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83篇
化学   129篇
晶体学   4篇
力学   7篇
综合类   3篇
数学   1篇
物理学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51.
从宏观流变性和介观尺度方面, 研究了疏水缔合聚丙烯酸(HMPA)与油酸钠(NaOA)构筑的蠕虫状胶束的协同作用. 考察HMPA对蠕虫状胶束溶液流变性和表观粘度的影响, 结果表明, 极少量HMPA的引入导致蠕虫状胶束溶液体系动态模量明显增加; 其表观粘度随HMPA浓度的增加先增强后减弱. 另一方面, 通过耗散颗粒动力学(DPD)分子模拟方法研究了混合体系中溶液组成对HMPA分子链的均方根末端距的影响. 结果表明,随着NaOA浓度增加, HMPA的均方根末端距会出现峰值; HMPA的伸展程度受其自身浓度变化制约, 相对于纯HMPA体系, NaOA胶束的存在对高浓度区的HMPA伸展程度影响更明显. 结合流变实验和分子模拟结果,初步解释了聚合物与蠕虫状胶束的协同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52.
连英惠  李丽芳  赵凡  赵文洁 《应用化学》2013,30(10):1208-1214
考察了蒙脱土(MT)质量分数(w)、羧甲基纤维素钠(CMC)/MT质量比(R)、电解质(NaCl、MgCl2和AlCl3)、pH值和温度对MT或CMC/MT悬浮体系流变性能和触变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随w增加,纯MT悬浮体系的流体类型由近牛顿流体向塑型流体变化,触变类型则由无触变、正触变向复合触变性转变;而CMC/MT悬浮体系仍保持MT体系的正触变塑型流体特征,但屈服值τ0和稠度指数K增加,滞后环面积S和电动电势|ζ|先增加后减小,表现出同步变化。 电解质和实验温度均不改变CMC/MT悬浮体系的正触变性塑型流体特征,但电解质使τ0和K增加,而温度增加使τ0和K减小。 随介质pH值的增加,CMC/MT体系由负触变性变为正触变性,|ζ|增大,S先增加后减小,且在pH=8.46时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53.
以膨胀石墨为原料,采用改进的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使用超声分散法制备氧化石墨烯分散液.研究了固含量、pH值及柠檬酸钠的添加量对氧化石墨烯分散液流变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固含量的增大,氧化石墨烯分散液由牛顿流体向假塑性流体转变;氧化石墨烯分散液在碱性范围内均有着良好的稳定性,等电位点在pH=6附近;柠檬酸钠的引入可以增大分散液的Zeta电位,降低分散液的粘度,并且在本研究中,适宜的柠檬酸钠的添加量为0.4;.  相似文献   
54.
新型含能纤维素基凝胶推进剂的流变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备了以羧甲基纤维素硝酸酯(CMCN)为胶凝剂的硝基甲烷(NM)凝胶, 系统研究了CMCN 修饰基团比例变化所引起NM/CMCN凝胶流变性能差异性的规律. 探讨了凝胶的形成机理并采用线性的流变学方法研究了NM/CMCN凝胶的屈服性、触变性、蠕变性、温敏性等动态粘弹性质, 分别利用Herschel-Bulkley 模型、Burger 模型、Carreau-Yasuda模型、Andrade-Eyring 模型对凝胶的流动曲线、蠕变曲线、频率曲线和温敏曲线进行了数据拟合. 研究发现, NM/CMCN凝胶是由CMCN 大分子链上两亲性基团与有机小分子基团间通过分子链间疏水键、氢键等非共价键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物理交联网络型凝胶. 凝胶的非牛顿系数n均小于0.60. 随着硝酸酯基团含量的减少, NM/CMCN 凝胶的结构强度变弱, 表现出屈服应力逐渐减小、触变恢复性逐渐增强、粘性与弹性柔量均减小但粘性柔量比例增加的趋势; 凝胶的弹性响应性逐渐减弱而粘性响应性渐强, 内耗也逐渐增大;凝胶的活化能总体上增大, 温度稳定性变弱.  相似文献   
55.
采用流变测试技术考察了两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油酸钠(NaOA)和芥酸钠(NaOEr)在四丁基溴化铵(TBAB)和KCl诱导下构筑蠕虫状胶束的行为.随着KCl浓度增加, NaOA水溶液粘度增加,而加入TBAB使NaOA-KCl样品的粘度持续降低.与之相反, TBAB浓度的增加却使NaOEr-KCl样品的粘度大幅度增强.此外, NaOEr分子比NaOA表现出更强的形成胶束的能力,构成粘弹性蠕虫状胶束所需表面活性剂浓度和盐浓度更少.本文采用TBAB和KCl两种盐协同诱导NaOEr,制备了具有强粘弹性的阴离子蠕虫状胶束,探讨了盐TBAB/KCl对长链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构筑蠕虫状胶束的影响机理.  相似文献   
56.
以聚乙烯醇水溶液为粘结剂,乙二醇为增塑剂,聚羧酸铵盐为分散剂,通过水基流延工艺制备了Li1.075Nb0.625Ti0.45O3(LNT)微波介质陶瓷基片.对Li1.075Nb0.625 Ti0.45O3微波介质陶瓷水基流延浆料流变特性的研究表明,当分散剂用量为0.6 wt;.粘结剂用量为5 wt;,增塑剂用量为10 wt;时,流延浆料分散稳定性良好,呈现典型的剪切变稀型流体特性,满足流延成型工艺的要求.采用该配方制备的Li1.075Nb0.625Ti0.45O3水基流延基片力学性能良好,基片的微观结构均匀.  相似文献   
57.
Mg-Al MMH对除虫脲水悬浮剂流变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Mg-Al型混合金属氢氧化物(MMH)质量分数(w)、温度和无机电解质对除虫脲水悬浮剂流变性的影响, 并采用Herschel-Buckley模型对流变曲线进行拟合. 实验结果表明, 稠度指数(KH)及屈服值(τH)均随w的增大而增大, w越大, 体系假塑性越明显, 且当w达到一定值后体系产生正触变性; 温度升高, KH和τH增大, 但不影响体系“剪切变稀”的假塑性特征和正触变性; 不同浓度的电解质对体系KH和τH的影响程度不同, 对于相同浓度的NaCl 和CaCl2, CaCl2对体系的影响更为显著, 但电解质的加入不改变体系“剪切变稀”的假塑性特征及正触变性.  相似文献   
58.
王小宙  王军  唐云  李文华  王浩 《应用化学》2009,26(10):1211-1215
以二氯甲基硅烷、三氯化硼、六甲基二硅氮烷为起始原料,采用缩聚法合成了一种新型SiBNC陶瓷先驱体-聚硼硅氮烷(PBSZ)。通过调节原料二氯甲基硅烷的用量可获得不同软化点的先驱体。通过改进的毛细管流变仪,首次对熔融纺丝状态时聚硼硅氮烷(PBSZ)的流变特性展开了研究。结果表明:PBSZ熔融纺丝时,剪切速率在10~110s-1时,为切力变稀流体。非牛顿指数为0.83~0.90,粘流活化能约为142KJ/mol,表观粘度440~2460Pa·s,PBSZ对温度变化的敏感性较聚碳硅烷小,可纺温区较宽。PBSZ纺丝性能良好,纤维连续无断头长度﹥1600m,纤维直径﹤20μm。  相似文献   
59.
茂金属 乙烯的流变性与加工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丁烯-1共聚的茂金属聚乙烯(mPE)的流变性,发现茂金属聚乙烯的窄分子量分 布导致它在挤出加工剪切范围里熔体粘度高、对剪切敏感性差以及熔体从牛顿型转为非牛顿型所需的剪切速率、转变应力高,在挤出加工条件下流动性差,加工困难。对茂金属聚乙烯(mPE)进行改性制得MmPE,MmPE熔体对温度、剪切速率的敏感性提高,在加工温 度、加工剪切范围里的天观粘度降低,加工流动性得到了显著的改进,可在普通聚乙烯加工  相似文献   
60.
聚芳醚酮;聚碳酸酯;共混物;流变性能;HQ-PPEK/PC共混物的相容性与流变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