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91篇
  免费   2071篇
  国内免费   2920篇
化学   4614篇
晶体学   703篇
力学   252篇
综合类   113篇
数学   26篇
物理学   3874篇
  2024年   91篇
  2023年   208篇
  2022年   214篇
  2021年   259篇
  2020年   241篇
  2019年   268篇
  2018年   225篇
  2017年   263篇
  2016年   277篇
  2015年   288篇
  2014年   485篇
  2013年   500篇
  2012年   396篇
  2011年   422篇
  2010年   410篇
  2009年   424篇
  2008年   407篇
  2007年   384篇
  2006年   371篇
  2005年   326篇
  2004年   342篇
  2003年   345篇
  2002年   295篇
  2001年   322篇
  2000年   236篇
  1999年   209篇
  1998年   163篇
  1997年   179篇
  1996年   143篇
  1995年   150篇
  1994年   149篇
  1993年   122篇
  1992年   119篇
  1991年   108篇
  1990年   102篇
  1989年   81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论述了LiAlH4和NaBH4对αβ不饱和醛酮的12还原及14共轭还原;探讨了既还原羰基又还原碳碳双键的机理;概括了只还原羰基而保留碳碳双键的选择性还原方法。  相似文献   
102.
周华  张海朗 《合成化学》2007,15(B11):55-55
锂锰尖晶石LiMn2O4被认为是当前最有前途的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之一;特别在用于动力锂离子电池方面。但是LiMn2O4在充一放电循环过程中会发生严重的容量衰减:而产生容量衰减的主要原因是其结构的不稳定性、锰的溶解和John-Teller效应。通过降低材料中的Mn^3+来抑制Jahn-Teller效应的发生,可部分改善LiMn2O4尖晶石的循环性能。  相似文献   
103.
本文采用循环氧化还原法,脉冲反应及TPD等实验手段对钙钛矿型氧化物掺杂SrTiO_3体系上甲烷氧化偶联反应中的活性氧物种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催化剂由于掺杂产生的未被充分还原的氧物种(O~(α-)(0<α<2)是活化甲烷并促使其发生偶联反应的主要的活性中心,而表面晶格氧(O_L~(2-))则主要使甲烷深度氧化;消耗掉的未被充分还原的氧或晶格氧可以在高温下氧气氛中氧化复原.对于掺杂的SrTiO_3样品,体相中的氧在惰性气氛或还原气氛中可以向表面扩散.吸附氧可能不直接与甲烷作用而主要通过催化剂表面活性氧物种(O~(α-)或O_L~(2-))而起作用.  相似文献   
104.
SAPO-11分子筛的合成及其晶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二异丙胺或二正丙胺为模板剂用水热合成法合成SAPO-11分子筛,发现pH值及模板剂的种类对所生成的SAPO-11晶体形貌有着明显的影响,通常观察到的球形晶貌实属长形柱体的聚集体。  相似文献   
105.
铝是一种丰富廉价的有色金属,金属铝电池作为一种新型燃料电池,具有低成本、无毒害、高功率、高能量密度等优点。本文简述了金属铝电池的工作原理,并对铝阳极、空气阴极、催化剂、电解液和铝燃料电池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概况进行了叙述。  相似文献   
106.
化学修饰碳糊铝传感器的研制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海玲 《分析化学》2003,31(12):1511-1513
以聚合β 环糊精与茜素红的包结络合物为修饰剂 ,固体石蜡为粘合剂 ,制成化学修饰碳糊电极 ,于Al3+溶液中活化后 ,对铝产生灵敏电位响应。响应范围为 1 .0× 1 0 - 4~1 .0× 1 0 - 1 mol L;斜率为 1 7.4 pAl;时间为 3 0~80s;检出限为 7.9×1 0 - 5mol L。溶液中常见离子不干扰测定。测定了样品中的铝 ,结果符合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107.
首次报道了用恒电位电解法将饵、钇共掺入多孔硅(porous silicons, PS) 中,经高温退火处理后,观察到了在近红外区(1.54 μm)室温下较强的光致发光 (photoluminescence, PL),并与掺饵多孔硅(erbium-doped porous silicon, PS:Er)做了比较,发现钇的共掺入对掺饵多孔硅体系1.54 μm发射起了增强作用 。研究了饵、钇共掺杂多孔硅(erbium and yttrium co-doped porous silicon, PS:Er, Y)光致发光强度随温度的变化,发现PS:Er与Si:Er材料相似,有较强的 温度猝灭效应,而PS:Er,Y体系的PL强度随温度升高趋于平稳,且有增强的趋势, 受温度影响不明显,并初步探讨了其发光机制。  相似文献   
108.
铝交联蒙脱土合成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相似文献   
109.
β沸石的铝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杨春  须沁华 《物理化学学报》1996,12(12):1057-1060
β沸石自1988年结构被确定以来受到普遍重视,由干结构上的特殊性,G沸石既具有较强酸性又具有明显的碱性[‘,‘].但q佛石的高硅铝比使其在化学组成上对碱性的贡献甚微,如果能降低其硅铝比,则有可能获得具有较强碱性的佛石分子筛.直接合成的o佛石,硅铝比一般在10以上.  相似文献   
110.
以无水丁二醇为溶剂在中性条件下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系列Tb~(3+)(x=0. 0025~0.07)均匀掺杂的二氧化钛纳米材料。研究结果表明,Tb~(3+)掺杂对纳米二 氧化钛的相转移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的强弱与Tb~(3+)掺杂的浓度有 密切关系,Tb~(3+)(x = 0.02)的掺杂对TiO_2锐钛矿(anatase)向金红石(rutile) 转化的抑制作用最强。伴随着发生相转移温度的提高,掺杂纳米二氧化钛材料的高 温烧结大大缓解,掺杂纳米TiO_2的热稳定性明显增强;掺杂浓度越高,热稳定性 提高越大。对罗丹明的光降解实验表明,Tb~(3+)掺杂可以有效提高TiO_2光催化活 性。对不同浓度、不同煅烧温度样品光催化降解活性进行系统考察后发现,Tb~ (3+)(x=0.02)掺杂的样品在不同煅烧温度下均显示出最好的光催化效率,说明掺杂 浓度对其光催化性质影响很大。用浸渍法制备的样品其光催化活性较纯的二氧化钛 低,并且其催化活性随浸渍浓度的增加而降低,表明稀土离子的分布是影响稀土掺 杂纳米TiO_2光催化性质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