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3篇
  免费   368篇
  国内免费   1026篇
化学   2090篇
晶体学   65篇
力学   31篇
综合类   45篇
数学   14篇
物理学   1822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82篇
  2021年   106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99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97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117篇
  2014年   180篇
  2013年   134篇
  2012年   193篇
  2011年   203篇
  2010年   175篇
  2009年   219篇
  2008年   199篇
  2007年   205篇
  2006年   194篇
  2005年   168篇
  2004年   166篇
  2003年   176篇
  2002年   129篇
  2001年   139篇
  2000年   101篇
  1999年   92篇
  1998年   72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60篇
  1995年   71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57篇
  1991年   57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48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151.
安莹  于泓  邹春苗 《分析化学》2013,(7):1057-1062
建立了快速分析无紫外光吸收的吡咯烷离子液体阳离子的离子对色谱-间接紫外检测法。采用反相硅胶整体柱,以(背景紫外吸收试剂-离子对试剂)水溶液-有机溶剂为流动相,分别讨论了背景紫外吸收试剂、检测波长、离子对试剂、有机溶剂、柱温及流速对分离测定吡咯烷阳离子的影响。最佳色谱条件为:以80%(V/V)(0.5 mmol/L对氨基苯酚盐酸盐-0.1 mmol/L庚烷磺酸钠)水溶液-20%(V/V)甲醇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30 nm,柱温30℃,流速2.0 mL/min。在此条件下,N-甲基,乙基吡咯烷阳离子、N-甲基,丙基吡咯烷阳离子和N-甲基,丁基吡咯烷阳离子在1.6 min之内基线分离,检出限(S/N=3)分别为0.02,0.03和0.07 mg/L,相对标准偏差(n=5)小于0.4%。将此方法用于分析实验室合成的离子液体样品,加标回收率在97.4%~98.0%之间。本方法快速、简单、准确、可靠,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2.
为了消除无机盐对紫外法测定离子液体的干扰,采用固相萃取(SPE)预富集,再利用紫外光谱法测定了水样中3种离子液体[C4mim][PF6]、[C6mim][PF6]、[C4mim][BF4]的含量。在波长190~300 nm范围内研究了3种离子液体的最大吸收波长,同时还考察了几种常见无机盐对离子液体紫外光谱吸收的影响。采用SPE方法富集100 mL水样时,富集倍数F=100/3,对三种离子液体的富集率分别为90%,91%和51%,并且溶液的pH与盐的浓度对富集率有一定的影响。当离子液体加标浓度分别为0.01、0.05和0.10 mg/L时,该方法的回收率大于90%。  相似文献   
153.
本文用UV-Vis光谱和氧电极法对结构相似的His-Co、Hio-Co、Hit-Co 3组配合物氧合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由配合物光谱随pH变化的A-pH曲线,可知3组配合物均在pH 6.0以后开始发生氧合反应,在pH 6.0~10.0的范围内His-Co有2种氧合物种生成,其他2组配合物均只有1种氧合配合物生成。用等摩尔比法对氧合配合物的组成比进行了测定,得知Co∶His与Co∶Hio的配位比为1∶2,而Co∶Hit为1∶3;在室温水溶液中和pH 7的条件下,用UV-Vis在波长384 nm下分别考察了3组配合物的氧合性能和它们的抗老化能力,结果表明3组配合物在室温水溶液中均可发生氧合反应,但氧合性能有很大差异,His-Co经过110 h累计560次可逆循环,仍然具有5%氧合性能,而Hio、Hit分别经过59次/54 h、5次/10.2 h循环后氧合性能衰减至5%。3组配合物的抗老化能力的大小顺序为:His-Co>>Hio-Co>Hit-Co。研究结果初步说明:三配位原子配体配合物的可逆吸氧性能好于二配位原子配体的配合物,氨基酸配合物优于氨基醇配合物。  相似文献   
154.
设计合成了3种基于香豆素骨架的紫外-可见发光二极管(UV/Vis-LED)可激发的新型吡啶鎓盐光引发剂, 并研究了这3种香豆素吡啶鎓盐的构效关系及其作为单组分自由基光引发剂在丙烯酸酯体系中的光引发活性.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表明, 这3种香豆素吡啶鎓盐在300~400 nm区域有较强吸收. 在LED@365 nm和LED@405 nm光源辐照下, 研究了3种光引发剂的稳态光解和光聚合动力学. 研究表明, 这3种香豆素吡啶鎓盐光引发剂在相应光辐照下都具有较好的光解速率. 此外, 3种光引发剂对丙烯酸酯都具有较好的引发活性. 构效关系研究表明, 吡啶环4号位引入推电子的甲氧基会使其引发丙烯酸酯单体聚合的活性降低; 而引入吸电子的乙酰基会使其引发丙烯酸酯单体聚合的活性增加. 差示扫描量热(DSC)实验表明, 此类吡啶鎓盐光引发剂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 当3种光引发剂与丙烯酸单体混合时可提升体系的热稳定性; 通过电子自旋共振(ESR)证明了活性物种的产生, 并对该类引发剂的引发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5.
对戟叶鹅绒藤地上部分和根的粉末及7种提取剂的提取液进行了红外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扫描.根据紫外-可见光谱特征,以70%乙醇为提取剂,以提取液在最大吸收波长304 nm处吸光度值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超声提取工艺.结果表明超声提取戟叶鹅绒藤地上部分物质的最佳工艺为:料液比1∶20(g∶mL),浸泡时间20 min,温度50℃,超声时间40 min.本研究关于戟叶鹅绒藤地上部分化学成分的超声提取工艺及总成分含量以紫外光谱进行检测的方法操作简便,结果稳定可靠,该方法的精密度、稳定性和重现性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01%~0.15%,0.29%~0.33%和0.13%~0.27%,说明方法良好.本研究为系统进行戟叶鹅绒藤的鉴定、质量控制及化学成分研究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6.
建立了基于二胺氧化酶-辣根过氧化物酶双酶显色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牛奶中组胺与腐胺含量的方法。取10 mL牛奶样品,加入10 mL 2%(质量分数)硝酸铅标准溶液,混匀,再加入20 mL 0.1%(质量分数)三氯乙酸标准溶液,混匀,离心,取上清液,将溶液pH调至7.2,得到待测样品溶液。移取1.0 g·L-1二胺氧化酶标准溶液100μL,加入100μL待测样品溶液,于50℃水浴中反应15 min。反应结束后,依次加入1.0 g·L-1辣根过氧化物酶标准溶液50μL,0.5 g·L-1四甲基联苯胺标准溶液200μL和2 mol·L-1盐酸溶液50μL,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体系的吸光度。结果显示:样品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又变为黄色;组胺、腐胺的浓度分别在2.5~150μmol·L-1和5~200μmol·L-1内与其对应的吸光度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分别为0.652 2μmol·L-1和1.134 1μmol·L  相似文献   
157.
采用手糊工艺分别制作了玻璃纤维和不饱和聚酯树脂质量比为2:8、3:7和4:6的玻璃钢试样,对玻璃钢试样进行了80℃/12 h、20℃/12 h冷热交替水热老化实验288 h,研究了冷热交替水热老化对玻璃钢力学性能、硬度、质量及吸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热老化降低了玻璃钢的强度、硬度和质量,强度降低明显,但硬度和质量保持率较高,保持率分别达90%和97%以上;随着玻璃纤维含量的增加,水热老化后,玻璃钢的吸水率逐渐增大,吸水膨胀率逐渐降低,玻璃纤维和不饱和聚酯树脂质量比为3:7的玻璃钢具有最高的强度保持率和硬度保持率,拉伸、弯曲和冲击强度保持率分别为71.15%、88.98%和92.64%,硬度保持率为98.86%.  相似文献   
158.
彭双凤  陈珍娥 《合成化学》2022,30(5):393-399
以4,4-二溴苯偶酰为原料,经过两步反应得到一种新的喹喔啉-三苯胺衍生物4',4''-(6-溴喹喔啉-2,3-二基)双(N,N-二苯基-[1,1'-联苯] -4-胺)(TP1)。通过1H NMR、13C NMR和HR-MS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衍生物对Fe3+的识别性能。光谱测试结果表明:衍生物溶液与Fe3+作用后,296nm处的吸光度出现明显变化,说明TP1能选择性识别Fe3+;当Fe3+浓度为4~200μmol/L时,TP1吸光度与Fe3+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回归关系(R2=0.9977)。   相似文献   
159.
采用漩涡辅助微固相萃取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并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水样中的紫外吸收剂。沸石咪唑酯骨架结构材料-7(ZIF-7)具有大的比表面积,永久性孔道,开放的金属位点,以及较高的化学稳定性及水热稳定性,本文将ZIF-7作为固相萃取剂用于微固相萃取水样中的紫外吸收剂。实验考察了萃取剂用量、萃取时间、洗脱溶剂、洗脱时间、溶液pH值和盐浓度等对萃取效率的影响。最优实验条件为:ZIF-7的质量为15 mg,萃取时间是8 min,洗脱剂是甲醇∶乙腈(体积比3∶7),洗脱时间为5 min, NaCl溶液浓度为0 mg/mL,溶液pH为3。在此条件下,方法在2.5~750 ng/mL的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检出限为0.2~0.8 ng/mL,定量限为1.0~2.5 mg/mL。采用该方法分析实际水样中的紫外吸收剂,加标回收率为90.3%~111.5%,相对标准偏差为1.4%~7.2%,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0.
无机纳米颗粒在塑料抗紫外的研究中一直备受关注,主要介绍了四种(TiO2、ZnO、SiO2、CeO2)典型的无机纳米颗粒在该领域的应用。首先归纳了其既能吸收又能反射或散射紫外线的抗紫外机理;其次,分别论述了不同无机纳米颗粒适用的紫外光波长范围,以在塑料中的添加方法和应用特点为主线,重点介绍了国内外四种无机纳米颗粒在塑料抗紫外性能中的研究现状和进展;最后,将四种无机纳米颗粒在塑料抗紫外性能中的应用特点进行了对比,提出了应用过程中存在的分散和相容性差等问题,以期为无机纳米颗粒的深入应用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