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0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653篇
化学   1036篇
晶体学   10篇
力学   51篇
综合类   11篇
数学   3篇
物理学   17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通过粘度、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和DSC谱的测定,探讨了PVP/HEC分子间的缔合机理.结果表明,PvP/HEC复合体系相对于单一体系产生了粘度的负协同效应,NaCl的加入使单一体系和复合体系的粘度均下降;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PVP/HEC复合体系的最大吸收波长λmax相对于PVP、HEC各自的λmax都发生红移;PVP/HEC复合物的红外光谱在2370 cm-1出现新的吸收峰;DSC谱中复合物的峰温高于简单混合物,而其焓变低于简单混合物,这一切均证明HEC与PVP之间未发生疏水缔合,而是HEC的羟基与PVP的羰基之间通过氢键缔合成复合物,复合物的分子链排列较为紧密.  相似文献   
992.
在10-3~10-5g/mL浓度范围内,用冷冻升华法制备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PE)单链、寡链、多链的折叠链晶聚集体.长达几万纳米的UHPE分子链可以以不同的片晶参与结晶,或自身形成数个晶粒,即形成单链多晶.DSC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溶液浓度的降低,冷冻升华样品的熔点和结晶度均降低.由熔点估算了晶粒的体积和晶粒中包含的链数,它们亦随溶液浓度降低而降低.冷冻升华得到的小晶粒中链的缠结少,晶体具有较高的完善性.用WAXD测试晶粒的(110)和(200)面的法向尺寸,由此计算晶粒的平均体积,与熔点计算得到的数值一致.  相似文献   
993.
胆红素;吸附材料;聚乙烯亚胺;静电相互作用;吸附作用  相似文献   
994.
摘要研究了高密度聚乙烯(HDPE)等温结晶过程中液-固转变的流变行为. 发现在等温结晶过程中, 旋转流变仪的平行板上会产生法向拉应力; 在结晶初期, 此应力会快速松弛; 一定时间后, 呈现出积聚并迅速增加的现象. 针对此现象提出了一种新的静态测试方法, 即利用由结晶导致的体积收缩测量法向拉力. 对动态测试和静态测试方法下的流变行为进行比较发现, 动态测试适用于结晶速率较慢的体系, 而静态测试则适用于结晶速率较快的体系. 相对于前者而言, 后者具有不干扰被测试样结晶行为的优点.  相似文献   
995.
陈卓铃  丁国生 《色谱》2006,24(6):658-658
1 实验部分 1.1仪器与试剂 P/ACE2050型毛细管电泳仪,配紫外检测器和P/ACE数据采集工作站(Beckman公司);未涂层石英毛细管(50μm i.d.,375μm o.d.,河北永年锐沣色谱器件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996.
聚乙烯光引发交联过程中的表面光氧化和光稳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测定凝胶含量并利用红外-光声光谱和光电子能谱对光交联聚乙烯表面氧化程度和氧化产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聚乙烯光交联过程中随着光照时间的增加,表面光氧化加剧,氧化产物主要是氢过氧化物和含羰基的化合物.考察了预辐照和添加受阻胺型光稳定剂对聚乙烯光交联过程的影响,发现这两种方法都能有效地降低光交联聚乙烯(XLPE)的表面氧化,但有些光稳定剂会降低XLPE的交联度.  相似文献   
997.
高分子共混物梯度相结构形成过程中的界面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在高分子共混物内部引入不同的第三相界面,系统地研究了退火热处理条件下该界面对于共混物梯度相形态形成的影响.对具有一定初始粒径的共混物体系或初始近似为均相的共混体系,在第三相界面的诱导下,均能形成梯度相形态.探讨了诱导界面间距与体系相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当两个诱导界面间距小于所生成梯度层厚度的两倍时,梯度结构趋于交叠.继续减小诱导界面间距,则梯度结构趋于消失,诱导界面间共混物中分散相粒子快速长大,界面的诱导作用遍布整个样片,证实了我们所提出的“高分子共混物中二维条件下界面诱导加速分散相粒子粗化凝聚”的结论.  相似文献   
998.
HDPE/EPDM/CB复合物的PTC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聚合物正温度系数 (PTC)材料 ,是由聚合物基体与炭黑、碳纤维、金属粉末等导电填料共混而成的一种功能导电复合材料 ,其特点是 :当温度升高时 ,在聚合物结晶熔点附近 ,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升高急剧增加 ,可发生几个数量级的突跃 .聚合物 PTC材料可用作自限温加热器、过电流保护器、传感器等 ,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目前对聚合物 PTC材料的研究主要以聚乙烯 [1~ 5]、乙烯 -醋酸乙烯酯共聚物[6] 、偏氟乙烯 [7] 等单一组分聚合物作为基体材料 .本文研究了以高密度聚乙烯 (HDPE) /三元乙丙胶(EPDM)共混物为基体材料的炭黑 (CB)导电复合材…  相似文献   
999.
Kissin和Beach^[1,2]首先提出采用双功能催化剂体系制备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即在聚合反应体系中同时存在齐聚和共聚催化剂,在齐聚催化剂的作用下乙烯首先生成齐聚物(α-烯烃),该齐聚物在共聚催化剂的作用下,于同一反应器中与乙烯共聚生成LLDPE,但由于以往的共聚催化剂性能不佳,共单体插入率不同,聚合物密度控制范围窄等原因,这一很有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的研究领域未得到广泛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00.
用动态力学振簧仪、DSC、FT IR、光辐照、浸水降解法研究了马来酸酐化线型低密度聚乙烯 (MPE) /聚己内酯 聚乙二醇共聚物 (PCE)共混物的组分相容性、晶区的熔化和结晶行为以及降解特性 .结果表明 ,马来酸酐化是发生在LLDPE短支链的甲基末端上并通过马来酸酐与PCE的羟基形成氢键相互作用 ,使两组分存在部分相容性 ,PCE的主转变与MPE支链的 β转变发生内移现象 .在共混物中加入乙烯 丙烯酸共聚物(EAA)可以起增容作用 ,同时使MPE和PCE组分的熔点和熔化热进一步下降 .对不同含量PCE的MPE/PCE/EAA共混物的降解特性的研究表明 ,PCE的加入使体系发生光、水降解 ,且随PCE含量的增加降解速度加快 .光 水联合作用的降解速度比单一光或水降解更快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