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37篇
化学   110篇
晶体学   5篇
力学   22篇
综合类   18篇
物理学   7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71.
层柱人工水热合成皂石的制备与表征(英)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具有理想皂石结构的人工水热合成蒙皂石为层原料,通过与羟基聚合铝离子([Al13O4(OH)24(H2O)12]7+)交换反应合成得到了一种层柱粘土。实验对于该铝柱皂石进行了粉末XRD,FT-IR和TG-DTA表征。氮气吸附实验说明其高温活化(773K,2 h)产物具有很高的BET比表面(360 m2·g-1)。相对于层柱蒙脱土,层柱皂石显示了更高的催化裂解性能和热稳定性。层柱皂石的异丙苯裂解转化率达到了65%;而层柱蒙脱土的转化率只有4%。这说明层材料的四面体取代对于层柱粘土Br?nsted酸位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决定作用。氨程序升温脱附实验发现铝柱皂石在350~650 ℃区间具有较强的氨脱附量,表明层柱皂石具有层柱蒙脱土所没有的强酸中心。  相似文献   
172.
对运用二氧化碳激光诱导局域沉积的银层进行了扫描电镜(SEM)、电子探针(EPMA)、原子力显微镜(AF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结果表明:沉积层在基体环氧树脂玻璃纤维板表面呈"孤岛状"分布,没有宏观导电性;而且由于在沉积过程中一部分沉积物扩散到基体内部,使沉积层与基体有很好的结合力,它又充当了后续的化学镀铜层与基体间的过渡层;试验证实沉积层中的银以单质形式存在,除银外,还含有氧、氮、碳等杂质元素.  相似文献   
173.
镀膜对FE-SEM纳米尺度形貌观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观察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下非导电样品镀膜前后纳米尺度的形貌变化,发现镀膜对样品在几个纳米范围内的形貌有一定的影响和遮盏,分析了使用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样品高倍数形貌时应注意的问题,并给出了获取真实形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4.
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分析了长清地区春季大气中颗粒物显微形态及粒径分布状况,采用统计回归分析方法绘制了连续30 d的大气颗粒物粒径与数量分布状况关系曲线及相应的柱状图.试验结果表明:大气颗粒物主要集中在0~1.0μm和1.0~2.5μm的粒径范围内,显微形态有不规则的颗粒状、块状、圆球状、棒状和片状等.另外,还观察到了杆菌和花粉的显微形态.试验结果对于研究大气中PM2.5、PM10及大气污染状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5.
岩石细观损伤破坏的观测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尚嘉兰  李廷芥 《实验力学》1999,14(3):373-383
利用扫描电镜( S E M ),对香港白岗岩等岩样在单轴压缩状态下,进行细观结构(μm 尺度)观察,研究其微损伤的萌生、扩展、连接直至破坏的行为,分析了白岗岩等岩石的细观破坏机制及其与宏观力学行为的关系,得到了一些重要的感性认识和若干观察记录.为认识岩爆发生的机理及复杂应力状态下岩石损伤破坏的理论分析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76.
扫描电镜在多晶硅电池片焊带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多晶硅电池片焊带接口进行金相包埋,利用扫描电镜(SEM)表征,观察焊带与硅片结合处的图像及其成分分布,进而了解焊接情况,为工艺优化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7.
环带钾长石、榍石和锆石的显微结构与微区组成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秦岭沙河湾石英二长岩中的钾长石、榍石和锆石具有明显的成分环带。利用电子探针(EPMA)波谱仪(WD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其附带的能谱仪(EDS)和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对造岩矿物环带钾长石、榍石和锆石的显微结构与微区组成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钾长石中K+被Na+,Ca2+,Ba2+,Fe2+和Ce3+不同程度替代。榍石中Ca2+被V3+,Ce3+和Ba2+等替代,Ti4+被Fe2+和Al3+等替代。锆石含Fe,Th,U,Nb,Ta,Y,Hf,Yb和Pb等稀土和微量元素。钾长石中元素浓度由高到低为Si,Al,K,Ca,Na,Mg和Ba,其中K和Na互补,较亮处Ba含量高,越靠近边缘,Si升高、K升高与Na降低趋势越明显。榍石中元素浓度由高到低为Ca,Si,Ti,Ba,V,Ce,Al和Fe,较亮处Fe含量较高。锆石中元素浓度由高到低为Zr,Si,Nd,Ce,Hf,U,Pb和Th,Hf与Zr呈明显的互补关系,核部Zr含量较边部高,核部Hf、U和Th含量较边部低。  相似文献   
178.
珍珠形胆结石的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磁疗获得的珍珠形胆结石是罕见的病例,作者利用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及X射线能谱对该胆结石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该胆结石的主要成分为胆固醇,并混有少量的蛋白质和无机钙盐,说明珍珠形胆结石虽然和珍珠具有相似的形貌,但组成是完全不同的。根据扫描电子显微镜的照片,作者推测结石的珍珠外形可能是因为片状的胆固醇分子形成胆甾型晶体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179.
采用热丝辅助射频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CVD)方法直接在Si(100)衬底上制备了多晶C3N4薄膜.X射线衍射(XRD)测试表明薄膜同时含有α-C3N4和β-C3N4晶相以及未知结构.傅立叶变换红外吸收谱(FTIR)表明薄膜内的C-N, C=N和 C≡N 键的吸收峰分别位于1237,1625和2191cm-1.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测到线度约为2μm、横截面为六边形的β-C3N4晶粒.纳米压痕法测得薄膜的硬度最高可达72.66GPa.  相似文献   
180.
本文采用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MPCVD)系统,在单晶Si衬底上制备出了SiCN薄膜.所采用的源气体为高纯CH4和N2,而Si源来自于Si衬底、SiH4和Si棒.用场发射扫描电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X射线衍射谱(XRD)对样品进行了表征与分析.结果表明,外加Si源、高的衬底温度、高流量N2有助于提高样品的成膜质量.所得到SiCN样品是新型的六方结构三元化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