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4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636篇
化学   1216篇
晶体学   2篇
力学   5篇
综合类   21篇
物理学   6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21.
本文报道了6种新的丙烯酰胺衍生物的EI谱。在精确质量测量和B/E,B~2/E联动扫描亚稳离子测定的基础上,着重讨论了该类化合物的共同质谱特征:如分子离子失去H_2O的成环反应;产物离子的开环反应;分子内的氢重排反应等。同时,利用Hammett方程讨论了化合物中N-苯基端苯环上不同取代基对特定碎片离子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2.
基于微加工方法,在一般实验条件下,成功地制备了玻璃芯片。利用水溶性聚合物对玻璃通道进行动态修饰,从而抑制了DNA分子的吸附作用,并成功地用于DNA片段的分离和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MTHFR)中C677T的突变检测。  相似文献   
23.
24.
敏感性水凝胶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了各类敏感性水凝胶的发展历史和目前研究状况以及它们的应用研究进展,同时也对影响敏感性的凝胶结构因素和有关水凝胶敏感性相转变的物理解释作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25.
采用粘度法研究了柠檬酸铝(AlCit)与部分水解取丙烯酰胺(HPAM)胶态分散凝胶体系的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胶态分散凝胶体系的交联反应是一级反应。并推导出胶态分散凝胶体系的反应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26.
以PEG400,1000,6000为成孔剂,合成了一系列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co丙烯酸)水凝胶,研究了成孔剂分子量和数量对凝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聚乙二醇(PEG)分子充当成孔剂,不参与反应.PEG分子量越大,投料越多,所得凝胶孔的孔径越大,孔数目越多,在室温时可以容纳更多的水分子,因而溶胀率也越大.凝胶的大孔结构有利于水分子的进出,所以响应速率比普通共聚凝胶快.随着PEG分子量增大,孔数目增多,响应速率相应变快.  相似文献   
27.
PABA疏水缔合水溶性共聚物溶液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根据高分子的分子设计原理,合成了带苯基的疏水单体N-苯基对正丁基丙烯酰胺(BBAM)。采用自由基胶束共聚的方法制备了水溶性丙烯胺/N-苯基对正丁基丙烯酰胺(BBAM)疏水缔合型共聚物(PABA)。研究了共聚物溶液的性能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随共聚物溶液浓度的增加,在临界缔合浓度以上,分子间缔合大量形成,水溶液表现粘度迅速增加,表现出明显的疏水缔合行为,与HPAM相比有优异的抗盐性。  相似文献   
28.
利用荧光探针研究聚甲基丙烯酰胺溶液中的疏水微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荧光探针研究聚甲基丙烯酰胺溶液中的疏水微区沈燕清,江鹏飞,吴世康(中国科学院感光化学研究所,北京,100101)关键词荧光探针,疏水微区,聚甲基丙烯酰胺微多相体系研究近年来受到广泛的注意,它不仅是由于长期来已经发现:不同结构的微多相体系如胶束,乳...  相似文献   
29.
反相乳液聚合制备壳聚糖接枝共聚物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壳聚糖、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为原料,硝酸铈铵为引发剂,Span-20为乳化剂,通过反相乳液聚合技术,合成壳聚糖阳离子接枝共聚物。分析讨论了乳化剂用量、引发剂浓度、油水体积比、单体配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共聚物接枝率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合成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了其对重金属离子Cu2 、Cd2 、Zn2 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在Cu2 、Cd2 、Zn2 的混合离子体系中,该共聚物对Cu2 、Zn2 有选择性吸附。  相似文献   
30.
N-(N',N'-二甲氨基甲基)丙烯酰胺-过硫酸钾引发丙烯酰胺聚合的研究潘松汉,唐康泰,王贞,王真智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广州,510650关键词N-(N',N'-二甲氨基甲基)丙烯酰胺、反应动力学、氧化还原体系、相对分子质量及分布为了制备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