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225篇
  国内免费   66篇
化学   33篇
晶体学   12篇
力学   20篇
综合类   10篇
数学   13篇
物理学   36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01.
系列陶瓷氧化物La0.67Sr0.33FexMn1-xO3(0.055x0.33)通过共沉淀法工艺合成获得.经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所得氧化物均为单相,属三方结构.在零场和外加磁场下的四极法电阻测试结果表明:所有样品都具有较大的磁电阻效应,当x<0.13时,样品的电阻率-温度曲线中均出现电阻率峰(电阻率出现从半导体性向金属性的转变),该电阻率峰处的温度(Tp)随x的增大而向低温区移动,磁电阻效应是负值;x=0.23时,样品已呈半导体性,磁电阻效应仍是负值;然而x=0.33时,样品虽也表现为半导体性,但其中的磁电阻效应出现奇特的正负交替转换.  相似文献   
102.
刘宁  孙勇 《中国稀土学报》2004,22(4):457-457
研究了Mn位掺Cr体系La0.67Ca0.33Mn1-xCrxO3(0.0≤x≤0.15)的磁性和磁电阻性质,发现Cr掺杂对居里温度Tc影响不明显,但是导致了反常的电输运和磁电阻行为,随着Cr含量的增加,起始电阻率峰向低温移动,同时电阻率出现一个附加峰。在磁场作用下,两个电阻率峰被强烈压缩,导致CMR效应中出现双峰,并且CMR效应的温区被极大地拓宽了,从低温直到接近室温。这个结果表明:Mn位元素替代是调节CMR效应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3.
纳米金属多层膜与多层纳米线的电化学制备及其表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分别采用单槽法和双槽法电沉积Cu/Co多层膜.研究了两种电沉积方法制备多层膜的工艺条件,利用电化学方法、XRD和SEM对多层膜进行表征,并对Cu/Co多层膜的巨磁阻性能进行了测试. 采用电沉积多层膜的方法,以多孔铝阳极氧化膜(AAO)为模板,在纳米孔内沉积Cu/Co多层线,采用TEM对多层纳米线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04.
对La0.7Ca0.3MnO3材料样品在77K至室温范围的一系列温度, 测量了正电子寿命谱和多普勒展宽谱.结果表明在居里温度附近正电子平均寿命和多普勒线形参数S出现明显变化, 反映了此类化合物晶格结构的不稳定性.本文对此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5.
探针法测量磁电阻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龚小燕 《物理》1999,28(5):299-301
阐述了各向异性磁电阻效应测量原理,提出采用对称电流六探针来改善测量误差,以及八探针法测量多层膜巨磁阻效应。  相似文献   
106.
基于非线性磁致伸缩材料的本构方程,建立了一种“磁-力-电”多场耦合的层合磁电换能器的有限元模型,研究了不同偏置磁场下的谐振磁电效应.基于等效电路模型和二端口网络理论,实现了对谐振状态下磁电系数和等效源阻抗的完整求解.在磁电换能器与负载电阻之间引入优化的L节匹配网络,在提升负载功率的同时拓展了工作带宽.仿真结果与相关文献数据吻合,证实了该模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所研究的层合磁电换能器,其磁电系数在450 Oe的偏置磁场下达到51.79 V/(cm·Oe)@51.4 kHz,在350 Oe的偏置磁场下达到极限输出功率–3.01 dBm@50.4 kHz.以保证负载功率为前提,通过优化匹配网络,可实现2.30 dB的功率提升和2.27倍的带宽拓展.本文所建立的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充分考虑了偏置磁场对谐振磁电效应的影响,该研究结果对小型化磁耦合无线功率传输系统的设计和性能提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7.
张元磊  李哲  徐坤  敬超 《物理学报》2015,64(6):66402-066402
利用电弧炉制备了Ni50-xFexMn37In13(x=1, 3, 5) 多晶样品, 通过结构和磁性测量, 系统分析了Ni50-xFexMn37In13(x=1, 3, 5)样品的晶体结构和马氏体相变. 结果表明, 三样品在室温下呈现出了不同的晶体结构. 同时, 随着Fe含量的增加, 样品的马氏体相变温度急剧下降, 而铁磁性却逐渐增强. 研究了Fe3和Fe5样品在反马氏体相变过程中的磁电阻和磁卡效应. 在外加3 T的磁场下, 两样品在反马氏体相变区域所表现出的磁电阻效应分别约为-46%和-15%, 而等温熵变则约为6 J·kg-1·K-1和9.5 J·kg-1·K-1. 然而, 伴随非常宽的相变温跨和较小的磁滞损失, Fe3样品在反马氏体相变区域的净制冷量达到96 J·kg-1.  相似文献   
108.
李永超  周航  潘丹峰  张浩  万建国 《物理学报》2015,64(9):97701-097701
本文采用溶胶-凝胶工艺并结合脉冲激光沉积技术, 在Pt/Ti/SiO2/Si衬底上制备了Co/Co3O4/PZT多铁复合薄膜. 对复合薄膜的微结构和组分进行了表征, 并系统研究了复合薄膜中的交换偏置效应及其对磁电耦合作用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复合薄膜在77 K具有明显的交换偏置效应, 交换偏置场达到80 Oe, 且交换偏置场及矫顽场均随温度降低而增大. 当温度降低到10 K时, 交换偏置场增至160 Oe.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测试结果证实在Co和Co3O4界面处存在约5 nm厚的CoO层, 表明77 K下的交换偏置效应源自反铁磁的CoO层对Co的钉扎作用. 观察到复合薄膜的电容-温度曲线随着外加磁场大小和方向的改变而呈现出规律性的变化, 表明复合薄膜存在磁电耦合效应. 进一步研究发现, 在低温下复合薄膜呈现出各向异性的磁电容效应, 与磁场大小和方向密切相关. 复合薄膜的这种磁电耦合特性主要与复合体系的交换偏置效应及基于界面应力传递的磁电耦合作用有关, 本文对其中的物理机理进行了详细讨论与分析.  相似文献   
109.
熊光成 《物理》2010,39(10)
掺杂锰氧化物属于强关联材料,实验上明确显示出强电-声子耦合对于材料性质(如输运性质和铁磁性质)的影响.极化子是对氧化物材料中载流子行为的近似描述.顺磁状态的掺杂锰氧化物样品电阻率随温度变化关系可以用极化子理论进行很好的描述,并且数据分析还提供了与材料性质有关的微观参数.利用文章作者提出的跃迁极化子交换相互作用与材料铁磁有序温度TC联系的关系式,对掺杂锰氧化物样品磁场下的测量结果进行了数据拟合.非常好的拟合结果说明,跃迁极化子决定交换耦合及铁磁有序的物理图像和数据拟合中使用的近似是合理的.在数据拟合基础上对掺杂锰氧化物和巨磁电阻(CMR)效应的物理图像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0.
戴闻 《物理》1999,28(5):317-318
掺杂锰钙钛石中的超巨磁电阻响应的发现激励人们在更大的范围内寻找新的巨磁电阻材料.研究表明,在烧绿石(A2M2O7)、尖晶石(AB2X4)以及磁铁矿(Fe3O4)结构中,都有可能观察到巨磁电阻响应.从技术应用的角度讲,这些过渡金属化合物似乎比掺杂锰钙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