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3篇
化学   453篇
综合类   12篇
数学   9篇
物理学   3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401.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蓝绿藻中微囊藻毒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铜绿微囊藻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不同溶剂、不同超声波震荡时间和不同固相萃取(SPE)洗脱液浓度对藻毒素提取效率的影响,以及梯度淋洗HPLC分离藻毒素条件的优化。藻毒素浓度在1~100 mg·L-1范围内,峰面积与藻毒素进样量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 5,检出限为0.12 ng。方法可靠、灵敏度较高,用于实际藻样中藻毒素的测定,回收率为96.5%~98.0%。  相似文献   
402.
免疫亲和柱HPLC荧光检测酒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采用单隆抗体免疫样和技术作为直接从样品分离提纯黄曲霉素素的特效手段,提出液挥发干后,经衍生用HPLC荧光检测器测定,本法在样品中添加2.5μg/kg黄曲霉素素时进行10次测定,平均回收率分别为G178.3%、B197.3%、G261.7%、B290.5%;2.5μg/kg10次测定的精密度分别为:G4.50%、B13.805、G23.68%、B24.77%,本方法在25-1250pg范围内呈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G1:r=0.9990,B1:r=0.9994,G2:r=0.9995,B2:r=0.9992 ,测定的最低检出限为6.25pg.  相似文献   
403.
报道了硫醇-磷脂混合双层膜的循环伏安和电化学交流阻抗行为研究,并用电化学方法考察了蜂毒素与其相互作用,实验中通过冷冻表面沾有磷脂溶液的硫醇单层膜制备混合双层膜,研究表明双层膜在电极表面形成致密的绝缘层,阻碍了电极表面的电子传递,在双层膜体系上引入的蜂毒素可在膜表面上形成孔洞,破坏膜的绝缘性,降低膜电阻,增加膜电容,使带负电的探针Fe(CN)6^3-的氧化还原反应速度加快。  相似文献   
404.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中痕量-微囊藻毒素   总被引:37,自引:1,他引:36  
张维昊  徐小清 《分析化学》2001,29(5):522-525
微囊藻毒素是有害的蓝藻水华释放的有毒代谢物,对人类及环境具有很大危害性。建立了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水中痕量藻毒素的方法。该法对两种常见微囊藻毒素MC-LR、MC-RR的检测限为0.02-0.05μg/L,线性定量范围为0.1-50μg/L。应用该法分析了天然水样,表明方法具有实用性。  相似文献   
405.
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测定神经性贝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方晓明  唐毅锋  刘俊平 《色谱》2004,22(1):20-23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 飞行时间质谱(HPLC/Q TOFMS)联用技术对贝类样品中的短裸甲藻毒素 PbTx-2 进行了检测研究。样品经丙酮提取、C18小柱净化后,用Zorbax XDB C18色谱柱(2.1 mm i.d.×150 mm,3.5 μ m)进行分离,流动相为甲醇 水(体积比为85∶15)溶液(含0.5 mmol/L NH4Ac),流速0.20 mL/min 。电喷雾正离子模式,选择质子化PbTx 2分子离子 [M+H] +作为前体离子进行TOFMS扫描、测定。结果表明,样品的平均加标  相似文献   
406.
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苏云金芽孢杆菌毒素Cry1Aa、Cry2Aa、Cry3Aa和Cry4Aa的 序列和基本参数、二级结构、三级结构、跨膜区和表面电势进行了预测比较。它们在一级 结构上有较大差异,但二级结构和跨膜区相似,三级结构中各毒素的结构域Ⅰ之间基本相 似,结构域Ⅱ之间差异较大,其中Cry2Aa为差异最大成员。4种毒素的表面电势分布不同。 毒素之间的结构相似性和差异性与其作用机理和杀虫特异性有关。  相似文献   
407.
408.
409.
410.
以近红外荧光碳量子点为探针,以赭曲霉毒素A(OTA)适配体为特异性结合体,建立了近红外荧光核酸适体OTA传感检测平台。研究显示,所建立的近红外荧光核酸适体OTA传感对OTA具有高特异性,其他真菌毒素无明显干扰。研究了传感体系组成、p H值、孵化时间等因素对近红外荧光传感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优检测条件。在最优检测条件下,OTA浓度在0.015~1.5 ng·m L~(-1)范围与体系荧光强度恢复呈良好线性关系,检测限为8 pg·m L~(-1)。该方法用于连翘、葛根、莲子、麦芽、陈皮、甘草等中草药中痕量OTA的测定,发现这些中药材都存在赭曲霉毒素A的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