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15篇
化学   282篇
综合类   5篇
物理学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8 毫秒
71.
耐尔兰A修饰碳纤维微柱电极的电化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循环伏安法将碳纤维柱电极表面官能团化,利用正负离子间的静电作用将耐尔兰A修饰在碳纤维微柱电极(CFMCE)表面,对该修饰电极的电化学性质进行研究,讨论了它的稳定性,测定了不同PH值下固定化耐尔兰A电极反应的表现电子转移速率常数k、电荷转移系数α以及参加电极反应的H^+数,实验表明:电极对血戏蛋白在CFMCE上的还原有电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72.
于俊生  张祖训 《化学学报》1992,50(9):888-894
本文报道超微盘电极上双电位阶跃计时电流和计时库仑法理论,用自制的微机多功能电分析仪及亚铁氰化钾、氯化钾体系进行验证,实验结果与理论相符合.  相似文献   
73.
本研究了甲硝唑在金微上电极上的3伏安行为,考虑了底液、人体内微量共存物质及表面活性剂对甲硝唑还原行为的;知0.2mol/L柠檬酸二氧钾底液中,甲硝唑的浓度与ip(Ep=-0.46VUS Ag/AgCl)在0.50-2200μg/mL范围内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在检测限为0.20μg/mLRSD为5.04%(n=8).电极过程为一含有咐附的受扩散控制的不可逆氧化还原过程。  相似文献   
74.
咖啡因属生物碱,是中枢神经兴奋药物之一~[1]。目前,咖啡因的常用测定方法有紫外分光光度法~[2]和高效液相色谱法~[3]等.电化学测定方法已有报道~[4~6],但尚未见到利用Nafion聚合物涂层碳纤维微电极的伏安测定方法.本文提出了一种简单易行的碳纤维微电极及其Nafion聚合物涂层的制造方法.得到了利用该电极微分脉冲伏安法测定咖啡因的最佳体系为  相似文献   
75.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Hg^2^+在碳纤维微电极电沉积Hg的形态, 沉积机制和实验参数对汞膜性质及溶出电流的影响; 剖析了Hg的成核过程, 验证了成核理论; 借扫描电镜观察了汞晶体图象。约在6×10^-^5mol·L^-^1Hg^2^+时镀汞, 可形成密布型微汞滴构成的类汞膜, 微滴直径在0.03-0.2μm, 汞微滴密度约为5.7×10^6个/cm^2, 提出了优化汞膜的实验条件和依据。  相似文献   
76.
本文介绍了快扫描循环伏安法及其特点,对这一方法在电化学及电分析化学中的应用作了评述。  相似文献   
77.
将含有1.0%普鲁士蓝的碳黑与固体石蜡按2.5∶1(质量比)混合后装入φ0.2mm的石英毛细管中,在其上端插入一铂丝并抛光后即制成普鲁士蓝修饰碳黑微电极.对多巴胺(DA)及抗坏血酸(VC)在此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应用此电极测定两组分的最佳条件进行了研究,在定量测定中采用二次微分线性扫描伏安法.在最佳条件下,DA与VC的峰电流(i″p)分别与各自的浓度保持如下线性关系:DA为4.0×10-6~8.0×10-4mol·L-1,VC为6.0×10-5~1.0×10-3mol·L-1;检出限(3σ)依次为2.0×10-6mol·L-1及1.0×10-5mol·L-1.应用此方法分析了3种含DA及VC的混合溶液,测得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n=8)依次小于2.0%及3.0%,回收率范围依次为96.5%~101.0%及95.0%~102.5%.  相似文献   
78.
多巴胺在聚中性红修饰碳纤维微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利用电聚合方法制备了聚中性红(PNR)修饰碳纤维微电极.根据循环伏安(CV)、电位阶跃实验结果,得出了多巴胺(DA)在PNR膜中的表观扩散系数D0=7.0×10-9cm2/s、膜表面表观标准电子转移速率常数κ=0.55 cm/s;该电极对DA响应灵敏,对抗坏血酸具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可望用于活体中DA的测定.  相似文献   
79.
80.
纳米颗粒的功能与其尺寸、电荷密度和表面化学性质等密切相关,因此研究其内在关系至关重要。近年来,基于纳米颗粒碰撞的电化学方法可以实现对单个纳米颗粒的尺寸、浓度和聚集状态快速检测,进而有效区分纳米颗粒的个体差异和探索单个颗粒活性-结构之间的关系。鉴于电极的尺寸、形状对单颗粒碰撞结果存在显著影响,本文将重点介绍不同颗粒(金属、半导体和绝缘体)与传统超微电极和纳米管电极之间的碰撞行为,并基于目前纳米电化学碰撞技术的不足,展望未来纳米电化学碰撞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