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0篇
  免费   207篇
  国内免费   489篇
化学   856篇
晶体学   49篇
力学   31篇
综合类   19篇
数学   5篇
物理学   34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61.
本文报告了采用掺硼金刚石阳极(BDD)电氧化和电芬顿工艺处理真实水体中注入含有少量药物残留物的单组分和多组分溶液(即1 mg.L-1对乙酰氨基酚和(或)1 mg.L-1水杨酸,pH=3)的研究结果.以恒定电流密度方式在BDD/Pt电解池中进行电氧化,而在BDD/空气扩散电解池中进行电芬顿,从而在阴极电生H2O2.结果表明,由于乙酰氨基酚和水杨酸均与溶液中氯离子氧化所产生的活性氯物种发生反应,因此,电氧化处理真实水体中两种药物的降解要比超纯水中添加0.05 mol.L-1Na2SO4快.这种含氯氧化剂的反应活性甚至超过了阳极形成的有限的羟基活性基,提高电流密度大大加速了两种污染物的消除.在真实水体自然碱性pH下得到了类似的结果.当电氧化处理两种药物的混合物时,两种药物上面产生的氧化剂的竞争作用,导致药物的降解变慢,只有电芬顿处理真实水体时药物的降解才稍微加快,这是由于H2O2与Cl-的反应,生成了反应活性弱得多的含氯活性基,从而抑制了电生的H2O2和添加的Fe2+之间发生的芬顿反应所形成的同相羟基活性基的累积.对于添加了药物的真实水体,在较高的电流密度下电氧化可得到较好的天然有机物成分(NOM)矿化度,且添加0.05 mol.L-1Na2SO4效果会更好.虽然在药物溶液的电氧化中检测出微量的氧化副产物,如对苯醌、NO3-和NH4+离子,但在本研究条件下无法去除真实水体中所含有的氮基化合物.  相似文献   
62.
使用廉价的硅铝合金前驱体,通过简单的化学沉积方法制备了新型双金属(Sn/Ni)掺杂多孔硅微球(pSi@SnNi)。pSi@SnNi复合材料的三维多孔结构可以缓冲硅在锂化过程中的巨大体积膨胀,增加储锂活性位点。双金属(Sn/Ni)的掺杂可以提高硅的电子导电性,改进pSi的结构稳定性。由于其独特的组成和微观结构,具有适当Sn/Ni含量的pSi@SnNi复合材料显示了较大的可逆储锂容量(0.1 A·g-1下为2 651.7 mAh·g-1)、较高的电化学循环稳定性(1 A·g-1下400次循环后为1 139 mAh·g-1)和优异的倍率性能(2.5 A·g-1下为1 235.8 mAh·g-1)。  相似文献   
63.
选择合适的生物质材料是获得功能碳材料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柠檬酸钾和三聚氰胺一步热解法制备高氮掺杂多孔碳纳米纤维(NPCF)。在电流密度为0.1和1.0 A·g-1时,NPCF电极的容量分别为218和140 mAh·g-1。同时,具有NPCF阳极的钠离子电容器(SIC)在1.0 A·g-1下表现出优异的倍率性能和超长的使用寿命,可循环超过2 500次。  相似文献   
64.
以制得的纳米Fe3O4颗粒作为载体,用还原法将还原出的Au与Pt分别负载到Fe3O4颗粒表面,制得纳米Pt/Au/Fe3O4复合材料。对Pt/Au/Fe3O4进行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及光电子能谱等物理表征,结果表明,Au与Pt均匀地沉积到了Fe3O4纳米颗粒表面。对纳米Pt/Au/Fe3O4复合材料进行循环伏安扫描,当H2PtCl6的加入量达到8 mL时,Pt/Au/Fe3O4催化性能最佳;正扫电流峰ip与扫描速率的平方根v1/2线性相关,Pt/Au/Fe3O4催化氧化甲醇的过程受扩散控制;对催化剂进行201次循环伏安扫描,催化剂仍然能保持较好的催化性能且稳定性良好。因此,所合成催化剂Pt/Au/Fe3O4是一种具有良好化学稳定性的阳极催化剂材料。  相似文献   
65.
采用循环伏安法制备了预阳极化碳糊电极,研究了对乙酰氨基酚和多巴胺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预阳极化碳糊电极对对乙酰氨基酚和多巴胺的电化学行为具有良好的电催化作用。对乙酰氨基酚和多巴胺的氧化峰电流与其浓度在2.0×10-6~5.0×10-4mol/L的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分别为6.3×10-7mol/L,2.5×10-7mol/L。方法已用于药物样品中对乙酰氨基酚和多巴胺的测定。  相似文献   
66.
采用线性扫描伏安法研究了Lewis 酸性AlCl3-BMIC (BMIC: 1-butyl-3-methylimidazolium chloride)离子液体中铝电极的溶解. 铝电极在阳极极化时出现了钝化现象, 钝化是由于在铝电极表面形成了固体AlCl3钝化膜造成的. 铝的电化学溶解过程可以依次分为三个区: 电化学控制区、过渡区和钝化区. 在电化学控制区, 铝的电化学溶解速率随着电位的正移而逐渐增加; 在过渡区, 由于电极表面AlCl4-和Al2Cl7-浓度发生改变而析出固体AlCl3使得铝电化学溶解速率随着电位的正移而逐渐减小; 当钝化膜形成之后, 铝的电化学溶解速率不再随着电位的正移而发生改变, 铝溶解进入钝化区. 增加搅拌、升高温度、降低离子液体AlCl3摩尔分数都可以增加铝溶解阳极极限电流密度.  相似文献   
67.
采用水热合成法,合成了比表面积为175 m2·g-1,孔径在2~4nm范围内的扫帚状CeO2。通过微波辅助乙二醇还原氯铂酸法制备了Pt-CeO2/RGO催化剂,探究扫帚状CeO2的添加对Pt基催化剂电催化性能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N2吸附-脱附、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所制备的CeO2及催化剂进行表征。利用电化学工作站对催化剂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催化剂中CeO2保持原有扫帚状,Pt纳米粒子均匀分布于石墨烯载体表面;当mRGOmCeO2=1∶2时,添加了扫帚状CeO2的Pt-CeO2/RGO催化剂的电催化性能最优,电化学活性表面积为102.83 m2·g-1,对乙醇氧化的峰值电流密度为757.17 A·g-1,1 000 s的稳态电流密度为108.17 A·g-1,对乙醇催化氧化反应的电荷转移电阻最小,活化能最低。  相似文献   
68.
以静电纺丝技术与烧结工艺相结合的方式制备了碳纤维基PtPb纳米催化剂,并采用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等分析测试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预氧化温度为300 ℃、碳化温度为800 ℃的条件下,所制备的PtPb阳极纳米催化剂结晶程度好、比表面积大,粒径约为3.05 nm,催化活性颗粒均匀分散在多孔碳纤维骨架上。采用循环伏安法(CV)及交流阻抗(EIS)评价了该催化剂对乙醇氧化反应的电催化性能。结果表明,最大峰电流密度达到125 mA/cm2,电荷转移电阻相较于700 ℃下降了近60%。  相似文献   
69.
A systematic study was conducted on current efficiency (CE), corrosion and structural changes in SnO2-based inert anodes (made of 96wt%SnO2+2wt%Sb2O3+2wt%CuO) on a laboratory Hall-Heroult aluminium cell. The influence of operating parameters and electrolyte composition on the CE and corrosion process were evaluated. The CE was found to be more than 90% and catastrophic corrosion took place at low percent of Al2O3, high percent of LiF, low cryolite ratio and high current densities. From all the structural changes that took place in the SnO2-based inert anodes, we assumed that the most important contribution was due to the migration of CuO towards the outer limits of the constituent grains of SnO2 based ceramic. The complex process occurred during the formation of various phases and their sintering ability both directly depended on Cu/Sb molar ratio.  相似文献   
70.
太阳能驱动的光电化学(PEC)水分解可以有效地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作为解决环境排放和能源危机最具前景的途径之一,已经引起了科学界的广泛关注.PEC水分解系统由两个半反应组成:在光阳极上的析氧反应(OER)和光阴极上的析氢反应(HER).PEC系统的太阳能转化效率主要由光阳极/电解质界面的OER过程所决定,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涉及质子偶联的多步四电子转移过程.钒酸铋(BiVO4)是应用于PEC水分解的典型且具有实际应用前景的光阳极材料之一.然而,由于不良的表面电荷转移、电荷在光阳极/电解质结面处的表面复合以及缓慢的OER动力学等因素,导致BiVO4的PEC性能受到严重限制.本文开发了一种新颖有效的解决方案,以低成本、高电导率和具有快速电荷转移能力的硫化钴装饰来提升BiVO4光阳极的PEC活性,X射线多晶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表征,研究结果表明CoS成功装饰于BiVO4表面.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DRS)研究了BiVO4和复合光阳极CoS/BiVO4的光学性质,结果表明,与纯的BiVO4相比,CoS/BiVO4光阳极在可见光范围内光吸收能力有所增强.将制备的BiVO4和CoS/BiVO4光阳极应用于PEC分解水实验中,结果表明,相对于1.23 V可逆氢电极,在光照下,CoS/BiVO4光阳极的光电流密度显著提升,可高达3.2 m Acm-2,是纯BiVO4的2.5倍以上.与纯BiVO4相比,CoS/BiVO4光阳极的起始氧化电位显示出负向偏移0.2 V,表明析氧过电势得到有效减小.入射光子转换效率(IPCE)测试结果表明,CoS/BiVO4光阳极的入射光子转换效率在500 nm之前的可见光范围内得到明显提升,其中,CoS/BiVO4的IPCE值在380 nm处达到最大.此外,由于CoS的装饰作用,CoS/BiVO4光阳极的电荷注入效率和电荷分离效率均得到较大的提升,分别达到75.8%(相较于纯BiVO4光阳极的36.7%)和79.8%(相较于纯BiVO4光阳极的66.8%).电化学阻抗谱(EIS)测试结果表明,通过CoS的装饰,CoS/BiVO4光阳极的界面电荷转移电阻得到有效降低,证明其界面电荷转移动力学得到有效提升.光致发光光谱测试结果表明,CoS的装饰显著提高了BiVO4的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分离效率,进一步证明BiVO4表面的CoS装饰在其PEC分解水中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本文为通过表面修饰设计应用于PEC水分解的有效的光阳极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