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9篇
  免费   106篇
  国内免费   516篇
化学   690篇
晶体学   41篇
力学   95篇
综合类   6篇
数学   17篇
物理学   13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氧化铈对氯化锰表面氧脱附与恢复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采用TPD-MS技术研究了Mn-Ce-O体系催化剂的表面氧脱附(供出)和恢复性能,并以甲醇氧化反应为探针考察了催化剂在不同气氛下的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氧化铈的存在并不影响氧化锰O2-TPD特征峰的位置,但氧化锰表面的吸附氧数量明显增加,氧化锰表面吸附氧的恢复能力随氧化铈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催化剂对甲醇的氧化活性与其表面吸附氧数量有很好的对应并系。催化剂表面氧恢复能力越大,对甲醇的氧化活性受气影响越小  相似文献   
32.
Mg/Zn/Al类水滑石的热分解和水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Mg2Al1、Zn2Al1和Mg1Zn1Al1LDHs,利用XRD和SEM表征手段,对它们的热分解及焙烧物在Na2CO3溶液中恢复层状结构的能力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400~700℃温度范围内,Zn2Al1LDH和Mg2Al1LDH的焙烧物中均出现氧化物相(ZnO和MgO)和尖晶石相(ZnAl2O4和MgAl2O4相);而Mg1Zn1Al1LDH的焙烧物中始终以ZnO相为主,仅在700℃时出现微弱的MgAl2O4相。三种焙烧物恢复层状结构的能力为:Mg1Zn1Al1LDO>Mg2Al1LDO>Zn2Al1LDO,其与焙烧物组成有关。原始LDHs和水化LDHs均呈片状。  相似文献   
33.
在用琥珀酸二异辛酯磺酸钠(AOT)构建的具有长程有序结构的层状溶致液晶内, 用不同方式导入预制的亲油或亲水贵金属纳米粒子, 可得到纳米粒子分布在不同介观空间内的无机/有机杂合体. 依据小角X射线散射和偏光显微镜结果, 通过分析掺杂纳米粒子与液晶模板的相互作用, 对掺杂前后体系结构的变化及制得杂合体的稳定性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除考虑掺杂粒子与层状模板空间的匹配外, 体系中静电斥力、范德华引力和Helfrich涨落力之间的平衡是维持液晶结构稳定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34.
直链醇链长对层状液晶结构与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郭荣 《物理化学学报》1991,7(6):703-707
作为助表面活性剂,直链醇在层状溶致液晶的制备中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以层状液晶的相行为和小角度X射线衍射测量,研究了直链醇链长对层状液晶结构与稳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5.
SDS/苯甲醇/H2O体系的相行为与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明  刘天晴  郭荣 《物理化学学报》1996,12(10):885-891
SDS/苯甲醇/H2O体系能生成胶束、微乳液、层状液晶、六角状液晶等分子有序组合作,它们之间转换关系可以从凝聚能理论得到解释.来甲酸在O/W微乳液中的分配系数K=168,表明绝大多数苯甲醇被增溶于SDS胶束相内.随重量比本甲醇/SDS增加,层状液晶中的do值几乎不变,溶剂渗透率略有增加,六角状液晶中圆柱缔合体的半径r值几乎不变,溶剂渗透率增加.  相似文献   
36.
通过分离式霍普金森杆对层状千枚岩施加动态载荷,得到不同层理倾角下层状千枚岩的动态抗压强度与宏观破坏模式。采用三维激光仪获得断裂面细观形貌,引入分形几何定量计算断口面粗糙度;结合SEM观察到的微观尺度下不同层理倾角断口破坏机理,分析了不同层理倾角下层状岩石的动态破坏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动态压缩下层理弱面对岩石的抗压强度影响较大;不同层理倾角千枚岩的断口形貌分形维数随层理倾角增大呈U型变化;从强度与裂纹扩展两方面考虑层理弱面对层状岩石破坏特征的影响,对于层理倾角为0°的试样,强度由岩石基质控制,但层理弱面仍对岩石破坏的裂纹分布与走向产生较大影响;对于层理倾角为22.5°的试样,强度与裂纹走向受岩石基质与层理弱面共同控制;对于层理倾角为45°~67.5°的试样,强度与裂纹走向受层理弱面控制;而对于层理倾角为90°的试样,动态抗压强度受岩石基质的影响较大,在层理弱面较早形成纵向宏观裂纹,导致该层理弱面角度下裂纹受层理弱面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37.
38.
采用3种不同pH值的去离子水,NH4NO3和H2C2O4溶液对富锂层状正极材料Li[Li0.2Mn0.54Ni0.13Co0.13]O2进行表面化学侵蚀改性,旨在改善其整体电化学性能。ICP结果表明pH值对材料中Li的析出具有显著影响。X射线衍射(XRD)表明表面化学侵蚀对材料的结构有影响。拉曼光谱(Raman spectroscopy)表明材料表面结构发生了变化。H2C2O4溶液侵蚀过的样品的首次效率有了极大提高,但同时中值电压和循环性能显著恶化。NH4NO3溶液侵蚀过的样品的首次效率从63%提高到了85%,1C倍率下的放电比容量从149 mAh·g-1提高到194 mAh·g-1,同时保持了温和的中值电压变化曲线。通过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电化学阻抗谱(EIS)对改性机理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9.
通过采用简易温和的水热条件制备导电聚合物@镍铝层状双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CP@NiAl-LDH),构建电子/离子的高速传输纳米通道,利用SEM和XRD对复合材料结构形貌进行表征。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导电聚合物为复合材料提供一定的赝电容,促进电荷的快速转移,使CP@NiAl-LDH的电容性能得以显著提升。PPy@LDH具有最好的电容性能,在1 A·g-1的电流密度下,其比容量高达3 010.3 F·g-1,当电流密度升高到20 A·g-1时,其比电容保持率为73.1%,表现出优异的倍率性能;同时,在10 A·g-1的电流密度下10 000次充放电循环后仍具有88.8%的比容量保持率,具有优异的循环稳定性。这主要归功于NiAl-LDH与导电聚合物之间的协同增强效应。  相似文献   
40.
以末端带胺基的聚苯乙烯(PS-NH2)为引发剂,利用N-羧酸内酸酐(N-carbonyl anhydride,NCA)法制备一种刚柔二嵌段共聚物聚苯乙烯-b-聚(γ-苄基-L-谷氨酸酯)(polystyrene-b-poly(γ-benzyl-L-glutamate),PS-b-PBLG)杂化聚肽,并研究该聚肽嵌段共聚物的分子结构、热性能、液晶性与自组装形貌的溶剂效应.以氢核磁共振波谱(1H-NMR)和凝胶渗透色谱仪(GPC)表征两嵌段的摩尔比、分子量及其分布.利用示差扫描量热分析仪(DSC)与光学显微镜(POM)考察材料的热性质与液晶性.由小角X射线散射(SAXS)分析得知,两嵌段组分呈交替分布层状结构,聚肽层中α螺旋链在不同溶剂中会发生不同程度折叠;通过透射扫描电镜(TEM)清楚观察到PS-b-PBLG在1,2-二氯乙烷(EDC)中α螺旋折叠形成了条纹式层状形貌,不同于1,1,2,2-四氯乙烷(TCE)中α螺旋完全伸展形成的锯齿式层状形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