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01篇
化学   155篇
综合类   1篇
物理学   1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68 毫秒
81.
ABEEM/MM蛋白质力场模型是应用于蛋白质体系的原子-键电负性均衡方法(ABEEM)与力场(MM)相结合的浮动电荷模型.该模型能够准确地描述分子在环境变化时的静电极化,并能快速计算气态和溶液多肽的结构和能量.首次应用ABEEM/MM蛋白质力场模型研究半胱氨酸二肽构象的性质,如构象能、氢键等.此外,应用从头计算HF/6-31G**方法对其性质进行计算.ABEEM/MM蛋白质力场模型可以快速准确地得到半胱氨酸二肽分子不同稳定构象的性质,其结果可以和从头计算相媲美.以上研究有助于加深对半胱氨酸二肽构象性质的了解,从而也为进一步验证ABEEM/MM蛋白质力场模型的正确性以及参数的合理性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82.
新型桥连双锌配合物的合成和结构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合成了二(2-苯并咪唑亚甲基)胺及其副产物[2,5-二(苯并咪唑亚甲基)环二肽 ]的混合配体与助Zn(Ⅱ)的双核超氧化物歧化酶模型化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紫 外和红外表征;对配合物采用X射线衍射方法测定了晶体结构,并采用G94W程序对 副产物[2,5—二(苯并咪唑亚甲基)环二肽]进行了量子化学计算.  相似文献   
83.
本文报道了不同N/Pd摩尔比的聚γ-(甘-色二肽基)丙基硅氧烷钯催化剂的合成及对烯烃和硝基苯的加氢活性.催化剂的结构表征说明,其活性中心的组成可能是氨基酸配体的羧基与PdCl_2的络合.这种催化剂对丙烯腈和苯乙烯有较高的加氢活性,而对硝基苯的氢化没有催化活性.并研究了溶剂和温度对加氢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4.
将Gly-GlyO,4,4'-联吡啶与Cu(NO3)2.H2O在二次水溶液中反应,合成出以4,4'-bpy为中继基,Cly-GlyO为螯环的新型双核铜配合物,经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确定该配合物晶体的化学结构式为[(H2NCH2CONHCH2COO)Cu(OH)(C10H8N2)Cu(OH)(H2NCH2CONHCH2COO)].9H2O。晶体属P1空间群,晶胞参数α=1.1412nm,b=1.229  相似文献   
85.
海洋微生物是寻找海洋药物先导化合物的一个新的源泉,人们已经从海洋微生物的次级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了很多结构新颖或强药理活性的化合物[1]。我们在对中国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的研究中,发现了大量的生物活性化合物,这也揭示了我国南海海洋真菌具有极大的药用开发前景[2-5]。红  相似文献   
86.
以5-(4-氨基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叔丁氧羰基(Boc)保护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了系列新型尾式氨基酸卟啉和尾式卟啉二肽, 用核磁、质谱及元素分析对产物进行了表征, 并研究了其光学性质. 结果表明: 所合成的系列尾式卟啉二肽产率高达94%以上, 在可见光的红光部分有强烈的荧光发射.  相似文献   
87.
设计并合成了16个含噻唑环的二肽基肽酶IV (DPP-IV)抑制剂, 利用IR, 1H NMR, 13C NMR和HR-MS表征了它们的结构. 通过小鼠口服糖耐量实验测试了它们的降血糖作用, 结果显示其中两个化合物具有很强的降血糖作用, 一个与格列齐特相当, 另一个强于格列齐特, 显示了在治疗II型糖尿病方面的前景. 构效关系研究发现, 这16个化合物的构效关系呈现出明显的规律.  相似文献   
88.
共生真菌巴西类壳小圆孢中环二肽类代谢产物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正相和反相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及反相HPLC等方法从昆虫共生真菌Paraconiothyrium brasiliense的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9个环二肽类化合物,经NMR,MS及理化性质等方法,结构确定为环(L-亮氨酸-L-酪氨酸)(1),环(L-色氨酸-L-脯氨酸)(2),环(L-脯氨酸-L-苯丙氨酸)(3),环(L-脯氨酸-L-酪氨酸)(4),环(L-脯氨酸-L-亮氨酸)(5),环(L-亮氨酸-反式-4-羟基-L-脯氨酸)(6),环(L-异亮氨酸-L-脯氨酸)(7),环(L-缬氨酸-L-脯氨酸)(8),环(L-亮氨酸-L-异亮氨酸)(9)。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菌种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9.
前言     
自20世纪初期,德国化学家EmilFischer首先合成了甘氨酸二肽片段,并第一次提出“peptide”(多肽)这一名词,多肽化学的研究已经历了100多年的发展.1953年,Vigneand小组首次完成了生物活性肽催产素的合成,并因此于1955年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1963年,Merrifield提出了多肽固相合成法,并发明了第一台多肽自动合成仪,大大简化了多肽合成的流程、提高了合成的效率,从而促使多肽化学实现了飞跃式发展,Merrifield也因此获得了1984年诺贝尔化学奖.1965年,我国科学家完成了牛结晶胰岛素的合成,  相似文献   
90.
含磷二肽的合成及其除草活性的研究(II)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