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3篇
  免费   390篇
  国内免费   787篇
化学   1138篇
晶体学   91篇
力学   392篇
综合类   30篇
数学   146篇
物理学   843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95篇
  2021年   87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99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140篇
  2013年   109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116篇
  2010年   118篇
  2009年   133篇
  2008年   120篇
  2007年   118篇
  2006年   110篇
  2005年   106篇
  2004年   102篇
  2003年   101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1.
硫化物/Ru(Ⅱ)结合物复合敏化TiO_2纳米多孔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光电化学方法研究了Cds、Pbs和RuL2(NCS)2(L=2.2′-bipydine-4.4′-dicarboxylicacid)复合敏化TiO2。纳米晶电极的光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采用复合敏化比用rul(Ⅱ)络合物单独敏化TiO2。纳米晶电极效果好,大大提高了光电转换效率.主要原因是采用复合敏化,可防止TiO2导带上由光注入产生的电子的反向转移,避免了电子的损失.  相似文献   
42.
锂离子电池凝胶聚合物电解质改性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目前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研究现状及问题出发,重点介绍了两种改性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方法。无机纳米粒子复合凝胶聚合物电解质能够降低结晶型聚合物的结晶度,提高其离子电导率,改善其力学性能和稳定性;多孔凝胶聚合物电解质能够实现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能保持较高的离子电导率和较好的机械强度及尺寸稳定性。最后,对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改性研究方向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43.
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在多孔介质中的静态吸附研究———水解度对吸附量的影响杨继萍李惠生黄鹏程(北京理工大学化工与材料学院北京10008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北京100083)关键词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水解度,多孔介质,静态吸附聚合物作为...  相似文献   
44.
以互通多孔碳(IPC)为载体,水热条件下在碳表面原位反应生成纳米结构的二氧化锰(MnO2),制备互通多孔碳/二氧化锰纳米(IPC/MnO2)复合电极材料. 采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热重分析(TGA)对其结构进行表征;采用循环伏安法、恒流充放电和交流阻抗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生成的MnO2均匀地负载在碳的表面,形成多层次结构,并且随着温度的升高IPC表面负载的MnO2由纳米颗粒变为纳米片状结构;MnO2纳米片具有典型的K-Birnessite 型晶体结构;复合物中MnO2的含量约为34%(w). 在100 ℃制备的IPC/MnO2复合材料在三电极系统中最高比电容达到了411 F·g-1;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比容量先增长后基本保持不变. 以IPC/MnO2为正极,活性炭(AC)为负极,1 mol·L-1 Na2SO4溶液为电解液组装成IPC/MnO2//AC 混合超级电容器,发现IPC/MnO2电极的电容器其电位窗口从1 V扩展到1.8 V,容量可达86F·g-1,且表现出良好的电容特性和大电流放电性能.  相似文献   
45.
以互通多孔碳(IPC)为载体,水热条件下在碳表面原位反应生成纳米结构的二氧化锰(MnO2),制备互通多孔碳/二氧化锰纳米(IPC/MnO2)复合电极材料. 采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热重分析(TGA)对其结构进行表征;采用循环伏安法、恒流充放电和交流阻抗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生成的MnO2均匀地负载在碳的表面,形成多层次结构,并且随着温度的升高IPC表面负载的MnO2由纳米颗粒变为纳米片状结构;MnO2纳米片具有典型的K-Birnessite 型晶体结构;复合物中MnO2的含量约为34%(w). 在100 ℃制备的IPC/MnO2复合材料在三电极系统中最高比电容达到了411 F·g-1;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比容量先增长后基本保持不变. 以IPC/MnO2为正极,活性炭(AC)为负极,1 mol·L-1 Na2SO4溶液为电解液组装成IPC/MnO2//AC 混合超级电容器,发现IPC/MnO2电极的电容器其电位窗口从1 V扩展到1.8 V,容量可达86F·g-1,且表现出良好的电容特性和大电流放电性能.  相似文献   
46.
锂离子电池用多孔硅/石墨/碳复合负极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两步高能球磨和酸蚀条件下制得了多孔硅/石墨复合材料,并对其进行碳包覆制成多孔硅/石墨/碳复合材料。通过TEM,SEM等测试手段研究了多孔硅材料的结构。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多孔硅/石墨/碳复合材料相比纳米硅/石墨/碳复合材料有更好的循环稳定性。同时,改变复合体配比、热解碳前驱物、粘结剂种类和用量也会对材料的电化学性能产生较大的影响。其中使用质量分数为10%的LA132粘结剂的电极200次循环以后充电容量保持在649.9 mAh·g-1,几乎没有衰减。良好的电化学性能主要归因于主活性体-多孔硅颗粒中的纳米孔隙很好地抑制了嵌锂过程中自身的体积膨胀,而且亚微米石墨颗粒和碳的复合也减轻了电极材料的体积效应并改善了其导电性。  相似文献   
47.
多孔二氧化硅中Gd3+ → Eu3+的能量传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水热反应法,获得了单掺和双掺Eu3+,Gd3+的多孔二氧化硅组装体,研究了掺杂体系的光谱特性,观察到Gd3+ → Eu3+的能量传递。分析了能量传递过程,探讨了在多孔二氧化硅中Gd3+→Eu3+的能量传递的机理,其机理主要为电偶极-电偶极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48.
纳米材料,包括尺寸为纳米量级的超细微粒?线?薄膜?量子阱和超晶格等引起了人们广泛的重视 [1,2] ?其中 , 半导体纳米微粒和由其构成的纳米固体结构开辟了材料科学研究的新领域?硫化镉 (CdS) 作为一种重要的Ⅱ - Ⅵ族无机半导体材料 , 具有独特的光电性质 , 在光电化学电池和多相光催化反应中都有广泛应用?近年来 , 已有大量关于合成 CdS 纳米结构的文献报导 [3~12] , 所采用的方法如反胶束法?单分子膜法?自组装法以及电化学沉积法等 , 其中非水电解与模板技术相结合的制备方法引起了人们高度的重视并且被广泛的采用?自从 Baranski 等在上…  相似文献   
49.
发光多孔硅由于在光电子学方面的应用前景而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1].最近多孔硅发光二极管的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2]。但是,有关多孔硅的发光机制仍然存在着争论[1,3,4],利由于消除了单晶硅衬底的影响,对脱离了硅衬底的多孔硅自支撑膜能够进行普通多孔硅所不能进行的一  相似文献   
50.
Porous anodic alumina (PAA) was used as a template to prepare Co nanowires array from 1-ethyl-3-methylimidazolium chloride ionic liquid by direct current method. The surface morphology of porous anodic alumina template was observed by field emission-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y (FE-SEM) before and after the electrodeposition of Co nanowires. The electrodeposition of Co nanowires was characterized b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and X-ray powder diffraction (XRD). TEM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o nanowire surface is coarse and porous when aqueous solution was used as electrolyte, and the Co nanowire deposited from the ionic liquid is uniform and smooth. XRD results show that the electrodeposition of Co is a mixture of crystal and microcrystal pha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