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6篇
  免费   956篇
  国内免费   1432篇
化学   2380篇
晶体学   176篇
力学   92篇
综合类   75篇
数学   23篇
物理学   1928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70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92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82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108篇
  2015年   135篇
  2014年   205篇
  2013年   188篇
  2012年   150篇
  2011年   185篇
  2010年   168篇
  2009年   193篇
  2008年   219篇
  2007年   183篇
  2006年   167篇
  2005年   175篇
  2004年   179篇
  2003年   179篇
  2002年   168篇
  2001年   143篇
  2000年   134篇
  1999年   129篇
  1998年   148篇
  1997年   149篇
  1996年   124篇
  1995年   133篇
  1994年   115篇
  1993年   95篇
  1992年   94篇
  1991年   86篇
  1990年   71篇
  1989年   65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姜玄珍  郑雷 《分子催化》1996,10(3):183-186
在反应下付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的研究,揭示了高晶格铝含量的沸石XSM-5有新类型的B酸。基于甲醇和甲醇脱水物二甲基醚和B酸的相互作用,在红外差谱中,原来表征B酸在OH伸缩频率区的特征吸收谱带3610cm^-1不再出现,代之以两个负吸收谱带,分别为3615与3585cm^-1,这是以往的研究中未报导过的红外吸收谱带。  相似文献   
62.
合成了三缺位杂多阴离子的苯基硅衍生物(TBA)3[α-A-PW9O34(PhSiO)3(PhSi)]*2H2O(记为1, TBA为四丁基铵阳离子), 并由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对化合物进行了表征, 研究了化合物的热性质. 结构分析结果表明, 该化合物属三方晶系, 空间群R3, 晶胞参数a=1.416 96(16) nm, b=1.421 63(16) nm , c=1.416 61(16) nm, α=99.801(17)°, β=99.843(17)°, γ=99.844(17)°, V=2.711 1(5) nm3. Z=1, R=0.054 8. 该化合物的阴离子是由1个α-A-PW9单元, 通过6个W-O-Si桥键与3个PhSiO单元相连, 3个PhSiO又通过Si-O-Si桥键与另1个处于帽位的PhSi相连, 形成饱和闭合笼形结构.  相似文献   
63.
64.
利用L-N,N-双(β-羟乙基)丝氨酸及L-N,N-双(β-羟乙基)苏氨酸与三乙氧基硅烷或氯烷基三乙氧基硅烷反应合成了具有手性的(4S)-4-羧基杂氮硅三环(1~5),并运用IR、~1HNMR、EI-MS等手段表征了结构。证据显示存在着贯穿笼状结构的N→Si配键。  相似文献   
65.
It is becoming a focus to synthesize and assemble organic-inorganic materials, especially, to synthesize charge-transfer complexes formed by polyoxometalate and organic donors. They have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because such complexes are active in their electric, magnetic and optic properties1-4, many investigations about them have been done and some crystal structures of them were reported5-6. But, the disadvantage of these crystals is instability at room temperature. According to the view…  相似文献   
66.
本文报导了与硅原子直接相连的有机基团(R)对杂氮硅三环成环速率的影响。利用气相色谱检测成环反应的产物之一——乙醇的生成速率和数量,并同与硅相连的R基团对成环反应速率的影响作比较。实验结果表明五种杂氮硅三环成环速度顺序为Cl_2CH—>ClCH_2—>ClCH_2CH_2CH_2—>CH_2=CH—>CH_3—,这与理论推断相符。  相似文献   
67.
在不同条件下用各种硅改性剂对ZSM-5沸石分子筛进行改性,并将其用于催化乙苯歧化生成对二乙苯的反应。实验结果表明,在合适条件下用SiCl4对ZSM-5改性后,可以获得高性能形选催化剂。硅改性可以有效地消除催化剂外表面酸中心,并能对分子筛孔道进行微调。根据反应结果和反应物在催化剂中的扩散系数判断,当改性后催化剂的孔道半径与NaZSM-5沸石孔道半径相近时,其催化选择性最佳。  相似文献   
68.
SAPO-11分子筛的合成及其晶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二异丙胺或二正丙胺为模板剂用水热合成法合成SAPO-11分子筛,发现pH值及模板剂的种类对所生成的SAPO-11晶体形貌有着明显的影响,通常观察到的球形晶貌实属长形柱体的聚集体。  相似文献   
69.
首次报道了用恒电位电解法将饵、钇共掺入多孔硅(porous silicons, PS) 中,经高温退火处理后,观察到了在近红外区(1.54 μm)室温下较强的光致发光 (photoluminescence, PL),并与掺饵多孔硅(erbium-doped porous silicon, PS:Er)做了比较,发现钇的共掺入对掺饵多孔硅体系1.54 μm发射起了增强作用 。研究了饵、钇共掺杂多孔硅(erbium and yttrium co-doped porous silicon, PS:Er, Y)光致发光强度随温度的变化,发现PS:Er与Si:Er材料相似,有较强的 温度猝灭效应,而PS:Er,Y体系的PL强度随温度升高趋于平稳,且有增强的趋势, 受温度影响不明显,并初步探讨了其发光机制。  相似文献   
70.
着重研究多孔硅在阴极偏压下过硫酸铵溶液中电压调制的电致发光现象 .随阴极偏压的增大 ,电致荧光峰位蓝移 ,荧光强度增大 ,同时发现定电压下 ,发生电致发光随时间的衰减伴随着光谱的红移现象 .通过红外光谱、AFM及电化学等手段对电致发光的电位调制机理及荧光衰减机制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电致发光与光致发光具有相同的起源 ,电压选择激发不同粒径的多孔硅 ,而导致了发光峰值能量的电位选择性 .在电致发光过程中 ,强氧化剂向多孔硅注入空穴使其表面氧化导致小粒径的硅晶逐渐被剥落 ,使光谱高能部分首先衰减出现了随时间的电致发光红移现象 .这些结果支持量子限制效应在多孔硅液相电致发光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