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6篇
  免费   269篇
  国内免费   353篇
化学   735篇
晶体学   2篇
力学   90篇
综合类   22篇
数学   29篇
物理学   44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94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合成并通过单晶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表征了配合物 [CoL2]Cl·2CH3OH (1)和[CdL2] (2)的结构(HL为喹啉-8-甲醛缩硫代氨基脲).单晶衍射结果表明,配合物12中金属离子采取相同的配位模式,分别与来自硫醇化脱质子的配体L-的4个N原子和2个S原子配位,采取扭曲的八面体配位构型.配合物12能够与DNA结合,结合模式分别为静电结合和部分插入.  相似文献   
62.
以水合肼和2-甲酰基-8-乙氧羰甲氧基喹啉为原料合成了希夫碱双(8-乙氧羰甲氧基-2-亚甲喹啉基)缩连氮(BEQA),经1HNMR、元素分析等进行了结构表征,在乙醇-水混合溶剂中采用UV-Vis光谱法研究了H+、Ca2+、Mg2+、Sr2+、Mn2+、Co2+、Ni2+、Cu2+、Zn2+、Cd2+及Hg2+对BEQA光谱的影响,结果表明,BEQA分子的UV-Vis光谱仅对体系中的H+、Cu2+和Cd2+有特殊的选择传感性,在体系中的pH值或Cu2+、Cd2+浓度增大时,BEQA在380 nm处的吸收峰强度会逐渐减小,并伴随有不同程度的蓝移;Job′s法测定Cu2+和Cd2+与BEQA形成配合物的化学计量比为1∶4。  相似文献   
63.
合成并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元素分析及红外光谱表征了配合物[Cu2(L)2Cl2](1)和[Cu2(L)2(OAc)2](2)的结构(HL为3-甲基2-乙酰吡嗪缩4-苯基氨基脲)。单晶衍射结果表明,2个配合物中,每个拥有四方锥配位构型的Cu(Ⅱ)离子与来自1个阴离子配体L-的N2O电子供体和2个阴离子配位(1中为氯离子,2中为醋酸根离子),其中1个阴离子为μ2桥联配位模式。荧光光谱结果表明,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强于配体。  相似文献   
64.
合成并通过单晶衍射、元素分析及红外光谱表征了配合物[Ag2(HL)(NO32]n1)的结构(HL为3-乙基-2-乙酰吡嗪缩4-苯基氨基脲)。单晶衍射结果表明,配合物1中,HL作为中性四齿配体连接2个Ag(Ⅰ)中心,其中一个Ag(Ⅰ)中心与HL配体中的ON2供体(羰基O,亚胺N和吡嗪N1原子)和2个单齿硝酸根配位,构成扭曲的四方锥配位构型;而另一个Ag(Ⅰ)离子与1个单齿硝酸根,1个双齿硝酸根和HL配体中的吡嗪N4原子配位,形成扭曲平面正方形配位构型。另外,相邻的Ag(Ⅰ)离子通过桥联的硝酸根离子相互连接形成二维层状结构。此外,配合物1与DNA的相互作用强于配体。  相似文献   
65.
合成并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元素分析及红外光谱表征了配合物[Cu2(L)2Br2]·CH3OH(1)和[Zn2(L)2(CH3COO)2]·2CH3OH(2)的结构(HL为3-乙基-2-乙酰吡嗪缩4-苯基氨基脲)。单晶衍射结果表明,配合物1中,中心Cu(Ⅱ)离子与来自1个三齿缩氨基脲配体阴离子和2个μ2-桥联的溴离子配位,拥有扭曲的四方锥配位构型。配合物2中Zn(Ⅱ)离子配位构型与配合物1中Cu(Ⅱ)离子的相同,周围的供体原子为N2O3。配合物2中的2个醋酸根的配位模式不尽相同,其中一个为μ-OCO双齿桥联,另外一个为μ-O单齿桥联。甲醇溶液中,配合物12的荧光发射峰与配体HL相似。  相似文献   
66.
以2,4-二羟基苯乙酮缩氨基硫脲为载体的碳糊钴离子选择性电极被研制出来。该电极对Co2+呈现近Nernst电位响应性能,电极斜率为26.9 mV/decade,线性范围为4.8×10-7~1.0×10-1mol.L-1,检测下限2.0×10-7mol.L-1。电极的pH值应用范围为2.5~5.0,对Co2+具有良好的选择性。电极的响应时间为1min,在使用一个月后其电极电位响应性能未见下降。运用紫外-可见光谱技术初步探讨了电极响应机理。将电极用于实际样品中钴含量的分析检测,其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67.
通过柔性配体1, 3-丙二胺缩邻香兰素(H2L)与和La(NO3)3·6H2O反应, 合成了1个由2个H2L桥连的双核稀土配合物[La2(NO3)6(H2L)2] ·CH2Cl2 (1), 该配合物与(NH4)(PF6)继续反应生成了1个由2个NO3-离子桥连的双核配合物[La2(NO3)2(H2L)4] (PF6)4·4H2O·2CH2Cl2 (2), 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确定了2个配合物的晶体结构。配合物1和2为结构完全不同的2个双核结构, 因抗衡阴离子PF6-有去阴离子的作用, 配合物1中的NO3-离子被配体取代, 导致配合物1的结构翻转, 形成了1个新颖的双核结构2。  相似文献   
68.
以4,5-二甲氧基-2-氨基苯甲酸和醋酸甲脒为原料,经环化、氯化、胺化和缩合反应,合成了15个新的喹唑啉哌嗪缩氨基硫脲衍生物,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HRMS及元素分析确认.采用MTT法测试了化合物6a~6o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过度表达的人乳腺癌MCF-7、人肺癌A549和人前列腺癌PC3的体外抗癌活性.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表现出较强的抗癌活性,其中,化合物6a和6o对3种癌细胞的抗癌活性优于对照药拉帕替尼(Lapatinib),略低于对照药阿霉素(ADM).化合物6a和6o对MCF-7的IC50值分别为6.97和6.99μmol/L,对A549的IC50值分别为5.15和3.11μmol/L,而对PC3的IC50值分别为2.30和1.42μmol/L.本文还初步探讨了化合物结构与抗癌活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9.
王坤  史宗谦  石元杰  白骏  李阳  武子骞  邱爱慈  贾申利 《物理学报》2016,65(1):15203-015203
开展了铝单丝在负极性电流脉冲作用下电爆炸特性的研究.利用皮秒激光探针,搭建了阴影、纹影和干涉的光学诊断平台,得到了不镀膜铝丝典型的能量沉积过程,在电压崩溃时刻其沉积能量为2.4 eV/atom.为了增加金属丝内的沉积能量,开展了相同电参数及金属丝尺寸下的镀膜铝丝电爆炸实验,其沉积能量可达到5 eV/atom,实现了在电压崩溃之前铝丝完全气化(完全气化所需能量为4 eV/atom).阴影图像展示了高密度丝核区域的膨胀过程,不镀膜铝丝平均膨胀速度为2.2 km/s,而镀膜铝丝因为沉积能量大,其膨胀速度约为不镀膜铝丝的2.3倍,高密度区域膨胀速度为5 km/s.由于阴影不能反映低密度等离子体的膨胀,开展了平行双丝实验,通过测量自发光辐射,估算了低密度等离子体的膨胀速度.利用条纹相机拍摄了不镀膜铝丝电爆炸过程中自发光区域的图像.纹影图像清晰地展示了不镀膜铝丝在电爆炸过程中形成的核冕结构,而镀膜铝丝电爆炸过程中核冕结构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从干涉图像计算了相移,在轴对称假设下对相移进行阿贝尔逆变换,重构了三维的铝原子数密度分布.  相似文献   
70.
李慧  崔兰冲  章国磊  张萌萌  焦丽丽  吴巍 《色谱》2021,39(5):518-525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建立定量分析色氨酸(Trp)及代谢产物3-OH-犬尿氨酸(3-OH-Kyn)、3-OH-邻氨基苯甲酸(3-OH-AA)、黄尿酸(XA)、犬尿氨酸(Kyn)、5-羟基吲哚乙酸(5-HIAA)、犬尿喹啉酸(KA)和5-羟色胺(5-HT)的方法,应用该方法分析其在尿样中的含量,探讨排泄规律。将尿样稀释、离心后,加入丹磺酰氯(DNS-Cl)衍生,经Thermo C18色谱柱(50 mm×3 mm, 2.7 μm)分离和0.1%甲酸和甲醇梯度洗脱后,采用电喷雾电离(ESI)源,在正离子扫描和多反应监测(MRM)模式下检测。以咖啡酸(CA)为内标,定量分析。结果显示,8种目标化合物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 2)≥0.9740,检测灵敏(LOD为0.005~0.5 ng/mL),回收率高(93.24%~107.65%)。采用本方法检测分析了健康志愿者70个尿液样本,在尿样中检测到Trp原型及其7种代谢产物。结果表明,体内的Trp是通过原型和代谢两种方式排泄:Trp原型的含量为5.22~20.88 μg/mL;尿液中经代谢后排泄的Trp量是原型的124%~268%,即体内的Trp主要经代谢后排出体外。方法主要研究了Trp-5-HT和Trp-Kyn两条途径的代谢产物含量,Trp经Kyn降解生成的3-OH-AA和3-OH-Kyn含量较多,即Trp-Kyn是体内Trp的主要代谢途径。方法通过UPLC-MS/MS实现了尿液中Trp及其代谢产物含量的检测,能为临床检查提供技术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