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8篇
  免费   479篇
  国内免费   1088篇
化学   1933篇
晶体学   157篇
力学   14篇
综合类   46篇
数学   5篇
物理学   91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79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88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87篇
  2016年   96篇
  2015年   126篇
  2014年   188篇
  2013年   210篇
  2012年   173篇
  2011年   151篇
  2010年   104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120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84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53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8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7篇
  1979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1.
主要从光电性能角度总结了近几年硒吩聚合物/寡聚物在有机太阳能电池(OSCs)、场效应晶体管(FETs)、发光二级管(LED)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目前,基于聚硒吩并[3,4-b]硒吩-苯并二硒吩(PSeB2)(polyselenopheno[3,4-b]selenophene-co-benzodiselenophene)本体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器件的能量转化效率最高,达6.87%;场效应晶体管方面,基于PSeDPP(P28)器件的空穴迁移率最高达1.62cm2.V-1.s-1。基于PFO-DDSTQ(一种硒吩芴基聚合物)的发光二级管,表现出目前基于硒吩化合物的最长波长发光器件,EL光谱峰值约860nm。通过对研究者的研究成果的总结发现,在有机光电器件的应用领域中硒吩聚合物/寡聚物是一种极具应用前景的材料。  相似文献   
112.
近年来,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由于其效率高、制造成本低、工艺简单等特点受到广泛关注,成为目前太阳能电池领域的研究热点。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无机-有机杂化ABX3材料非常重要。它既作为光吸收材料,同时又作为载流子传输材料,因此它的光电性质直接影响到太阳能电池的效率。本文综述了调控钙钛矿型无机有机金属卤化物ABX3结构和性质的几种途径。  相似文献   
113.
利用改进型的溶胶-凝胶法, 制得了由锐钛矿相纳米颗粒组成的TiO2多孔微纳小球。通过调节前驱物浓度, 合成出粒径可控的尺寸分别为100, 175, 225, 475 nm的TiO2微纳小球, 并通过电泳沉积法将合成出的小球作为光散射层引入到染料敏化太阳电池(DSSC)中。由于这种微纳小球在具备良好的光散射性能的同时也具备较高的染料吸附量, 因此相较于基于纳米颗粒的单层结构的DSSC拥有更高的光电转换效率。通过比较分析, 粒径尺寸为475 nm的微球作为光散射层的DSSC光电转换效率可以达到6.3%, 较之于基于纳米颗粒的DSSC提高了30%。  相似文献   
114.
通过高温固相法对醋酸镧(C6H9O6La·xH2O)与高钼酸铵((NH46Mo7O24·4H2O)在一定条件下热解制备非Pt催化剂La2Mo2O7(La2O3-2MoO2)。进一步采用2种方法将La2Mo2O7与多壁碳纳米管(MWCNTs)进行复合,一种是将La2Mo2O7喷涂到MWCNTs表层之上得到La2Mo2O7/MWCNTs,另一种是将两者均匀混合掺杂得到La2Mo2O7@MWCNTs,再将上述2种复合材料应用于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对电极进行相应研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了复合催化材料的微观形貌,X射线衍射(XRD)确定了微观结构。采用电流密度-光电压曲线、循环伏安,交流阻抗以及塔菲尔极化分析了材料的光电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电解液I3-/I-中,基于La2Mo2O7/MWCNTs与La2Mo2O7@MWCNTs的对电极,相同的条件下在光电池中获得的光电转换效率分别为6.09%和4.84%,明显高于MWCNTs的3.94%和La2Mo2O7的0.87%。电极性能的提高可归因于La2Mo2O7复合催化剂相对大的比表面积和高导电性。  相似文献   
115.
利用改进型的溶胶-凝胶法,制得了由锐钛矿相纳米颗粒组成的TiO2多孔微纳小球。通过调节前驱物浓度,合成出粒径可控的尺寸分别为100,175,225,475 nm的TiO2微纳小球,并通过电泳沉积法将合成出的小球作为光散射层引入到染料敏化太阳电池(DSSC)中。由于这种微纳小球在具备良好的光散射性能的同时也具备较高的染料吸附量,因此相较于基于纳米颗粒的单层结构的DSSC拥有更高的光电转换效率。通过比较分析,粒径尺寸为475 nm的微球作为光散射层的DSSC光电转换效率可以达到6.3%,较之于基于纳米颗粒的DSSC提高了30%。  相似文献   
116.
以空心球状TiO2为基体、以片状TiO2为骨架,采用刮刀法制备了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多孔TiO2光阳极薄膜。光电转化效率测试结果表明,当作为骨架支撑材料的片状TiO2含量为20wt%时,光阳极薄膜组装成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达到最高值4.53%,比商业P25制备的无孔无骨架TiO2薄膜电池(4.06%)及无骨架结构的多孔TiO2薄膜电池(4.17%)的性能均有显著提高。当片状TiO2的最佳含量为20wt%电池薄膜厚度为33 μm时,太阳能电池光电转化效率进一步提升为7.06%。光电性能增强的原因是骨架结构有利于快速传输电子并增大染料吸附量。本研究通过设计制备具有骨架结构的多孔TiO2薄膜为提高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性能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7.
采用水热法合成四硫化三钴(Co3S4)催化材料,并利用球磨和喷涂技术将其制备成对电极,结合新型无碘电解液Co2+/Co3+用于染料敏化太阳电池(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简称DSCs)来研究其光电性能。测试结果显示,基于Co3S4对电极,DSCs的能量转化效率(power conversion efficiency,简称PCE)只有6.06%,远远低于Pt对电极(8.05%)。为了提高Co3S4的催化能力,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碳纳米纤维(electrospun carbon nanofibers,简称ECs),结合水热法制备出不同负载量的碳纳米纤维负载四硫化三钴(Co3S4/ECs)复合催化材料用于对电极,结果表明,Co3S4/ECs的PCE最高可达(8.22±0.08)%,优于Pt对电极。  相似文献   
118.
We have studied the effect of silicon nanocrystals (SiNCs) as a third component on performance of organic bulk heterojunction solar cells composed of poly[2-methoxy,5-(2'-ethylhexyloxy)-l,4-phenylene vinylene] (MEH- PPV):[6,6]-phenyI-C61-butyric acid methyl ester (PCBM) blend film. By adding suitable amounts of SiNCs into MEH-PPV:PCBM blend, the device performance such as external quantum efficiency, short circuit current density (Js(), and power conversion efficiency (PCE) improved. Incorporation of 2.5% SiNCs in the blend led to 13.6% improvement of Jsc, which in turn resulted in 18% improvement of PCE up to 2.28%. The improved performance was mainly due to the improvements both in the charge generation from the interface of MEH-PPV/SiNCs and the charge collection at the cathode.  相似文献   
119.
染料木素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其识别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染料木素为模板分子、4-乙烯基吡啶(4-VP)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双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四氢呋喃(THF)为溶剂,采用本体聚合法制备了染料木素的分子印迹聚合物;采用静态平衡结合实验研究了该分子印迹聚合物对染料木素的结合能力和选择性能.结果表明,与化学组成相同的相应非印迹聚合物相比,染料木素分子印迹聚合物对染料木素的吸附性能和选择性更好.利用所合成的分子印迹聚合物作为固相萃取材料填充固相萃取小柱,可以选择性地从豆奶粉中分离、富集染料木素;此外,该分子印迹聚合物还有望用于其他豆制品的分析检验.  相似文献   
120.
讨论了Gaussian 03在染整课程中的具体应用,尤其对结构的稳定性、振动频率、染料颜色和结构的关系、分子的电荷布局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进行具体介绍.这些应用极大的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