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35篇
  免费   5261篇
  国内免费   11762篇
化学   20378篇
晶体学   1273篇
力学   1276篇
综合类   445篇
数学   445篇
物理学   10341篇
  2024年   183篇
  2023年   712篇
  2022年   771篇
  2021年   949篇
  2020年   773篇
  2019年   997篇
  2018年   746篇
  2017年   1012篇
  2016年   1074篇
  2015年   1160篇
  2014年   2090篇
  2013年   1821篇
  2012年   1732篇
  2011年   1738篇
  2010年   1663篇
  2009年   1793篇
  2008年   1834篇
  2007年   1603篇
  2006年   1751篇
  2005年   1621篇
  2004年   1375篇
  2003年   1188篇
  2002年   915篇
  2001年   863篇
  2000年   642篇
  1999年   550篇
  1998年   372篇
  1997年   335篇
  1996年   270篇
  1995年   260篇
  1994年   225篇
  1993年   193篇
  1992年   213篇
  1991年   185篇
  1990年   182篇
  1989年   165篇
  1988年   66篇
  1987年   40篇
  1986年   33篇
  1985年   4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The reactions of transition metal salts with taurine 5‐chlorosalicylaldelyde Schiff base gave two complexes [Ni(TCSSB)(H2O)3].H2O (1) and [Cu(TCSSB)(H2O)2]2[Cu(TCSSB)2].6H2O (2) (TCSSB=taurine‐5‐chlorosalicylaldelyde Schiff base), which were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and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The complex 1 crystallized in monoclinic system with space group P2 1/c, and a=1.4816(2) nm, b=1.3953(2) nm, c= 0.7466(1) nm, β= 100.499(3)°, V=1.5176(4) nm3, Z=4, and an infinite 3‐D network structure was formed by hydrogen bonds among sulfo group, crystal water and coordinated water. Complex 2 crystallized in triclinic system with space group P1 , with the cell parameters: a = 0.6413(2) nm, b= 1.4596(3) nm, c= 1.6188(4) nm, a= 102.473(5)°, β= 98.979(4)°, γ=101.739°, V=1.4165(6) nm3, Z=1. The coordination environment between Cu(1) and Cu(2) is different. Cu(1) is slightly distorted square pyramidal while Cu(2) is distorted square‐plane. The complex 1 is mononuclear while the complex 2 is made up of two coordinated subunits, namely [Cu(TCSSB)2] and [CU(TCSSB)(H2O)2]2. Besides that the TG‐DTG of the complex 1 was analyzed, the thermal decomposition reaction of the complex was studied under a non‐isothermal condition by TG‐DTG. The TG and DTG curves indicate that the complex was decomposed in three stages: .  相似文献   
992.
La0.8Sr0.2Ga0.8Mg0.2O2.8的电化学性质及其在SOFC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凝胶浇注法制备具有较高氧离子电导率的固体电解质La0.8Sr0.2Ga0.8Mg0.2O2.8粉料.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于1400℃焙烧后即形成了钙钛矿结构,无杂相存在.探讨了粉料压制坯体的致密化和导电性能在1450℃下与烧结时间的关系,发现烧结时间为18h时其相对密度达98.3%,而在24h的情况下,样品具有最佳的氧离子导电性.采用Ni-Ce0.8Gd0.2O1.9作为阳极,La0.8Sr0.2Ga0.6Ni0.4O2.7作为阴极,组装了平板型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阳极和阴极分别通入含3%H2O的氢气和空气,750℃时的开路电压为1.04V,最大输出功率密度(P)达252mW/cm2(U=0.48V,J=525mA/cm2).  相似文献   
993.
一种纳米TiO2粉体防团聚的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开发了一种新的低成本防团聚方法——泡沫悬浮法。对泡沫悬浮法和共沸蒸馏法的防团聚效果进行了系统比较。结果表明,泡沫悬浮法可以有效抑制煅烧过程中纳米TiO2晶粒的粗化和一次粒径的长大。泡沫悬浮法所得纳米TiO2的粉体还具有团聚粒径小、粒度分布窄以及比表面积大的优点。通过FTIR、TG、DTA和松装密度实验对泡沫悬浮法的防团聚机理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纳米TiO2防团聚模型。  相似文献   
994.
曹群  武世奎  李彦 《无机化学学报》2020,36(7):1233-1240
以橡子为碳源,通过高温煅烧法制备了粒径均匀的磁性空心碳纳米球(MHCNS)。经过HCl浸泡处理可得MHCNS-1,再经HNO_3和NH_3·H_2O处理得MHCNS-2。MHCNS-2粒径均匀,直径为20~40 nm,球壁厚度为3~5 nm。MHCNS-2的尺寸可通过改变镍离子与氢氧化钾的添加量和比例进行调控。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振动样品磁强计等方法对制备的产物进行了表征,进而分析了其生长机制。MHCNS-2对于有机染料亚甲基蓝(MB)的吸附性能的实验结果表明,MHCNS-2具有强吸附性能,当MB溶液浓度为100 mg·L~(-1)时,吸附量可以达到185 mg·g~(-1)。MHCNS对布洛芬的载药释药实验结果表明,MHCNS-2载药率可达44%,释药率达70%,有着良好的载药与释药能力。  相似文献   
995.
用Zn(NO_3)_2、ZnCl_2、C_4H_6O_4Zn·2H_2O及三聚氰胺为原料,采用热解法合成ZnO/g-C_3N_4复合光催化剂。为了对合成产物的组成、形貌及光吸收性能进行表征,我们利用了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UV-Vis等。研究了不同物质含量热解及ZnO的含量对合成产物的影响,并且以六价铬为污染模拟物,对合成的ZnO/g-C_3N_4进行光催化进行评价。结果表明ZnO/g-C_3N_4复合材料有更优秀的光催化性能,用氯化锌为2. 5 wt%、热解温度为510°C、保温时间120 min时,合成的ZnO/g-C_3N_4光催化性能最佳,用氙灯照射270 min后,对六价铬溶液的降解率达到了93. 19%,比用样条件下单一的g-C_3N_4光催化性能提高了44. 92%。  相似文献   
996.
997.
近年来兴起的稀磁性半导体纳米晶体(DMSNC)是一种新型的半导体材料,由于其优异的光电磁性能得到了国内外研究人员的重视,并取得了快速发展,有望在多个领域得到应用。本文对以胶体法制备的Mn2 掺杂的ZnS、ZnSe、CdS、CdSe等为代表的Ⅱ-Ⅵ族DMSNC的主要研究进展和掺杂原理进行了综述,指出了现阶段所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98.
景爱华  施萱  董健  钱卫平 《化学学报》2007,65(18):1995-2000
首先以NaBH4作为强还原剂在CuSO4溶液中快速形成Cu2O晶核, 然后以葡萄糖为温和的还原剂和保护剂, 由晶核生长成Cu2O立方体, 并以其为模板制备中空的球状CuxS纳米笼子. 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X射线衍射仪(XRD)和紫外-可见(UV-Vis)分光光度计对产物进行表征. 葡萄糖和铜盐的物质的量的比、加热状况、pH等反应条件影响Cu2O的形貌. CuxS纳米笼子的外壳厚度由参与反应的Cu2O和Na2S的物质的量的比决定.  相似文献   
999.
本文系统研究了新型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IT-SOFC)阴极材料Sm0.5Sr0.5Co1-xFexO3-δ(SSCF)的晶体结构、热膨胀系数、导电率及电化学性能。固相合成的Sm0.5Sr0.5Co1-xFexO3-δ化合物均为单相材料,随着掺Fe量的不同,SSCF的晶体结构发生变化,在0≤x≤0.4时,SSCF为正交晶系钙钛矿结构,在0.5≤x≤0.9时,SSCF为立方晶系钙钛矿结构。Fe掺杂可以显著的改善Sm0.5Sr0.5CoO3的热膨胀系数,随着Fe含量的增加,热膨胀系数减小。在800℃下,SSCF导电率均大于100 S·cm-1。随着Fe含量的增加,极化电阻增大;含量x=0.4时,极化电阻达到最大值;之后,随Fe含量的增加,极化电阻减小,在700~800 ℃时,Sm0.5Sr0.5Co0.2Fe0.8O3-δ表现出了良好的氧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000.
采用新兴的湿化学方法合成了锡氧化物基粉末材料。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电化学方法对材料的微观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经400 ℃热处理4 h的锡氧化物基材料的颗粒大小均匀,平均粒径约为200 nm。这种材料的可逆充电容量超过570 mAh·g-1,30次循环后平均每次循环的容量衰减只有0.15%。良好的电化学性能表明锡氧化物基材料有望作为新一代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