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9篇
  免费   125篇
  国内免费   445篇
化学   668篇
晶体学   14篇
力学   133篇
综合类   49篇
数学   354篇
物理学   261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02篇
  2022年   103篇
  2021年   134篇
  2020年   88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内耗与固体缺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耗”这二个字对大家来说并不陌生,但在物理上它的科学涵义是什么,却鲜为人知.让我们先说一说什么叫“内耗”和为什么要进行内耗研究.;物体作机械振动时,即使这物体与外界完全隔绝,它的振动也会渐渐停止,这种由于内部原因而使物体的振动能量逐渐耗散的现象称为内耗.对于高频振动,这种能量耗散也称为超声衰减。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会碰到内耗现象.钟声悠扬,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说明这铸钟所用的合金材料的内耗是很低的.  相似文献   
72.
物理演示实验在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理论、加深知识记忆、激发科学兴趣等方面有独特的作用。中国绝大部分的高校都建有物理演示实验室,中国矿业大学目前已建成3个物理演示实验大厅,有超过120套演示实验仪。本文探讨了中国矿业大学在物理演示实验资源有效利用方面进行的探索,比如让物理演示实验进理论课课堂常态化;让大学生参与物理演示实验仪的开发探究;对社会大众开放物理演示实验室等。分析了在探索物理演示实验资源有效利用时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并给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能方案。这些探讨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演示实验在辅助理论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宣扬科学精神等方面的作用,也可以为开设或即将开设物理演示实验的高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3.
本文从实行学分制应着重注意的几个问题出发,根据目前条件下高职教育的特点及现状,提出了学分制的主要框架设计及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相似文献   
74.
随着长寿风险的加剧以及人口死亡率的降低,养老风险管理的研究逐渐受到政府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系统梳理了养老风险相关驱动因素(死亡率和长寿风险)的研究,并介绍了生命周期框架与交叠世代模型(OLG)的建模过程,还对生命周期框架和OLG模型的应用研究进行了文献综述。从文献回顾来看,当前研究存在一些不足,未来的研究应基于我国人口生存特征去研究死亡率;同时,需要从生命周期框架和OLG模型研究研究应对养老风险的稳健的投资-消费决策,并在考虑对上一代老人赡养的情形下研究寿险决策。此外,随着养老风险逐步加剧,建议政府采取改进我国的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进一步放开生育、延迟退休及发展养老服务业等方式应对养老风险,保证我国养老金体系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5.
HEM11模磁绝缘线振荡器的高频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为小型化和紧凑型的高功率微波源,磁绝缘线振荡器(MILO)在过去十几年里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发展.在大多数研究中,最低的对称模一直被当作器件的主模.然而,由于结构的对称性或者电子发射均匀度不理想等原因,很容易激励起非对称模式.计算了MILO同轴结构中同时包含对称模和非对称模的本征方程.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结构的优化设计,提出了一种HEM..模工作的MILO,并开展了原理性实验.在二极管的电压为480 kV,电流为39kA条件下得到了功率为1.2 GW,脉冲宽度为加40 ns 的微波输出,功率转换效率约为6.5%,微波频率为1.98 GHz,模式为HEM11模.  相似文献   
76.
寻找理想的锚定材料抑制穿梭效应是锂硫电池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采用密度泛函方法,研究了四种共价有机框架COFs材料(COF-1,CTF-1,COF-LZU1和COF-42)和硫锂化合物(Li_2S_n)的作用机理.通过分析吸附构型、吸附能、电子密度差分以及态密度等性质,发现COFs材料与硫锂化合物的化学吸附作用主要源于COFs表面极性N和O原子与Li之间的静电作用力.在COF-42/Li_2S_n吸附构型中,N和O原子与Li之间形成双重类离子键;电子密度差分和Bader电荷差分表明,与其他COFs材料相比,Li_2S_n和COF-42之间电荷转量最多,因此,COF-42具有最强的锚定作用.比较Li_2S_n和COF-42以及常用电解质分子1,3-二氧戊环(DOL)和二甲氧基乙烷(DME)的吸附能,证明COF-42可以抑制电解质分子的溶剂化作用; COF-42与COF-1,CTF-1和COF-LZU1相比较,具有良好导电性.因此,COF-42可能是一种理想的锂硫电池锚定材料.  相似文献   
77.
高效碳基非贵金属氧还原催化剂的开发是燃料电池突破高成本壁垒,实现商业化应用的关键。本文以金属有机框架为前驱体,采用简易的硫化-烧结处理工艺设计获得了一种新型钴/氮掺杂的多孔碳材料。通过对制备工艺进行优化,提高了材料的氧还原催化活性,分析获得了材料的微观结构与氧还原性能之间的相互影响规律,为非贵金属催化剂的开发提供了参考依据。实验结果表明:前躯体包含Zn时,经过900℃高温热解,衍生的催化剂展示了与商用铂碳催化剂媲美的氧还原反应活性、优异的稳定性和良好的抗甲醇能力,其起始电位为1.009 V,半波电位为0.864V,极限电流密度为5.310 mA.cm-2。  相似文献   
78.
框架核酸是核酸分子通过自组装形成的一维到三维的框架结构,不仅能精准定位功能基元,还可实现在纳米甚至原子级尺度上进行力学、光学和电学等物理性质,以及单分子水平化学与生化反应的精准调控.利用框架核酸对物质进行原子级的人工自组装,可实现基本构筑单元的精准物理排布与功能化集成,进而实现器件制造,有望推动从原子到宏观的精确功能化的制备.本文围绕框架核酸和原子制造两大前沿的交叉领域,阐述框架核酸在原子级精准构筑方面的可行性和优势,首先介绍了具有原子级精准性的框架核酸的构建,以及利用框架核酸进行功能化组装的一般策略,然后着重探讨框架核酸在器件构筑方面的研究进展,最后就面向原子制造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9.
For aerodynamic shape optimization, the approximation management framework (AMF) method is used to organize and manage the variable-fidelity models. The method can take full advantage of the low-fidelity, cheaper models to concentrate the main workload on the low-fidelity models in optimization iterative procedure. Furthermore, it can take high-fidelity, more expensive models to monitor the procedure to make the method globally convergent to a solution of high-fidelity problem. Finally, zero order variable-fidelity aerodynamic optimization management framework and search algorithm are demonstrated on an airfoil optimization of UAV with a flying wing. Compared to the original shape, the aerodynamic performance of the optimal shape is improved. The results show the method has good feasibility and applicability.  相似文献   
80.
MOF-5负载Pd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水合肼还原Pd2+并将其负载在MOF-5上,制得了新型的Pd/MOF-5催化剂,采用XRD、氮吸附、SEM、TEM等多种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催化剂的Pd纳米粒子尺寸在3~6nm之间。初步研究了该催化剂对催化卤代芳烃与芳基硼酸之间的Suzuki-Miyaura偶联反应的反应条件和催化性能,该催化体系具有反应条件温和、无需氮气保护和添加配体、产率优良等优点,催化剂循环利用5次仍然保持较高催化活性,平均产率超过9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