film. The thermal property was investigated by TGA.The results show that we have succeeded to synthesize the polysulfonamide, TiO2particles were well distributed in the composite film and average size was about 20 nm on average, the heat-resistance of nanocomposite was batter than the pure polysulfonamide.  相似文献   
994.
杨成雄  杨雪清  严秀平 《色谱》2019,37(8):824-830
制备了金属-有机骨架(MOF)MIL-101(Cr)掺杂聚合物整体柱,建立了在线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水中4-硝基苯酚、2-硝基苯酚、3-甲基苯酚和2,4-二氯苯酚的方法。考察了样品溶液pH值、上样时间、上样流速和解吸时间对酚类化合物萃取效果的影响。在最优萃取条件下,采用制备的整体柱检测水中酚类化合物,其富集因子高,线性范围宽,精密度好,检出限低,适用于水中酚类化合物的检测。制备掺杂聚合物整体柱是促进和拓宽MOFs在线固相萃取应用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95.
In the past several decades, much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optically active, C2-asymmetric 1,1′-binaphthalene-2,2′-diol and its derivatives because of their application in inducing chirality in asymmetric synthesis[1,2]. Enantiomerically pure 1,1′-binaphthalene-2,2′-diol has been prepared by many methods ranging from the classical resolution via crystallization of the diastereoisomeric salts[3] to asymmetric oxidative coupling[4~6].  相似文献   
996.
β-环糊精键合蚀刻开管毛细管电色谱柱的制备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环糊精键合蚀刻毛细管柱的制备方法,考察了电渗流性质及其电色谱性能;其电渗流大小和方向都可调控;有效分离了碱性蛋白和硝基苯酚位置异构体;对安息香和氨基酸衍生物对映异构体能部分分离。  相似文献   
997.
手性液晶聚硅氧烷毛细管柱的制备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合成了一种手性液晶侧链的聚硅氧烷固定液,并涂制成毛细管柱,此柱适合于分离各种取代基的酚类异构体。对柱效和选择性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998.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测定复方降压药中三组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一种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用于同时测定复方降压药中三组分。采用YWGC1 8柱 ,以甲醇 醋酸 醋酸钠缓冲液 水 ( 60∶2 0∶2 0 )为流动相 ,流速为 0 .8mL·min- 1 ,二极管阵列检测器于检测波长 2 60nm测定。硫酸双肼酞嗪、氢氯噻嗪和氨苯喋啶的线性范围分别为 0 .0 8~ 1 .1mg/mL ,0 .0 1~ 0 .30mg/mL ,0 0 3~ 0 .45mg/mL ,检测限分别为 0 0 0 6mg/mL ,0 0 0 1mg/mL ,0 0 0 1mg/mL ,已用于北京降压0号样品的测定  相似文献   
999.
气相-质谱法测定粮谷中恶草酮的残留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拥军  黄志强  易伟亮 《色谱》2002,20(2):190-192
 应用微量化学法和固相萃取技术 ,建立了粮谷中恶草酮残留量的气相 质谱 (GC MS)测定方法。用苯 正己烷 (体积比为 1∶1)萃取 ,中性氧化铝小柱净化。净化液用GC MS测定 ,采用外标法定量。恶草酮在大米中的回收率为 90 4%~ 115 .7% ,RSD为 2 %~ 6 % ,在玉米中的回收率为 81 3%~ 10 9 7% ,RSD为 4%~ 9% ,最低定量检出限为 0 0 0 5mg/kg。该法快速、灵敏、准确 ,各项技术指标均满足农药残留检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00.
赛吲哚霉素的双乙酰衍生物已由吲哚曼 -吲哚法合成。吲哚-3-乙酸经催化氢化, 甲酯化和氨解反应得到吲哚曼-3-乙酰胺(9); 将4-去氧-D-核-吡喃己糖以三苯甲基保护后乙酰化。消除保护基再经氧化和甲酯化等反应, 得到1,2,3-O-三乙酰基-4-去氧-β-D-核-吡喃己糖醛酸甲酯(6), 将化合物6和9先缩合后脱氢即得到赛吲哚霉素的双乙酰衍生物2。赛吲哚霉素的类似物1-(3-氨羰甲基吲哚基)-2,3,4,6-O-四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13)也由相似的方法合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