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8篇
  免费   104篇
  国内免费   1012篇
化学   1908篇
晶体学   19篇
力学   22篇
综合类   16篇
物理学   25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96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97篇
  2005年   100篇
  2004年   111篇
  2003年   103篇
  2002年   110篇
  2001年   94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82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62篇
  1995年   68篇
  1994年   76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63篇
  1991年   48篇
  1990年   49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于泓 《分析化学》1998,26(1):89-92
研究了邻苯二甲酸、苯甲酸和对羟基苯甲酸3种芳香酸分别做淋洗液的单柱阳离子色谱法分离测定Li+、Na+、NH4+、K+、甲胺、乙胺和正丙胺7种物质。3种芳香酸做淋洗液均可将7种物质分离开,且分离结果差异不大。在淋洗液浓度相同的条件下,邻苯二甲酸做淋洗液测定的检出限较低。选择3.0 mmol/L邻苯二甲酸做淋洗液测得了上述7种物质的检出限和线性范围,并进行了叶面肥试样分析,7种物质的加标回收率在96.4%~98.6%之间。  相似文献   
102.
石墨探针—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人发中痕量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针原子化技术是一种实现等温原子化,改善灵敏度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采用此方法对痕量钿进行了一系列条件试验,峰面积与钿浓度在0~50ng·m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其特征量4.8pg,检出限21.5pg,相对标准偏差5.7%,并成功地测定了成人发中铟的含量,范围在12~159pg·g~(-1),回收率96.4%~103.2%。该方法灵敏度高,操作简单、快速,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3.
选择不同的胺组分,利用改进的Ugi法合成了一系列含有胺烷基的二茂铁衍生物,并对其结构和性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4.
本文研究的体系是在一个U 形玻璃管里,底部加入苦氨酸的硝基苯溶液(油相)作为人造液膜,右边支管中加入含乙醇的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的水溶液,左边支管中加入蔗糖水溶液(或去离子水).电势振荡振幅在20—150mV 之间.根据文献报导,表面活性剂穿过油相产生界面振荡.本实验用的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简称C_(18)~+Cl~-)是一个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与苦氨酸(简称HA)接触时显橙红色,  相似文献   
105.
催化光度法测定锰,由于其灵敏度高、检出限低而倍受关注,但此类方法的选择性不够理想。本研究发现,锰(Ⅱ)能催化高碘酸钠氧化曙红使其褪色,邻菲哕啉对此体系有活化作用,两性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二甲基氧化胺(OB-2)有增稳效果,褪色反应速度可用1g(A0/A)=kCMn(Ⅱ)方程式表示,从而拟定了催化光度法测定痕量锰的方法。该法所用指示物质曙红显色灵敏,此类报道一般只加入活化剂(如邻菲罗啉或氨三乙酸),试验发现两性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二甲基氧化胺(OB-2)可增加体系的稳定性,降低检出限,选择性也有较大改善,将此法用于水样中锰的测定,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6.
合成了N,N'-二(十二烷基)乙二胺(用R2en表示),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ESI及1HNMR等方法对其组成及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在微酸性介质中对铬(Ⅵ)的萃取行为,考察了初始水相酸度、铬(Ⅵ)浓度、R2en浓度、相比及温度等因素对铬(Ⅵ)萃取率的影响.用等摩尔系列法确定了R2en与Cr2O72-的摩尔比为2:1.用1.0 mol·L-1氢氧化钠溶液对含铬(Ⅵ)有机相进行反萃取,一次反萃率达98.11%.经反萃后的有机相可再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107.
吴范宏  顾松  黄维垣 《有机化学》2006,26(5):671-675
以连二亚硫酸钠为引发剂, 烯丙基丙二酸二乙酯与多氟烷基碘代烷在温和反应条件下反应, 方便地得到一系列多氟烷基取代的环丙烷衍生物, 产率45%~55%. 在相同条件下, 烯丙基乙酰乙酸乙酯与多氟烷基碘代烷反应得到相应的加成物, 加成物随后用碱处理也得到环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8.
十二烷基甜菜碱与聚乙烯吡咯烷酮相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表面张力测定和13CNMR、ESR波谱研究了十二烷基甜菜碱(C12BE)与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的相互作用.表面张力测定表明,在pH=6.5及NaCI存在下,C12BE与PVP之间有明显的相互作用,可形成C12BE/PVP复合物,且C12BE-PVP混合溶液的β-lgc曲线出现2个转折点,第一个转折点时C12BE浓度c1(C12BE-PVP开始缔合)低于C12BE的cmc值;而第二个转折点时C12BE浓度c2(C12BE-PVP缔合达饱和)大于cmc值.(c2─c1)与PVP浓度呈线性关系.PVP降低C12BE胶束化标准自由能(△G0)随PVP浓度增加而增大.13CNMR测定表明,PVP骨架上α-CH、β-CH2和吡咯环上与N相连的亚甲基吸附于C12BE胶束表面的碳氢链部位,屏蔽了C12BE胶束表面碳氢链与水的接触.ESR波谱表明,PVP-C12BE聚集体"界面"的粘度高于C12BE胶束"界面"的粘度.  相似文献   
109.
110.
郭宁  王玮 《应用化学》1994,11(4):25-30
采用变温红外光谱研究了层结构标题配合物的固。固相变机理;相变主要与烷烃链和-NH_3极性端基结构变化有关,主要来源于烷烃链的堆积结构和构象的有序。无序变化,同时伴有N-H…Cl氢键强度的降低,由于在高温烃链产生GTG+GTG'和临近端基的TG构象以及GG链段,链大量扭曲,形成了烷烃链的“熔化”态,发现同相和异相C-C伸缩振动频率对烷烃“链熔化”相变很敏感,可用于表征烷烃链的链长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