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36篇
化学   216篇
力学   2篇
综合类   6篇
数学   1篇
物理学   1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41.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有机-无机杂化材料(OIH),通过与PdCl2(PhCN)2反应,制备了固载化PdCl2/OIH非均相催化剂. 考察了此催化剂在苯酚直接氧化羰化合成碳酸二苯酯反应中的催化活性,并与均相PdCl2催化体系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负载型催化剂的催化活性与均相体系相当. 当使用Cu2O和四氢呋喃分别作无机助剂和溶剂时,PdCl2/OIH催化剂重复使用5次后,碳酸二苯酯的产率基本保持不变,钯流失量仅为12.3%.  相似文献   
142.
利用煤具有缩合芳环、脂肪侧链及含氧官能团的结构特点,采用不同煤化程度的煤为碳源,在不同炭化温度下制备了煤基固体酸催化剂(CSA)。通过XRD、FT-IR、13C NMR对催化剂结构进行了表征。以还原糖和葡萄糖的产率为考察指标,探讨了煤化程度和炭化温度对煤基固体酸非均相催化水解纤维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煤作为碳源具有传统碳源所不具备的结构优势,煤基固体酸碳层片上除含有磺酸基、酚羟基和羧基外,还含有传统碳基固体酸不具备的桥键(-O-、-CH2-)和侧链(-CH3、-OCH3、-CH2CH3)。除磺酸基外,其余均由煤的结构演化而来。随着炭化温度的升高,催化剂的芳香度增大、活性基团的种类和数量减少、磺酸基密度逐渐下降,且随着煤化程度增加,煤基固体酸结构可调性降低,所需要的最佳炭化温度也逐渐降低。不同种类的煤基固体酸在水解纤维素过程中表现出了较高的活性,其中,霍林河煤基固体酸的活性最高。水解活性受催化剂芳香片层大小及堆叠高度、片层之间桥键和磺酸基密度等因素的影响,是众多活性基团协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3.
徐缓  张茂元  黄香  史大斌 《分子催化》2017,31(5):472-479
水热合成MIL-101,过量浸渍法吸附Pd(OAc)_2,原位还原Pd~(2+)制得Pd/MIL-101催化剂.采用XRD、XPS、SEM、ICP、HRTEM和N_2吸/脱附实验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催化剂Pd纳米粒子尺寸在1.5~2.5 nm之间,含量为1.5%.催化实验表明,Pd/MIL-101能高效催化吲哚C_2位芳基化,对于活性较差的溴代芳烃,也能得到中等以上的收率,催化剂循环5次后仍能保持较高的反应活性,发展了吲哚C_2位衍生物的简单、高效的合成方法.  相似文献   
144.
将醋酸铜热解制备的Cu2O/AC(活性炭)催化剂,在氧化(O2/N2)和还原(H2/N2、CO/N2)气氛下进行预处理。350 ℃下预处理4 h,氧化气氛中Cu2O完全被氧化为CuO,还原气氛中Cu2O被还原为单质铜。经CO/N2预处理的催化剂表面Cu0分散性好,催化活性显著升高。在常压固定床微型反应装置上测试,在140 ℃的反应温度下,碳酸二甲酯的时空收率和选择性分别达到了261.9 mg/(g·h)和74.7%。反应后,还原气氛(H2/N2、CO/N2)预处理的催化剂与Cu2O/AC催化剂中铜物种价态组成趋于一致,催化活性亦趋于一致。关联反应前后催化剂表面铜物种的变化和催化活性的差异,可以认为Cu0具有较高的初始催化活性,Cu2O活性和价态均较为稳定,CuO活性较低。  相似文献   
145.
近年来,水滑石由于其独特的性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作为非均相固体催化剂,水滑石及其衍生物具有优良的催化性能,因此得到了广泛研究和应用.本文简述了水滑石的几种合成方法,重点介绍了水滑石类催化剂在催化制氢和生物炼制方面的应用,并预测了水滑石类材料在新材料合成及环境友好催化体系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6.
以自制的(R)-(+)-1,1’-联二萘酚[(R)-(+)-BINOL]的衍生物(R)-(+)-6,6’-二乙炔-1,1’-联二萘酚和1,4-对苯二叠氮为原料,经由"Click"反应(Huisgen 1,3-偶极环加成反应)制备出含有(R)-(+)-BINOL的有机聚合物(Polymer),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粉末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Polymer的组成、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Polymer经过与Ti(OiPr)4配位合成出一种新型的非均相手性金属催化剂(Polymer-Ti),该催化剂在催化二乙基锌和多种芳香醛的不对称加成反应中都表现出非常高的芳香醛转化率和较好的对映体选择性,而且可以在二乙基锌和苯甲醛的不对称加成反应中循环使用.  相似文献   
147.
利用原位漫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DRIFTS), 考察了室温下羰基硫(COS)在经氨气和有机胺预吸附的α-Fe2O3上的非均相反应, 并同时比较了氨气和不同有机胺(甲胺、三甲胺、三乙胺、苯胺、吡啶和吡咯)对反应活性的影响及其反应动力学. 结果表明, 经碱性物质预吸附后, COS可在α-Fe2O3表面发生氧化反应, 主要产物为气态CO2、表面HCO3-、表面CO32-和表面SO42-, 且α-Fe2O3表面预吸附的碱性物质大大提高了COS在α-Fe2O3上的反应能力, 在碱性物质的影响中, 甲胺对反应的促进能力最大, 相比纯α-Fe2O3反应的反应活性提高了约4.5倍, 然而苯胺和吡咯对COS的反应影响不是很明显.观察到的不同碱性物质对COS的转化能力依次为: 甲胺>三甲胺>氨气>三乙胺>吡啶>吡咯>苯胺≈纯样品, 受碱性物质的影响, COS的反应级数由一级转变为二级. 此外, 研究也发现碱性物质的覆盖度和表面吸附水对COS转化能力存在一定的影响. 这些实验结果表明在碱性物质存在下,表面M―O-是COS在α-Fe2O3发生氧化反应的关键活性位点, 对反应活性的贡献较大, 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碱性条件下COS的反应转化机制.  相似文献   
148.
采用沉淀法将ZIF-67负载到CeO2上,制备了具有多重活性位点的非均相催化剂ZIF-67/CeO2,并研究其催化CO2和甲醇直接反应生成碳酸二甲酯(DMC)的性能。采用 X 射线衍射、N2吸附-脱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 X 射线光电子能谱研究了ZIF-67/CeO2的各种理化性质。结果表明,ZIF-67的引入使ZIF-67/CeO2催化剂产生更多的氧空位。在考察的ZIF-67/CeO2系列催化剂中,0.3-ZIF-67/CeO2(0.3为Co、Ce物质的量之比)在具有高的比表面积的同时还能保持介孔结构,具有丰富的酸碱位点,并且具有较高的CO2吸附容量,表现出最好的催化性能。在反应温度为140℃、压力为4.5 MPa的条件下反应4 h,DMC收率可达到3.79 mmolDMC·gcat-1。  相似文献   
149.
采用非溶液法制备了原子级分散的Fe-N-C催化剂, 并用于硫醚和二级醇的选择性氧化. 研究结果表明, 这种原子级分散的Fe-N-C催化剂可在温和条件下选择性地将硫醚转化为亚砜, 而不会产生过度氧化的砜. 该工艺具有反应条件温和、 反应速度快、 收率高等优点; 该催化剂对二级醇氧化制酮反应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 产率较高. 作为一种非均相催化剂, Fe-N-C催化剂循环使用5次后活性未见显著下降; 在实验结果和参考文献的基础上还提出了一种可能的自由基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50.
球型密闭容器中铝粉爆炸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中心点火球型密闭容器中的铝粉爆炸进行了实验和理论两方面的研究。实验采用20立升的球。除测量压力外,还通过系踪平均法测试了流场的湍流强度,并利用电子显微镜和X光衍射仪分析了铝粉及其燃烧后残渣的形状和组分。文中对20立升和50立升球型容器中铝粉燃烧的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对于可测量的量如压力和压力上升速率,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相符。基于反应区外质点的熵几乎不变这一事实,对计算获得的参数剖面还进行了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