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9篇
  免费   192篇
  国内免费   1278篇
化学   2277篇
晶体学   152篇
力学   9篇
综合类   52篇
数学   2篇
物理学   317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91篇
  2014年   168篇
  2013年   156篇
  2012年   106篇
  2011年   127篇
  2010年   122篇
  2009年   135篇
  2008年   129篇
  2007年   122篇
  2006年   110篇
  2005年   123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58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51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49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1.
以乙醇为溶剂, 钛酸四丁酯为前驱体, 用溶剂热法制备了Ag表面修饰的负载型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剂. 利用X射线衍射(XRD)、N2吸附-脱附(BET)、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紫外-可见(UV-Vis)光谱等技术对其进行了系统的表征, 以亚甲基蓝(MB)溶液的脱色降解为模型反应, 考察了不同Ag含量样品的光催化性能. 结果表明: 用溶剂热法制备的样品中TiO2皆为锐钛矿相, 金属Ag颗粒沉积在TiO2表面, 粒径为2 nm左右, 比表面积较溶胶凝胶法制备的样品大大增加, 最高可达151.44 m2·g-1; UV-Vis光谱和光催化实验表明: Ag修饰使TiO2对光的吸收能力大大增强, 吸收带边红移至可见光区, 亚甲基蓝在该复合材料上的光催化降解反应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 溶剂热法制备样品的光催化性能明显好于溶胶凝胶法制备的样品, 在紫外光和可见光下, Ag摩尔分数为5%的样品表现出最佳的光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92.
球磨-溶剂热诱导法合成WS2纳米棒及其摩擦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行星式高能球磨机,将WS2与S粉末混合球磨,得到纳米片状结构的前驱体,然后添加分散剂聚乙二醇(PEG)用溶剂热诱导的方法使纳米片状前驱体发生结构转变,制备了棒状结构的WS2纳米材料。用XRD、SEM、TEM等方法对WS2纳米棒进行了形貌和结构表征,并对其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摩擦性能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3.
胡艾希  陈平  袁帅  周勇 《合成化学》2002,10(4):333-334
室温下,6-甲氧基-2-丙酰基萘和1,3-二溴-5,5-二甲基海因的溴化反应在醇溶剂中,反应速度快、转化率高,生成5-溴-6-甲氧基-2-丙酰基萘的收率高(98.59%)。  相似文献   
94.
研究了水-乙腈混合溶液中SO4●-自由基氧化酪氨酸的反应.实验结果表明,SO4●-自由基氧化酪氨酸的反应机制不因乙腈的加入而改变,但所产生的瞬态粒子的动力学行为受到较大影响.随介质中乙腈体积分数的增加,SO4●-的衰变速率减慢而酪氨酸中性自由基(TyrO●)的衰变速率加快.我们认为这两种自由基所呈现出来的相反的溶剂效应是由于其所带电荷的不同.随介质中乙腈体积分数的增加,SO4●-氧化酪氨酸的反应速率减慢.这一实验结果意味着,在有机溶剂存在的情况下TyrO●/ TyrOH的氧化还原电势可能发生了变化,从而旁证了关于TyrO●/ TyrOH的氧化还原电势因酪氨酸从游离状态变到肽或蛋白质中而发生变化的推测.  相似文献   
95.
以乙醇为溶剂, 钛酸四丁酯为前驱体, 用溶剂热法制备了Ag表面修饰的负载型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剂. 利用X射线衍射(XRD)、N2吸附-脱附(BET)、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紫外-可见(UV-Vis)光谱等技术对其进行了系统的表征, 以亚甲基蓝(MB)溶液的脱色降解为模型反应, 考察了不同Ag含量样品的光催化性能. 结果表明: 用溶剂热法制备的样品中TiO2皆为锐钛矿相, 金属Ag颗粒沉积在TiO2表面, 粒径为2 nm左右, 比表面积较溶胶凝胶法制备的样品大大增加, 最高可达151.44 m2·g-1; UV-Vis光谱和光催化实验表明: Ag修饰使TiO2对光的吸收能力大大增强, 吸收带边红移至可见光区, 亚甲基蓝在该复合材料上的光催化降解反应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 溶剂热法制备样品的光催化性能明显好于溶胶凝胶法制备的样品, 在紫外光和可见光下, Ag摩尔分数为5%的样品表现出最佳的光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96.
研究了四种不同变质程度烟煤及其二硫化碳/N-甲基-2-吡咯烷酮(CS2/NMP)混合溶剂(1∶1,vol)的抽提物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胀性能,同时考察了四种煤样不同温度热处理后其溶胀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煤的溶胀率随煤化度增加而有所降低;变质程度较低的烟煤在极性溶剂中的溶胀率大于非极性溶剂,随着煤化度的增加,两者溶胀度差距减小;四种烟煤经混合溶剂抽提后,其抽余煤的交联密度降低,溶胀率增加。四种煤样150℃热处理后在CS2中的溶胀率均有所增加,表明热处理可以降低煤的交联密度。随着热处理温度提高至240℃,除气煤外,其余三种煤样在NMP和CS2中溶胀率均进一步增大,说明其交联密度进一步降低。这一结果与热处理煤样在混合溶剂中抽提率的变化趋势一致,如240℃热处理后瘦煤的抽提率由原煤的6.9%提高到17.3%。红外光谱研究表明,经过适当温度的热处理,可以脱除煤分子中的羰基和羟基等含氧官能团,破坏煤结构中的氢键,从而降低煤的交联密度,提高煤的溶胀率及其在混合溶剂中的抽提率。  相似文献   
97.
雷声  张晶  黄建滨 《物理化学学报》2007,23(11):1657-1661
采用表面张力测定法和核磁共振谱等方法研究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在水溶性室温离子液体[BMim]BF4/水混合溶剂中的表面性质及聚集行为, 发现极少量[BMim]BF4的介入就可以显著降低SDS的临界胶束浓度, 提高体系的表面活性; 且[BMim]BF4在混合溶剂中所占的摩尔分数(x1)在一定范围内(0相似文献   
98.
倪良  卢洁 《物理化学学报》1996,12(2):146-151
讨论了沸点升高法测定混和溶剂化热和汽化熵的原理,并用拟静态法测定了乙醇-丙酮,并-四氯化碳和苯,甲苯三组混和溶剂在不同组成下的正常沸点,根据沸点数据求得了混和泶微分汽化热和汽化熵,实验结果表明,二元混和溶剂与理想溶液偏离不大时,其正常汽化熵符合Trouton规则。  相似文献   
99.
从溶胀平衡研究玻璃态高聚物的凝聚缠结网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3~15℃室温条件下对聚苯乙烯(PS)颗粒在二氧六环/水混合溶剂中的溶胀情况进行目视观察,可以看到,当减小混合溶剂二氧六环/水中的水含量时,PS颗粒从玻璃态到溶胀的玻璃态、溶胀的高弹态、流体态的转变,与PS颗粒升温时从玻璃态到高弹态、流体态的转变相对应.选定混合溶剂二氧六环/水(水6·8wt%)对一个单分散PS试样(Mw=1·68×105)在30℃进行分相平衡和溶胀平衡的测定.分相平衡是先将PS/二氧六环/水(混合溶剂水含量6·8wt%)体系加热到130℃使PS溶解成一均相溶液,然后在冷却过程中分相,在30℃达分相平衡(30天)时,浓相高分子体积浓度p″=0·304,稀相几乎为纯溶剂.从Flory-Huggins相平衡理论得出此体系的高分子-溶剂相互作用参数χ=0·63.本工作使用的单分散PS试样在选定的混合溶剂,即二氧六环/水(水6·8wt%)中,30℃时不能溶解只能溶胀,单分散PS颗粒淬冷试样(密度ρp=1·0451g/mL)到达溶胀平衡(80天)时浓相高分子体积浓度p″=0·308.而此淬冷试样经在80℃热处理100h后的老化试样(ρp=1·0470g/mL)达溶胀平衡(70天)时p″=0·312.从溶胀过程中浓相体积变化曲线可知试样经在80℃热处理过程中凝聚网络趋向于更均一,更接近热处理温度下的平衡态,试样密度增大,网络产生了新的链间凝聚,物理交联密度增大(凝聚点间分子量减小).从溶胀平衡理论并取χ=0·63(分相平衡)可得到淬冷试样的物理交联点间分子量Mc=11·6×104,老化试样的物理交联点间分子量Mc=6·9×104.实验结果说明溶胀过程及溶胀平衡的测定可以反映玻璃态高聚物中的凝聚网络结构的细节,而且非常敏感.  相似文献   
100.
测试了二元和多元溶剂组分的1,3-二氧戊环基LiCF3SO3电解液的粘度、离子电导率和单质硫的溶解度. 研究结果表明, 由较强的给电子能力溶剂组成的低粘度电解液较容易提高单质硫的氧化还原反应活性和可逆性能, 有利于提高单质硫在2.10 V附近的低放电平台电位和放电比容量. DOL-DME LiCF3SO3电解液能够较好地改善单质硫电极的表面钝化层结构, 促进电活性物质离子扩散和降低界面电荷传递阻抗, 从而表现出很好的放电倍率特性. 在室温下充放电流密度分别为0.1和0.2 mA/cm2时, 单质硫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792 mA·h/g, 第29次放电比容量达到412 mA·h/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