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8篇
化学   15篇
力学   4篇
综合类   6篇
物理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缺氧预处理诱导心肌细胞蛋白质组变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徐菲菲  孙胜  刘秀华 《化学学报》2006,64(6):543-550
缺氧预处理(hypoxia preconditioning, HPC)可模拟缺血预处理(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IPC)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 涉及细胞内众多分子事件. 本工作旨在采用双向电泳和质谱分析等蛋白质组分析技术, 发现缺氧预处理后心肌细胞蛋白质整体表达上的变化, 初步分析其与缺氧预处理心肌保护作用的关系. 将原代培养的SD乳鼠心肌细胞分为2组(n=6): (1)缺氧预处理组(HPC): 将细胞置缺氧仓内短暂缺氧20 min进行缺氧预处理(HPC), 制备心肌细胞蛋白提取物; (2)对照组(control): 细胞置于培养箱内持续常氧孵育至实验结束, 提取蛋白. 采用双向凝胶电泳和图像扫描, 经蛋白样本分离和考马斯亮蓝染色后比较分析, 选取3个差异表达蛋白点进行胶内酶切、肽质量指纹图谱分析和数据库检索. 双向电泳可分离约529±45个蛋白质, 点匹配率约为78%±7.5%. 18种蛋白质在HPC后发生明显表达差异, 其中12种蛋白质表达降低, 6种表达增高. 经质谱分析鉴定出的3种蛋白质分别为myosin light polypeptide 3, nucleoside diphosphate kinase (NDPK)和calreticulin (CRT). 缺氧预处理引起心肌细胞蛋白质组变化, 初步发现其中myosin light polypeptide 3表达下调、nucleoside diphosphate kinase和calreticulin表达增加, 可能通过调节心肌细胞的收缩性、激活G蛋白、调节细胞内Ca2+浓度而保护心肌. 本工作通过研究缺氧预处理延迟保护过程中心肌内源性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 有助于从细胞水平探讨预处理延迟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22.
单梅  胡家金  周珍  赵佳  周铁安 《化学通报》2015,78(12):1133-1137
采用自组装技术将人工合成的细胞粘附分子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半胱氨酸(RGDC)和防止细胞非特异性粘附的三乙二醇单-11-巯基十一烷基醚(TGME)修饰于金电极表面,制备了致密的、稳定的、对细胞具有特异性粘附作用的传感界面。通过调整RGDC与TGME的比例,比较了其对大鼠心肌细胞(H9C2)的特异性粘附效果。以铁氰化钾为探针的实验结果表明,该界面对大鼠心肌细胞有很好的特异粘附作用。此外,还考察了该界面在Cr(Ⅵ)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随着Cr(Ⅵ)浓度的增高氧化还原峰的峰电流增大,而峰电位均负向移动。其电化学参数变化与显微镜下观察到的Cr(Ⅵ)对细胞形态的模拟结果表明,所构建的细胞特异性粘附界面及电化学分析技术可望用于重金属对细胞的毒性研究。  相似文献   
23.
本文介绍了一种建立实时图像处理平台的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于心肌细胞视频图像的分析处理。通过合理使用差分图像法和相关跟踪法实现了对心肌细胞搏动频率,搏动幅度的实时动态记录。  相似文献   
24.
通过测定30例各种心脏病合并心功能不全住院患者血清铜、铁、锌、镁、锂、钙六种元素的含量并与39例正常人进行对比,发现锌、锂含量明显低于正常人,统计学处理差异十分显著(P<0.01),血清镁高于正常人(P<0.05),血钙、铁、铜含量则无差异.微量元素广泛参与心肌细胞能量代谢.适当补锌、补锂对缺血性心肌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5.
严重烧伤诱导大鼠心肌细胞内质网应激反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观察严重烧伤大鼠心肌细胞内质网应激蛋白表达的改变及其意义,以探讨严重烧伤后心肌损伤与内质网应激的关系.将大鼠脱毛后于92 ℃水烫18 s,造成30%Ⅲ度烫伤(烧伤组)模型;牛磺酸治疗组大鼠在烫伤后即刻腹腔注射2%牛磺酸液(200mg/kg体重),其它操作与烧伤组相同.烧伤组和牛磺酸治疗组均于伤后1、3、6、12和24 h检测.对照组于37 ℃水浴18 s,1 h后进行检测有关指标.结果显示烧伤组大鼠伤后3h血浆中cTnT含量即呈显著升高(P<0.01),心肌中GRP94 mRNA和蛋白表达于烧伤后3 h显著性升高,12 h达峰值,24 h还呈显著升高;伤后12 h心肌细胞Caspase-12 mR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牛磺酸治疗组GRP94的表达和Caspase-12 mRNA表达量较烧伤组均有显著性降低(P<0.05).结果表明严重烧伤可诱导心肌细胞内质网应激.  相似文献   
26.
牛磺酸对心肌细胞凋亡的保护及其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牛磺酸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心肌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将培养Wistar乳鼠心肌细胞随机分成对照组、细胞凋亡组(10^-5mol/L AngⅡ诱导)和不同浓度牛磺酸(10、20、40mmol/L)保护组,培养24h后观察各组心肌细胞存活率,细胞超微结构变化,末端标记(TUNEL)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同位素标记磷酸化底物法测定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MAPKs)和蛋白激酶C(PKC)活性。凋亡组心肌细胞凋亡率为21.23%,呈现凋亡形态结构特征,MAPK和PKC活性分别较对照组升高33.8%和81.8%。3个牛磺酸保护组凋亡率分别为4.89%、2.53%和1.58%,MAPK活性较凋亡组分别下降16.0%、23.5%、29.8%,PKC活性较凋亡组分别降低18.8%、29.8%、44.6%。牛磺酸能浓度依赖地抑制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心肌细胞内MAPKs和PKC活性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27.
为探讨17β-雌二醇(E2)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心功能抑制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应用Langendorff灌流装置,将含有AngⅡ,E2+AngⅡ及E2+ICI(182)+AngⅡ的灌流液灌注于离体大鼠心脏,比较心脏收缩功能参数;以差速贴壁法分离并培养乳鼠心肌细胞,用AngⅡ,AngⅡ+E2及AngⅡ+E2+ICI182分别刺激心肌细胞,以MTT法比较各组心肌细胞的增殖情况,并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p-p38水平.结果表明,雌激素可以改善AngⅡ诱导的心脏收缩舒张功能障碍,抑制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的增殖,其调控机制可能与其干预p38MAPK信号通路的活化有关,雌激素的作用部分是通过其特异性受体实现的.  相似文献   
28.
制备了一种新型的Nafion/Au溶胶修饰微铂传感器(Au溶胶颗粒的直径为7~14nm),并将该传感器应用于心肌细胞中NO水平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自组装制备的Nafion/Au溶胶修饰微传感器对NO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良好的选择性,在1.0×10-7~4.0×10-5mol/L浓度范围内,NO的催化氧化电流与其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检测限为5.0×10-8mol/L.探讨了该修饰微传感器对NO的催化机理,研究了在L-精氨酸和乙酰胆碱刺激下心肌细胞内的NO释放.  相似文献   
29.
α1-肾上腺素受体(α1-Adrenergic receptor, α1-AR)是G蛋白偶联受体(G-protein coupled receptor, GPCR), 也是内源性儿茶酚胺、 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最重要的靶受体之一. α1-AR广泛分布于机体的各种器官、 组织和细胞中, 并介导多种生理效应, 如血管收缩、 蛋白质合成及心脏变力变时作用等[1,2]. 很多研究已经证实, α1-AR及其信号转导通路与许多心血管疾病存在密切关系[3,4]. 蛋白质组学可提供一种发现在疾病情况下异常表达蛋白质的方法, 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愈后判断提供指南, 并为针对性疾病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0.
为探究TNF-α联合H2O2诱导对大鼠心肌细胞氧化应激和炎症损伤的影响,建立更贴近于心肌细胞氧化应激和炎症损伤模型,采用200μmol·L-1 H2O2作用1 h联合80 ng·mL-1 TNF-α作用H9c2细胞12 h,通过CCK-8、ELISA以及流式细胞术等实验,发现氧化应激指标MDA水平增高,抗氧化酶SOD降低,NF-κB信号通路下游炎症相关的蛋白表达和mRNA表达增强。说明200μmol·L-1 H2O2作用1 h联合80 ng·mL-1 TNF-α作用12 h共同刺激H9c2细胞,可诱导大鼠心肌细胞氧化应激和炎症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靶向调控NF-κB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