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5篇
  免费   227篇
  国内免费   447篇
化学   1287篇
晶体学   66篇
力学   19篇
综合类   71篇
数学   42篇
物理学   744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93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115篇
  2011年   104篇
  2010年   98篇
  2009年   110篇
  2008年   113篇
  2007年   114篇
  2006年   122篇
  2005年   98篇
  2004年   96篇
  2003年   107篇
  2002年   106篇
  2001年   92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以1,1,3,3-四甲基胍(TMG)或1,8-二氮杂二环[5.4.0]十一碳-7-烯(DBU)有机碱作为催化剂,催化H-亚磷酸酯与靛红的phospho-Aldol-Brook重排串联反应,高效、高产率合成了两个系列α-羟吲哚基-磷酸酯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12.
将金鸡纳碱衍生物双功能催化剂用于有机催化羟基吲哚与靛红的不对称Friedel-Crafts反应, 筛选出最佳反应条件: 催化剂为5%(摩尔分数)6′-脱甲基奎尼丁(1b), 溶剂为四氢呋喃, 反应温度 0 ℃. 以67%~91%的产率和最高达97%的对映选择性获得了苯环上取代的羟基烷基化产品. 拓宽了该反应的催化剂类型和底物范围.  相似文献   
113.
通过简单可控的滴涂成膜法和电聚合法,将Nafion-聚苋菜红-石墨烯纳米复合膜固定于玻碳电极表面,构建了一种新型NO生物医学传感界面。电化学表征表明,纳米复合膜对于NO的电化学氧化具有良好的催化效应。借助于电子扫描显微镜技术和电化学交流阻抗技术对纳米复合膜的电催化机理进行了探讨,并对传感器的性能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具有较宽的线性范围(1.0×10~(-7)~5.1×10~(-4) mol/L),检出限低至1.8×10~(-8) mol/L。方法具有重现性好、稳定性好、灵敏度高以及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将该传感器应用于小鼠母瘤神经细胞释放NO的监测,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4.
使用四乙基氢氧化铵为有机模板剂,以低硅铝比(nSiO2/nAl2O3)的Y分子筛为铝源,通过转晶法制备结晶度良好的SSZ?13沸石分子筛。从凝胶配比方面考察了不同原料组成对分子筛合成的影响,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表征水热反应过程中的物相、形貌、硅铝比等变化,揭示分子筛合成过程。氨选择性催化还原(NH3?SCR)反应显示该分子筛具有优异的催化活性,为其工业上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5.
制备了中性红功能化的多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中性红通过1-乙基-3(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化二亚胺(EDC)和乙二胺四乙酸(EDTA)共价组装到壳聚糖修饰的多壁碳纳米管表面。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红外光谱、电化学方法用于表征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修饰电极的电化学行为及对H2O2的电催化作用。结果表明:该电极对H2O2有明显的电催化作用。计时电流响应与H2O2的浓度在0.5~80μmol/L范围内成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14μmol/L(S/N=3)。修饰电极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现性,已用于样品分析。  相似文献   
116.
在pH 4.5的BR缓冲溶液中,藻红B与盐酸普萘洛尔反应形成1∶1的离子缔合物,使藻红B褪色,其最大褪色波长在522 nm。盐酸普萘洛尔浓度在0.15~6.24μg/mL范围内遵循比尔定律,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4.85×104L·mol-1·cm-1,检出限46 ng/mL。方法可用于片剂及尿样中盐酸普萘洛尔的测定。  相似文献   
117.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结合高温煅烧工艺,制备了稀土铽离子掺杂的氧基磷灰石型硅酸盐[Ca2Y8(SiO4)6O2:Tb3+]荧光纳米纤维。利用XRD,FT-IR,TG-DTA,SEM,HRTEM和荧光光谱仪等分析测试手段对样品的组成、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前驱体纤维经800℃煅烧4 h后,获得的Ca2Y8(SiO4)6O2:Tb3+荧光纳米纤维,属于六方晶系,P63/m空间群,其平均直径为100 nm。在245 nm的紫外光激发下,Tb3+的发射光谱由蓝光区和绿光区两部分组成,前者在382,417和438 nm处的发射峰对应于Tb3+的5D3→7FJ(J=6,5,4)跃迁;后者在489,545,590和622 nm处的发射峰对应5D4→7FJ(J=6,5,4,3)跃迁,其中以5D4→7F5(545 nm)跃迁的发射峰为最强,呈现绿光特性,Tb3+的光致发光衰减曲线符合单指数行为,其荧光寿命达2.65 ms。  相似文献   
118.
在pH 4.2的乙酸盐缓冲介质中并在十二烷基硫酸钠的存在下,曙红Y试剂分别与5种有机锡化合物,包括三苯基氯化锡(Ⅰ)、三苯基氢氧化锡(Ⅱ)、三环己基氢氧化锡(Ⅲ)、三苄基氯化锡(Ⅳ)及二苄基二氯化锡(Ⅴ)形成紫红色络合物。其中化合物Ⅳ的吸收峰位于549nm处,其余4种化合物的吸收峰均位于544nm处,并测得5种化合物的质量浓度依次在28.9,22.0,23.1,19.2,33.5mg·L-1范围内与其吸光度呈线性关系,据此提出了以曙红Y为显色剂,测定5种有机锡化合物的分光光度法。上述5种化合物的显色体系的表观摩尔吸光率(ε546)依次为(4.63,4.41,5.09,4.87,5.21)×104L·mol-1·cm-1。应用此方法测定了模拟水样中有机锡化合物的含量,结果与加入量基本一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5)均小于3%。  相似文献   
119.
基于苏丹红Ⅰ分子中的-C=C-和-N=N-基团的电活性,在悬汞电极上还原产生还原波,其还原峰高与苏丹红的浓度呈线性关系。据此提出用线性扫描伏安法测定辣椒制品中苏丹红Ⅰ的含量。试验中用悬汞电极为工作电极,饱和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铂微电极为对电极,饱和硼砂缓冲溶液(pH 9.2)为支持电解质,并以丙酮作为样品的溶剂,记录在-1 050mV处还原峰电流ip。测得苏丹红Ⅰ的质量浓度在0.1~1.4mg·L-1范围内与其峰高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k)为9.8μg·L-1。用标准加入法进行回收试验,测得回收率在88.0%~98.4%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5)在0.72%~5.4%之间。  相似文献   
120.
A simple and selective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silver ions was developed by utilizing the red- shift in emission wavelength of the core-shell CdSe/Cd5 quantum dots (QDs) functionalized with rhodanine upon the addition of Ag+. A linear relationship was observed between the shift and the increase in concentration of Ag+ in the range of 0.0125-12.5 μmol/L. The mechanism of the red-shift was investigated and suggested that the coordination between Ag+ and rhodanine on the QDs surface caused an increase of particle size, which resulted in the red-shift of the QDs' emission wavelength. A detection limit of 2 nmol/L was achieved. The developed method showed superior selectivity and was successfully applied to the determination of silver in environmental sampl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