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5篇
  免费   208篇
  国内免费   463篇
化学   1029篇
晶体学   21篇
力学   38篇
综合类   38篇
数学   498篇
物理学   452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91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117篇
  2013年   116篇
  2012年   144篇
  2011年   131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120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新课引入对一堂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怎样的引入才是高效的,以“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为课例,对故事引入、化学事实引入、化学发展史引入、以“问题解决”为本的引入等4种新课引入方法进行对比,旨在探究相同教材的不同引课方法所带来的不同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2.
地质样品经盐酸-硝酸(3+1)混合酸溶解,活性炭分离富集后,于90℃用12g.L-1硼氢化钠溶液(溶于0.5g.L-1氢氧化钠溶液中)作还原剂,用化学蒸气发生-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其中痕量的金。金的质量浓度在1 500μg.L-1以内与其发射强度呈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3s)为0.59μg.L-1。方法用于测定2个标准物质(GBW 07289和GBW 07291)中金含量,测定值与认定值相符。  相似文献   
73.
74.
75.
在研究立体几何的问题时,我们发现很多问题都需要转化成平面几何的问题,本文中我们结合北京近几年的几道考题,来谈谈如何进行转化.  相似文献   
76.
围绕学校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依托省级重点实验室与省级化学化工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等科研教学平台,将“零排放型化学镀镍及其废液资源化为掺杂型LiFePO4/C复合材料”的科研成果进行拆解和提炼,设计为分阶段、多层次的10个教学实验项目,并予以实践。结果表明,该科教融合模式营造出良好的科研氛围,有利于学生科研素养与创新意识的培养、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77.
求数列的通项公式是数列知识的一类基本题型,是高考数列知识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研究近几年的高考命题,可以归纳出求解这类问题的基本思想主要是把问题转化成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而转化的常见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通过变形把问题转化,另一种是通过构造把问题转化.  相似文献   
78.
<正>本刊属化学类中文核心期刊,是四川省化学化工学会与四川大学合办的涉及化学学科各领域的综合性学术月刊,编辑部设在四川大学化学学院。旨在报道化学学科的理论和应用研究成果,促进学术交流和科技成果转化,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读者对象是高校师生、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厂矿企业的技术人员以及有关管理人员和情报工作者。  相似文献   
79.
以L-色氨酸甲酯盐酸盐为起始原料,经过Pictet-Spengler反应,再通过结晶诱导不对称转化(CIAT)过程,最后用饱和碳酸钠溶液脱除盐酸后高效选择性的得到1-取代-1,2,3,4-四氢-9H-吡啶并[3,4-b]吲哚-3-羧酸甲酯,目标产物通过重结晶或者柱层析方法纯化,所有化合物的结构均经元素分析,IR,1H NMR,13C NMR确证.  相似文献   
80.
李刚 《数学通讯》2014,(4):23-24
1.问题的提出文 [1],张乃贵老师采用“联想、转化”的方式,使用“先变形,再放缩”的方法,得到一道难题的巧解,并给出了详细的思考过程.笔者认为,这是一道二元函数最值问题,通过消元的办法将问题转化为一元函数的最值问题处理较为恰当,既符合解题规律,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笔者通过构造一元函数,结合复合函数的导数知识,给出这道题的常规解法及一般情形,并分析该问题的数学背景,现介绍如下,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