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14篇
化学   212篇
晶体学   1篇
综合类   1篇
物理学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报道了一系列铜与含氮、氧、磷配体形成的配位催化剂用于甲醇氧化羰化合成碳酸二甲酯的研究结果。在120℃~130℃、3.0 MPa的反应条件下,氯化亚铜/联吡啶配位催化剂具有最好的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在实际反应条件下的挂片试验结果表明,氯化亚铜/联吡啶催化剂对一种特种不锈钢材料的腐蚀速率为0.024毫米/年。  相似文献   
72.
二丁基二月桂酸锡催化碳酸二甲酯和苯酚酯交换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二丁基二月桂酸锡催化碳酸二甲酯和苯酚酯交换反应的活性和选择性,发现不同厂家生产的二丁基二月桂酸锡对该反应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差异较大,采用反应分离一体化的工艺可提高苯酚的转化率。  相似文献   
73.
任军  郭长江  杨雷雷  李忠 《催化学报》2013,34(9):1734-1744
以硝酸铜和可溶性淀粉为原料, 经过溶胶-凝胶化过程、高温炭化和KOH活化得到炭负载铜催化剂(Cu/C), 采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热重-差热分析仪、N2吸附和CO程序升温脱附对催化剂结构进行了表征, 并考察了它在甲醇氧化羰基化合成碳酸二甲酯(DMC)反应中的催化活性. 结果表明, 活化温度和KOH用量对催化剂的表面结构及金属铜粒子尺寸影响显著, 当活化温度为850℃, KOH:C=1 (质量比)时, Cu/C催化剂的比表面积达到1690 m2/g, 铜纳米粒子平均晶粒尺寸为30.4 nm, 催化活性最高, DMC时空收率达到235.7 mg·g-1·h-1, 甲醇转化率和DMC选择性分别为1.6%和76.5%.  相似文献   
74.
采用活性炭(AC)载体浸渍醋酸铜后热分解制得Cu/AC催化剂,用于催化甲醇直接气相氧化羰基化合成碳酸二甲酯,通过对反应不同时间的催化剂进行XRD、TEM、H2-TPR、AAS、XPS和O2-TPD等表征,探讨反应过程中铜物种状态的变化规律及其催化性能。结果表明,新鲜催化剂中铜物种以单质Cu形式存在;进行反应后,单质Cu吸附反应气氛中的O2并转化为晶格氧生成Cu2O物种,反应4h时,催化剂表面主要为分散均匀、粒径较小的Cu2O,为反应的进行提供活性组分和晶格氧,表现出较好的催化活性;随着反应继续进行,催化剂中Cu2O晶粒长大,并被表面吸附氧进一步氧化为CuO,Cu2O含量减少,CuO含量增加,同时铜物种发生了较严重的团聚现象,导致催化剂活性下降。  相似文献   
75.
以无氯Cu/AC催化剂中活性炭载体为研究对象,对活性炭上DMC水解反应条件进行了考察,并通过Boehm滴定法和XPS对活性炭上DMC水解活性位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温度的升高和水含量的增加对DMC水解有较大的促进作用,较高的压力和CO2气氛对DMC水解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甲醇量和CO、O2、N2气氛对DMC水解影响较小。不同条件处理的活性炭表面基团种类、数量均有较大变化,HNO3处理使活性炭碱性基团含量下降,羧基等酸性含氧官能团含量明显增加,总酸量最高可达1.88 mmol·g-1;先HNO3后NaOH处理的活性炭上酸性基团含量大量减少,表面碱性基团含量则有较大提高,总碱量最高可达1.69 mmol·g-1。特别地,活性炭表面碱性基团是催化DMC水解的活性位点,在活性炭碱性基团含量由0.16增加到1.69 mmol·g-1的过程中,DMC水解程度由2.5%增加到了31.7%,而酸处理可以有效降低活性炭表面碱性基团含量,抑制其催化DMC的水解性能。  相似文献   
76.
实验测定了二氧化碳和碳酸二甲酯(DMC)二元体系的高压气液相平衡数据. 实验温度为333.0 到393.0 K, 实验压力为3.98 到13.75 MPa. 应用Peng-Robison (PR)立方形状态方程和van der Waals-1 混合规则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关联计算, 同时得到了二元相互作用参数. 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77.
采用尿素热分解法制备锌铝水滑石,1 073 K下煅烧得到相应的锌铝复合氧化物催化剂。通过XRD谱图确定锌铝复合氧化物ZAO-3(1 073 K)催化剂的组分为ZnO相和ZnAl2O4尖晶石相。NH3(CO2)-TPD结果表明,当向ZnO中引入Al后,催化剂的酸碱性位和酸碱性强度都发生改变。采用原位红外(in-situ FT-IR)手段,研究了碳酸二甲酯(DMC)分别在ZAO-3(1 073 K)、ZnAl2O4、ZnO上随着温度变化的分解行为。结果表明,ZAO-3(1 073 K)催化剂上大量的弱酸碱性位协同稳定DMC,抑制DMC的分解。  相似文献   
78.
以反相微乳液法和沉淀法相结合制备了核壳结构TiO2@SiO2,首次用于碳酸二甲酯与苯酚酯交换合成碳酸二苯酯反应,显示较好的催化活性. 采用200 ℃焙烧的TiO2@SiO2,用量0.20 g,反应9 h,苯酚转化率达41.8%,酯交换选择性为100%. 透射电镜显示TiO2@SiO2核厚壳薄,TiO2核直径220-300 nm,SiO2壳厚度40-60 nm,具有介孔结构. TiO2@SiO2碳酸二甲酯与苯酚酯交换反应有好的重复使用性,使用4次苯酚转化率仍保持在40%以上. TiO2与SiO2发生相互作用,Ti进入骨架形成Ti-O-Si键,骨架Ti的形成提高了TiO2@SiO2的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79.
快速有机合成反应的两个实例段承立,李翠珍(华北煤碳医学院基础医学部预防医学系,唐山063000)有机反应是分子反应,涉及原有共价键的断裂和新共价键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活化能,多数进行缓慢。有机反应还常伴随有副反应,产率低。一股说来,反应条件愈强烈,副反...  相似文献   
80.
CuCl/OIH的合成、表征及其甲醇氧化羰化催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有机无机杂化材料负载的CuCl/席夫碱配合物催化剂CuCl/OIH,考察了制备条件对OIH载体及其合成中间产物的影响。采用FTIR、NMR、EA、TGA对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及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将负载催化剂CuCl/OIH用于甲醇氧化羰化合成碳酸二甲酯反应,结果表明,负载催化剂CuCl/OIH与CuCl催化剂相比,碳酸二甲酯(DMC)产率提高了25%,负载催化剂循环使用四次后铜流失率仅为2.3w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