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7篇
化学   129篇
综合类   2篇
物理学   2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21.
22.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巯基纳米二氧化硅(SiO2-SH),并在其表面修饰亚氨基二乙酸基团(-IDA)得到SiO2-SH/IDA微球.该微球从溶液中可吸附更多的Ni 2+形成SiO2-SH/IDA-Ni 2+复合微球.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该复合微球可以较好地分离以组氨酸为标签(His-tagged)的融合蛋白.  相似文献   
23.
应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钴超氧化物歧化酶在缓冲溶液中与组氨酸的相互作用。发现酶活性中心的Co(Ⅱ)在缓冲溶液中可以与外部物质进行交换相互作用。Co(Ⅱ)与组氨酸形成络合物并在活性中心与络合物间达成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24.
合成和表征了新的三元配合物: [Cu(L-His)(5'-AMP)]Cl2.4H2O,[Cu(L-His)(5'-GMP)]Cl2, [Cu(L-His)(5'-IMP)]Cl2.2H2O,[Cu(l-Lys)2(5'-GMP)]Cl2.6H2O, Na2[Cu(L-Lys)2(5'-GMPH_2)].6H2O,Na2[Cu(L-Lys)2(5'-GTPH_2)].6H2O, Na2[Cu(L-Lys)2(5'-IMPH_2)].10H2O. IR及NMR谱表明, 5'-嘌呤核苷酸以嘌呤碱基上的7-N原子与Cu(II)配位。在5'-嘌呤核苷酸形成的配合物中, 磷酸根不参与配位, 但是Na2.5'-GMPH-2和Na.5'-GTPH-2的磷酸根参与配位, 而Na2.5'-IMPH-2的磷酸根不参与配位。  相似文献   
25.
邻苯二甲醛的荧光光度法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郑洪  朱广华 《光谱实验室》2003,20(4):533-536
在 p H11.0的缓冲介质中 ,邻苯二甲醛与 l-组氨酸形成的复合物在 5 4 0 nm处发射出强烈荧光 ,由此建立了邻苯二甲醛的荧光光度分析新方法 ,并系统的研究了邻苯二甲醛与 l-组氨酸结合的反应条件。本法检出限为 1.2× 10 -8mol/ L,荧光强度与浓度在 4 .0× 10 -8— 4 .0× 10 -6 mol/ 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将该法用于消毒剂中邻苯二甲醛的测定 ,回收率为 95 .8%— 10 6.5 %。  相似文献   
26.
钯(Ⅱ)—组氨酸络合物极谱波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用极谱法研究了Pd(Ⅱ)-组氨酸络合物波的形成条件和性质,用线性法和连续变化法确定了Pd(Ⅱ)与组氨酸的络合物比为1:2,络合物的稳定常数β为3.47×10^19。测定钯的线性范围为0.02~0.7μg/ml。  相似文献   
27.
L-组氨酸手性识别印迹固定相的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L-组氨酸为模板分子, 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 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 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 在水-乙腈微乳体系中采用沉淀聚合方法制备了具有手性识别L-组氨酸功能的印迹微球. 采用静态平衡吸附实验及色谱分析探讨聚合微球对模板分子的选择识别吸附性能. 结果表明, 该印迹聚合物微球对模板分子存在两种结合位点, 最大表观结合量分别为33.04和24.16 μmol/g. 相对于常规的C18柱, 该印迹聚合物填充柱能够完全分离L-组氨酸和D-组氨酸, 分离度R为2.23, 选择因子为2.14. 利用差热分析、红外光谱及X射线衍射等技术表征聚合物微球的热性能及结构. 结果表明, 聚合物微球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是一种具有部分晶体结构的聚合物.  相似文献   
28.
基于N-(9-蒽甲基)-L-组氨酸的NOR荧光逻辑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宗国强  吕功煊 《物理化学学报》2008,24(10):1902-1906
合成了一个新的组氨酸衍生物, N-(9-蒽甲基)-L-组氨酸(1), 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电喷雾电离质谱(ESI-MS)、核磁共振氢谱(1H-NMR)和碳谱(13C-NMR)等波谱表征. 考查了pH值及15种不同金属离子对其荧光强度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 中性水溶液条件下, Zn2+和Cd2+能使体系荧光增强, 而Pb2+、Co2+、Hg2+、Ni2+和Cu2+等则使体系荧光有不同程度的猝灭.其中, Cu2+和Ni2+猝灭能力最强, 它们与化合物1均形成了物质的量比为1:2的配合物, 络合常数分别为2.88×106和1.12×106 L2·mol-2. Cu2+和Ni2+对化合物1的荧光猝灭为静态猝灭过程. 在此基础上, 以Cu2+和Ni2+作为两个输入信号, 以蒽的特征荧光发射作为输出信号, 构建了一个NOR荧光分子逻辑门.  相似文献   
29.
周晓华  李明华 《合成化学》1999,7(2):213-215
合成了三种邻菲罗啉-氨基酸酮(Ⅱ)的配合物,用元素分析,摩尔电导,IR和电子吸收光谱等手段对配合物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30.
我们首次发现的铜锌超氧歧化酶(Cu2Zn2SOD)与氨基酸等发生直接相互作用的现象,是一种前人未研究过的重要的生化新现象。在此新发现的基础上,本文用ICP,VIS,NMR和酶活性测定方法,又从不同角度拓展研究了Cu2Zn2SOD酶与两类不同化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