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10篇
化学   522篇
晶体学   4篇
综合类   8篇
物理学   3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81.
In ethanol, a new mononuclear nickel(Ⅱ) complex incorporating Schiff base ligands, [NiL2](DMF)4 (HL=2′-(4-fluorobenzylidene)-3,5-dihydroxybenzoylhy drazide) has been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IR, UV-Vis, elemental analysis and X-ray crystal structure analysis. The single crystal structure has been determined by single-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structure analysis. The crystal belongs to monoclinic system, space group P21/c with a=1.617 3(2) nm,b=1.798 5(2) nm, c=0.737 61(10) nm, β=91.953(3)°, V=2.144 3(5) nm3, Z=2, μ=0.526 mm-1, Dc=1.390 g·cm-3, F(000)=940, Rint=0.105 3. In the compound nickel(Ⅱ) atom is four-coordinated with two nitrogen atoms from amide and two oxygen atoms from keto group. The complex has the centrosymmetry and the nickel(Ⅱ) ion is located in the center. CCDC: 675522.  相似文献   
182.
以去氢枞酸为原料,经三氯化磷酰氯化得到去氢枞酰氯(2);2与85%水合肼反应合成了去氢枞酰肼(3);3再分别与苯乙酮及其衍生物发生缩合反应得到4个新型的苯乙酮类去氢枞酰化合物,其结构经UV,1H NMR和IR表征.  相似文献   
183.
A selective and sensitive reagent of 2-pyridine carboxaldehyde isonicotinyl hydrazone(2-PYAINH) was synthesized and studied for the spectrophotometric determination of nickel, copper, cobalt, and iron in detail. At a pH value of 7.0, 9,0, 9.0, and 8.0, respectively, which greatly increased the selectivity; nickel, copper, cobalt, and iron reacted with 2-PYAINH to form a 1:2 yellow-orange, 1:2 yellow-green, 1:2 yellow and 1:1 yellow complexes, with absorption peaks at 363, 352, 346, and 359 nm, respectively. Under the optimal conditions, Beer's law was obeyed over the ranges of 0.01-1.4, 0.01-1.5, 0.01-2.7, and 0.01-5.4 mg/L respectively. The apparent molar absorptivity and Sandell's sensitivities were 8.4×10^4, 5.2×10^4, 7.1×10^4, and 3.9×10^4 L·mol^-l·cm^-1, respectively, and 0.00069, 0.0012, 0.00078, and 0.0014 μg·cm2, respectively. The detection limits were found to be 0.001, 0.002, 0.003, and 0.01 mg/L, respectively. The detailed study of various interfering ions to make the method more sensitive was carried out and selective and several real samples were analyzed with satisfactory results.  相似文献   
184.
设计合成了一种可逆的Cu~(2+)比色探针3,5-二氯水杨醛缩罗丹明B酰(L),采用IR、~1H NMR、~(13)C NMR、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考察了探针对金属离子的识别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探针L在乙腈/乌洛托品(pH 5.6)缓冲体系中,当加入Cu~(2+)后,溶液从无色变为玫瑰红色,而加入其它金属离子,溶液颜色几乎无变化,可实现3,5-二氯水杨醛缩罗丹明B酰探针对Cu~(2+)高灵敏、专一显色响应,最低检测限达到了9.30×10~(-8)mol·L~(-1)。  相似文献   
185.
基于持续进行的抗HIV-1抑制剂研究,通过优化路线设计并合成了26个N-苯磺酰基-3-乙酰基吲哚羰基酰类衍生物(3a-z)。该合成方法为制备类化合物提供了绿色通道,所有目标化合物在体外对HIV-1抑制活性均得到了很好的评价。结果表明,化合物3a、3g、3t和3w-y表现出显著的抗HIV-1活性,特别是N-苯磺酰基-3-乙酰基吲哚-3-甲基苯甲酰(3a)和N-(3-硝基)-苯磺酰基-3-乙酰基-6-甲基吲哚-2-噻吩甲酰(3t)表现出最佳的抗HIV-1活性,其对应EC50值分别为0.77和0.74 μg/mL,TI值分别为> 259.74 和> 270.27。此外,目标化合物3a和3t可作为候选化合物被进一步优化研究。  相似文献   
186.
《发光学报》2021,42(9)
以3-羟基-2-萘甲酰肼和4-二苯氨基苯甲醛为原料,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萘甲酰铜离子荧光探针L(N′-(4-(二苯胺基)亚苄基)-3-羟基-2-萘酰肼),并通过~1H NMR、~(13)C NMR、HR-MS、IR和X射线单晶衍射法对L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在H_2O/DMSO(V∶V=3∶7,pH=7)溶液体系中,可以高选择性和高灵敏性识别Cu~(2+)。通过质谱法、核磁滴定和DFT计算对L与Cu~(2+)可能的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通过将L掺杂到聚丙烯酰胺(PAM)中,制备了凝胶(PAML)。研究表明,PAML对Cu~(2+)有很好的吸附性能,且不受其他离子的干扰,对水中Cu~(2+)去除率可以达到96.99%,并且在紫外灯下通过肉眼很容易进行区分。之后通过SEM-EDS对PAML吸附前后的微观形貌和成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7.
通过GC/MS对3',4',5'-三甲氧基苯乙酮异烟酰及3',4',5'-三甲氧基苯乙酮皮考林酰在电子轰击离子化(EI)方式下的裂解途径和机理做以阐释,总结了裂解规律.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优化了两种烟的稳定结构,并计算了两种烟质谱裂解过程中的C-N、C-C键能及产物的能量,从理论上解释了两种化合物质谱图所存在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88.
利用生物活性亚结构拼接原理,将活性酰亚结构与活性噻唑环亚结构进行拼接,设计合成了14个新型N'-芳基亚甲基-N-(4-取代苯甲酰氧基噻唑-2-基)取代苯甲酰衍生物.所有目标化合物经1H NMR、IR、质谱及元素分析等手段进行了表征,部分化合物还经过13C NMR进行了确证.抗肿瘤测试结果表明,该系列化合物表现出明显的抗肿瘤活性,其对人口腔上皮癌细胞株(KB)的抑制活性优于对鼻咽癌细胞株(CNE2)的抑制活性;采用离体平皿法对目标化合物进行杀菌活性测试,测试菌种为:小麦赤霉菌、水稻纹枯霉菌、黄瓜灰霉菌、番茄早疫菌、烟草赤星菌和黄瓜炭疽菌.结果表明,在1.0×10-4 g/m L浓度下,目标化合物对部分菌种表现中等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89.
设计合成了基于吲哚酰单元的钳形阴离子受体(1),UV-Vis滴定实验表明,它在含1%DMSO的CH3CN溶液中能选择性识别具有重要生物学意义的F-、Ac O-和H2PO4-(结合比均为1∶1且Ka104L/mol),但对Cl-、Br-、I-、NO3-、N3-、HSO4-和Cl O4-无识别作用。与它相比,端基为苯并呋喃的参照化合物2在同样溶剂中对上述3种阴离子的亲和性减弱,尤其是对H2PO4-。核磁滴定实验表明,受体1中的吲哚环NH和酰胺NH能产生协同效应,从而对阴离子产生了强效键合作用。  相似文献   
190.
采用常规溶液法合成了2-乙酰基吡啶缩异烟酰镍配合物[Ni L2](1)和铜配合物[Cu(Ac)L](2),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和热重分析以及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1的晶体属正交晶系,Aba2空间群,晶胞参数a=1.205 9(3)nm,b=2.074 1(5)nm,c=0.911 5(2)nm,V=2.279 8(10)nm3,Z=4;中心离子Ni(Ⅱ)的配位数为6,它处于畸变八面体配位环境。2属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a=0.864 77(13)nm,b=1.338 3(2)nm,c=1.363 1(2)nm,β=105.650(4)°,V=1.519 0(4)nm3,Z=4;中心离子Cu(Ⅱ)的配位数为5,它处于畸变四方锥配位环境,吡啶基与金属配位的结果使配合物形成一种Z形配位聚合物。配合物有很高的热稳定性,分解温度分别为340℃(1)和296℃(2)。2-乙酰基吡啶缩异烟酰没有发光性质,而配合物1和2均可发射紫色荧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