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8篇
  免费   108篇
  国内免费   296篇
化学   542篇
晶体学   2篇
力学   20篇
综合类   16篇
数学   7篇
物理学   29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91.
液态物理发展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坤权 《物理》1997,26(1):23-25
  相似文献   
92.
液态碳     
云中客 《物理》2005,34(6):404-404
碳原子的化学结构是以它的4个键与其他原子稳定地结合,这一能力对地球上的物质与生命都是起着重要作用的.但如果将碳原子放在高温高压的状态下,即加热到它的融熔温度5000K和加压到100Pa以上时,它将会发生什么情况呢?虽然在海王星与天王星的内部存在着液态碳,但科学家们还是更想研究能在地球上存在的液态碳的性质.因为它可以间接地提供在常温常压下的碳和设想的高温高压态下的碳原子的键结构之间的差别的信息.  相似文献   
93.
石油烃类污染物进入土壤后会随着时间逐步迁移到土壤深层。传统的土壤石油烃检测方法因自身的局限性,无法及时快速地检测深层土壤中的石油烃质量分数。为快速检测深层土壤中的石油烃类污染物,提出了一种基于紫外诱导荧光的石油烃原位检测技术,利用280 nm的深紫外发光二极管(LED)作为激发光源、光电倍增管(PMT)作为信号检测器完成对土壤中石油烃质量分数的探测。实验结果表明,该检测技术能够实现对不同土壤类型(红壤、黄壤、黑土和湖底淤泥土)中各类机油(汽油机油、柴油机油和空压机油)的定量检测,检测结果的平均相对误差(RE)小于10.00%,平均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4.00%,土壤中各类石油烃的检出限均小于136 mg/kg,完成单个样本测量仅需2.0 s。  相似文献   
94.
本研究以硅胶为载体,以Cp2ZrCl2为主催化剂,分别以甲基铝氧烷(MAO)、三五氟苯基硼(B(C6F5)3)、N,N-二甲基苯铵四(五氟苯基)硼酸盐([HNMe2Ph][B(C6F5)4])、三苯碳鎓四(五氟苯基)硼酸盐([Ph3C][B(C6F5)4])、三五氟苯基硼/三甲基铝(B(C6F5)3/TMA)为活化剂制备了负载茂金属催化剂,考察了它们对乙烯均聚、乙烯/α-烯烃共聚合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硼化物用量为5.1?0-4mol/g SiO2,B/Zr在14.10~19.04之间时,负载茂金属催化剂催化烯烃聚合活性达107g/(molZr?h),是相同条件下以MAO为活化剂时活性的511~1090倍,同样达到107g/(molZr?h)的催化活性,硼化物用量仅仅为MAO用量1/16;和B(C6F5)3相比,以[HNMe2Ph][B(C6F5)4]和[Ph3C][B(C6F5)4]为活化剂制备的负载茂金属催化剂活性较高,并且以[Ph3C][B(C6F5)4]为活化剂制备的负载茂金属催化剂所得共聚物分子量分布最窄,乙烯/1-己烯共聚物中共单体含量最高,为2.97mol%;采用硼化物为活化剂制备的负载茂金属催化剂催化乙烯/1-己烯、乙烯/1-辛烯共聚合所得共聚产物分子量分布较窄,密度在0.91~0.92g/cm3之间,属于mLLDPE范畴。  相似文献   
95.
周庆祥  刘洋  柯明 《化学通报》2017,80(9):835-844
从热力学和反应机理角度概述了异丁烷直接脱氢和氧化脱氢的差异;从活性中心性质、失活与再生、助催化剂以及载体方面,综述了目前广泛研究的异丁烷直接脱氢制异丁烯催化剂,包括PtSn-、CrOx-、GaOx基和金属硫化物催化剂,并分析了各类催化剂的优缺点及目前的研究方向;简述了其他类型的脱氢催化剂,包括Mo/MgAl2O4、碳基材料、Co-、Ni2P-、VOx基催化剂等;分析了目前脱氢技术面临的问题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6.
铸造充型流动过程的三维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SOLA-VOF方法为基础,结合作者提出的三维自由表面边界速度确定方法,实现了铸造充型流动过程的三维数值模拟,模拟结果准确地提供了液体金属在充型过程中的流动形态、充型时间、流量等实用的参数.这表明,通过数值计算的手段,对用实验方法难以观测的铸造充型流动过程进行分析研究是有意义可行的,所得到的参数有助于铸造工艺的设计及优化  相似文献   
97.
应用商业软件ANSYS CFX计算了等离子体热通量和液态锂流速对自由流动液态锂温度分布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导向槽中心附近液态锂温度较高,冷却水入口和出口对应位置液态锂温度最低。液态锂出口温度随着等离子体热通量的增大而线性升高,冷却水流速为1.5m·s-1,热通量分别为0.1MW·m-2和1MW·m-2时,液态锂在出口处对应的温度分别为255.3°C和458.6°C。增大液态锂流速,导向槽内液态锂的温度逐渐降低,但温度变化的幅度较小。计算结果对液态锂回路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98.
以双环戊二烯和茚为原料,经D-A反应及催化加氢合成高密度烃燃料四环[9.2.1.02,10.13.8]十四烷(TDTD).采用裂解器及色质联用进行了四环[9.2.1.02.10.1 3.8]十四烷的热裂解研究,考察了不同温度及时间对热裂解转化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温度对转化率影响较大.分析裂解产物,推测了裂解机理,以裂解...  相似文献   
99.
以正己烷作为裂解原料烃类代表,Pt-Sn/Al2O3催化剂作为氢选择性燃烧催化剂,对直接内加热方式提供热量促使裂解原料达到可裂解温度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温度相同时,Pt-Sn/Al2O3 催化剂存在时氢燃烧的选择性明显高于无催化剂存在时的非催化氢燃烧过程,Pt-Sn/Al2O3 催化剂是优良的氢选择性燃烧催化剂。该催化剂在催化氢选择性燃烧过程中,存在一个临界温度点650℃。当物流入口温度低于650℃时,氢燃烧选择性达90%以上;高于650℃时,由于非催化氢燃烧所占总燃烧反应比例加大,造成氢燃烧选择性有所降低。同时,在一定温度下,要获得高的氢燃烧选择性及氧气转化率,须综合考虑氢烃比和氢氧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0.
合成了温敏性的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b-聚(L-谷氨酸)(PNIPAM-b-PLGA)嵌段共聚物,在较高温度下制备了以PNIPAM为核、以PLGA为壳的自组装胶束,研究了胶束对碳酸钙晶体生长的控制作用.使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表征了碳酸钙晶体的形貌和晶型.当聚合物胶束浓度较高时,得到纤维状的文石;当胶束浓度较低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