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5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86篇
化学   267篇
晶体学   7篇
力学   10篇
综合类   25篇
数学   12篇
物理学   8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郑瑞伦  陈志谦  张翠玲  刘俊 《物理学报》2003,52(9):2284-2289
建立了HgS/CdS/ HgS球状纳米系统物理模型和电子状态满足的方程.应用S矩阵理论,探讨了 s态电子的能量和寿命以及概率分布随势垒和势阱宽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电子能量和寿 命随垒势宽度增大而增大;电子能量随阱宽增大而减小,而寿命随阱宽增大而增大;层间相 互作用对结果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 球状纳米系统 电子能量和寿命 电子概率分布 势垒势阱宽度  相似文献   
92.
本文对若干酞菁类化合物光敏产生1O2能力作了评价. 发现金属酞菁化合物的中心原子对敏化能力有很大影响, 敏化能力按以下次序递降: Zn>Mg>Cu>Mn>Co>Fe. 由于酞菁类化合物溶液中存在二聚体与单体间的平衡, 这一平衡随着浓度丶溶剂极性等条件的变化而移动, 所以酞菁类化合物光敏产生1O2 的能力也能随这些条件而变化.  相似文献   
93.
采用BT2.15型Calvet微量量热计常压下测定了α-蒎烯+对伞花烃和β-蒎烯+对伞花烃两个二元体系在298.15 K、308.15 K及318.15 K下的超额焓. 实验数据采用Redlich-Kister方程进行关联, 标准偏差较小. 该两个二元体系的超额焓在全浓度范围内均为正值, 其最大值在摩尔分数x1=0.5附近. 温度对超额焓有一定的影响, 超额焓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相同温度下, α-蒎烯+对伞花烃体系的超额焓比β-蒎烯+对伞花烃体系的大.  相似文献   
94.
采用喷雾干燥微球化处理-气固反应法制备了介孔空心球状WC微球,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微球的形貌变化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介孔空心球状结构是逐步形成的。其中,空心球状结构形成于前驱体微球化处理过程中,介孔结构形成于空心微球还原碳化过程中。在与样品制备工艺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采用原位X射线衍射技术(in situ XRD)对样品的晶相演变规律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样品在CO/CO2气氛中进行还原碳化时,当温度缓慢而连续上升到750 ℃时,其晶相变化遵循AMT → WO3 → WO2 → W2C → WC规律;当采用“阶跃式”升温,即温度缓慢而连续上升到400 ℃,然后再快速上升到750 ℃,并在750 ℃下进行还原碳化时,其晶相变化规律为AMT → WO3 → WO2 → WC。这说明,样品的晶相演变不仅与还原碳化温度和时间有关,而且与升温方式和升温速率有关。  相似文献   
95.
以大孔吸附树脂为基体,用Ti(n-OC4H9)4浸渍基体树脂后,在一定条件下使该醇盐水解,制得由钛水合氧化物负载的球状吸附剂。本文研究了这种吸附剂的孔结构及其对氟离子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96.
橙花素的催化合成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研制得的季鏻盐型高聚物相转移催化剂用于橙花素(即β-萘乙醚)的催化合成。研究结果表明,在β-萘酚∶溴乙烷为1∶1.3(摩尔比),通N2保护,反应温度为75℃,反应时间为5 h的条件下,可获得81.7%的收率。此法具有操作简便、反应温和、催化剂能重复使用、效果良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97.
分子印迹球状β-环糊精聚合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分子印迹技术,以β-环糊精为功能单体,甲苯-2,4-二异氰酸酯为交联剂,茶碱为模板分子,合成了分子印迹β-环糊精聚合物。采用反相悬浮聚合的方法,以戊二醛为交联剂,用聚乙烯醇(PVA)包埋环糊精聚合物合成了分子印迹球状β-环糊精聚合物(MI-CDPs)吸附剂,对聚合物的合成条件进行了考察,并利用静态吸附方法对球状MI-CDPs的吸附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球状MI-CDPs对水溶液中的茶碱分子表现出良好的分子识别能力,实现了对水溶液中茶碱的分子识别,证实在pH=9时,球状MI-CDPs的吸附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98.
汪涛  丁兰  郭国聪 《结构化学》2007,26(4):457-461
6β,7β,14β-Trihydroxy-1α-acetoxy-7α,20-epoxy-ent-kaur-16-en-15-one was isolated from the natural plant of Isodon japonica (Burm.f), Haravar. galaucocalyx (maxim) Hara. The structure was elucidated by means of spectral and chemical studies. In addition, its crystal was determined by single-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It crystallizes in triclinic, space group P1, Z = 2, a = 6.3506(4), b = 13.5766(8), c = 15.2777(9) , α = 80.506(1), β = 83.856(1), γ = 88.307(1)o, C25H36O9, Mr = 480.54, V = 1291.64(13) 3, Z = 2, Dc = 1.236 g/cm3, F(000) = 516, μ = 0.093 mm-1, S = 0.988, the final R = 0.0761 and wR = 0.1955. Flack factor is 0.02(19), and the largest peak and deepest hole on the final difference Fourier map are 0.556 and –0.265 e/3, respectively. The X-ray diffraction shows the existence of intermolecular C–H…O (DA) hydrogen bonds between adjacent molecules.  相似文献   
99.
以Spurs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 5μm)、甲醇-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55 nm和柱温30℃为色谱条件,建立了HPLC法测定水龙骨中没食子酸与鞣花酸含量的方法。结果表明:没食子酸在浓度为0.5~5.0 mg·L-1的范围内(r=0.999 9),鞣花酸在质量浓度为6.944×10-3~69.44×10-3μg的范围内(r=0.999 8)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没食子酸和鞣花酸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4.21%和101.52%,RSD值分别为4.51%和3.83%;按外标法测得水龙骨中没食子酸含量(n=6)为26.83μg·g-1,鞣花酸含量(n=6)为62.18μg·g-1。该测定方法易操作、稳定性及重复性好,为水龙骨药材质量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0.
采用晶种法合成了金纳米花(AuNFs)。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和原子力显微镜方法对金纳米花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金纳米花呈蓝紫色,在549nm处有特征吸收峰,且形状为花状。借助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AuNFs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结合过程。当AuNFs与HSA相互作用时,随着AuNFs溶液浓度的增加,HSA的紫外吸收峰强度也随之增加,但荧光光谱强度则发生了猝灭。由变温荧光实验可以获得两者相互作用的热力学参数,如结合常数(Ka)、吉布斯自由能变(ΔG)、熵变(ΔS)、焓变(ΔH)。ΔG<0表明在溶液中AuNFs与HSA可以自发结合发生反应并形成复合物;ΔH<0、ΔS<0表明结合过程以范德华力和氢键为主。同步荧光和3D荧光实验均表明,AuNFs的存在使得HSA的构象以及周围的环境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