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9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284篇
化学   653篇
晶体学   2篇
力学   96篇
综合类   36篇
数学   34篇
物理学   22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将Na2SiO3·9H2O 溶液通过强酸性阳离子树脂进行离子交换得到酸性硅溶胶,再将硅溶胶与铝溶胶及六次甲基四胺混合后采用油柱成型法制备了球形SiO2-Al2O3复合氧化物. 通过XRD、BET 及TPD等手段对样品进行测试和表征, 结果表明, 600 ℃焙烧得到的SiO2-Al2O3中SiO2以无定型形式存在, 其比表面、孔容与表面酸性随SiO2含量的增加而提高, 孔径、堆密度随SiO2含量的提高而减小, 压碎强度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2.
原油饱和烃指纹的内标法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内标法建立了原油中正构烷烃、生物标志物(甾、萜烷类)的分析方法。确定了样品前处理方法和组分定性定量方法。讨论了柱层析分离能力。结果表明,所有饱和烃组分均流入第一部分流出液F1中,分离能力较为满意。对48种甾、萜烷类生物标志物组分以及姥鲛烷、植烷和正构烷烃等进行了定性确认,定性化合物数量多,信息量大,易于据此进行可靠的油指纹分析鉴别。32个正构烷烃组分相对标准差为1.2%~7.4%;45个生物标志物组分相对标准偏差为2.5%~9.2%。分析精密度较好,满足油指纹鉴别需要。正构烷烃回收率为73%~116%;生物标志物为84%~106%;回收率结果较为满意。正构烷烃方法检出限为7.0μg/g;生物标志物为0.65μg/g,满足原油样品分析要求。通过本方法对自不同和相同平台的原油样品进行饱和烃浓度分析,并采用浓度数据进行鉴别,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  相似文献   
13.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水中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中油的技术进展。引用文献13篇。  相似文献   
14.
膏盐沉积环境浅成烃类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对江汉盆地第三系潜江组生油岩、原油作了较系统的有机地球化学研究,认为膏盐沉积环境浅成烃类具有下列特征:(1)生油岩抽提物较高的转化率和中等的烃转化率;(2)较高的沥青质、非烃含量;(3)高硫原油是浅成原油的重要一类原油;(4)烷烃生物标志物具有高植烷、高伽玛蜡烷、正构烷烃偶奇优势或奇偶优势的特征;(5)芳烃生物标志物存在四种类型;(6)烷基苯有明显的偶奇优势。综合浅成烃类的特征认为应重视膏盐沉积环境的浅层勘探。  相似文献   
15.
岩兰草油掺伪物质的GC—MS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GC-MS方法分别在极性柱和非极性柱上对3种国外拒收的岩兰草油样品与未掺伪样品进行了比较,确定了主要的掺伪物质为邻苯二甲酸二乙酯,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得其掺伪物质的含量。为岩兰草油的检测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In the degassing process of transformer oil with ultrasonic waves ,decompostition of the oil was observed.Light hydrocarbons,including methane,ethane,ethylene ,aceylene,propane etc,were found to be released continuously from the oil into headspace within a closed vial placed in an ultrasonic field ,The gases came from decomposition of hydrocarbon molecules under cavitation effect.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云南金所第三纪褐煤盆地中泥炭藓煤在人工热模拟条件下产油、产气特征及元素组成、生物标记化合物等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并与同煤化程度的木质褐煤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成熟度的增高,泥炭藓煤具有很高的生烃能力:其最大生油率为501mg/g corg。,最大产烃量为232.1mg/g corg;在R_(ran)~o为2.51对,泥炭藓煤产气率达620.5ml/g corg。由于泥炭藓煤在成煤植物、成煤环境及物理化学性质上都不同于一般的腐植褐煤,因而是一种新的煤成油、煤成气的母质类型。  相似文献   
18.
WONG Henry N. C. 《中国化学》2005,23(8):1106-1108
Trimethylsilyl groups have been used in our research as a director as well as a bulky and lipophilic group in our quest for natural and non-natural molecules.  相似文献   
19.
聚乙烯塑料在连续超临界水反应器中的油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连续超临界水(SCW)反应器中考察了反应温度、停留时间和反应压力对聚乙烯(PE)降解油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120s、25MPa下,从500℃提高到550℃,液体收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在530℃达到最大值(79%);在520℃、25MPa下,随停留时间的延长,PE裂解程度加深,产物轻质化程度提高,导致液体收率降低,停留240s时,气体收率达到43%;反应压力对产物收率的影响较小,气、液产物中烯/烷比随反应压力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20.
蛇油的挥发性成分分析和脱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培冬  马樱 《分析试验室》2007,26(11):74-78
采用水蒸汽蒸馏、黏土吸附、乙醇-乙酸乙酯共沸的方法除去蛇油的腥味,运用顶空固相微萃取(SPME)-气相色谱(GC)-质谱(MS)联用技术分析脱腥前后蛇油中挥发性成分的变化,并运用GC-MS联用技术分析脱腥后的蛇油中的脂肪酸.结果表明水蒸汽蒸馏是效果最佳的脱腥方法,它可使蛇油挥发性成分的量降至脱腥前的38%,使腥味的主要成分减少60%~100%,同时较大程度地保留了多不饱和脂肪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