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139篇
化学   122篇
晶体学   24篇
力学   72篇
综合类   6篇
数学   9篇
物理学   16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41.
采用最大网络流量模型和Ford-Fulkerson算法思想编写的Matlab程序在计算c轴织构122型铁基超导体临界传输电流密度时表现出色。变动部分参数后,该模型和计算方法也同样适用于其它铁基超导体。这里计算了c轴织构的1111型铁基超导体在不同温度和磁场下的临界电流密度Jc,并研究了材料的相对密度对Jc的影响。  相似文献   
42.
采用波长800nm的飞秒激光对硬质合金YG6表面进行多脉冲加工,利用光学显微镜测量微凹坑损伤形貌及损伤直径,研究了飞秒激光在不同能量密度和脉冲数下硬质合金YG6的损伤阈值和损伤直径的变化规律及其损伤机制.试验结果表明:硬质合金YG6的多脉冲损伤阈值随着脉冲数增加而降低,呈现明显的累积效应.试验得到了多脉冲飞秒激光加工YG6的损伤阈值、损伤直径与脉冲数及中心能量密度的定量关系,YG6多脉冲损伤阈值主要与脉冲数相关,由单脉冲损伤阈值和累积系数共同决定,试验得到YG6单脉冲损伤阈值为1.14±0.06J/cm2,累积系数为0.84±0.02.损伤直径主要与光束中心能量密度和脉冲数相关,由光束束腰半径,单脉冲损伤阈值和累积系数共同决定.试验采用多组平均功率和脉冲数对YG6进行烧蚀,验证了单脉冲损伤阈值和累积系数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43.
何东  索红莉  赵跃  刘敏  张迎肖  叶帅  马灵姬  周美玲 《人工晶体学报》2007,36(6):1297-1300,1287
La2Zr2O7(LZO)过渡层以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以乙酰丙酮镧和乙酰丙酮锆为前驱盐,丙酸为溶剂配置前驱液,用化学溶液方法(CSD)在具有立方织构的Ni-5at%W基底上制备了LZO过渡层薄膜。研究了前驱液成分、性质以及退火温度对LZO成相以及取向的影响。用常规XRD和X射线四环衍射仪分析了LZO薄膜的相成分和织构。结果显示,在1050℃下退火可以获得强立方织构的LZO薄膜,其中(222)峰的Phi扫描半高宽值为8.95°;(400)峰的Chi扫描半高宽值为6.8°。用高分辨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观察到LZO薄膜表面均匀致密,没有裂纹和空洞。  相似文献   
44.
本文报道了一种CaO+SiO2共添加的95%氧化铝陶瓷烧结过程中表面呈现的晶粒织构生长现象:(006)晶面平行于样品表面的晶粒优先生长.对该现象的机理进行了讨论:这可能和(006)晶面形成的表面具有更低表面能有关.采用多相场模型,将表面能的差异归于自由能密度的差异中,对95;氧化铝陶瓷烧结过程中出现了表面晶粒织构生长进行了仿真研究,得到的仿真结果与个别取向的晶粒优先生长的实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45.
文南上所报道的冠醚液晶的熔点都相当高.为研究液晶冠醚的光电性质,提控离子传输性质以及它们在显示和仿生膜中的应用.我们设计并合成出了八种(3—10)低温冠醚液晶,通过无素分析,IR、HNMR和MS确证了它们的结构,由DSC和织构图(Texture)测定了它们的液晶性质。  相似文献   
46.
烯基芳香化合物作为重要的精细化学品及中间体在医药、染料、农药、香料、新型高分子材料、天然产品等化学工业领域占据显著地位.芳香化合物与烯基化合物进行反应是该化合物的经典合成方法,但其存在诸多缺陷:(1)芳环需要预活化,如卤代、三氟甲磺酸取代等;(2)产生氢卤酸和无机盐废物,污染环境;(3)原子经济性差.如何高效绿色合成烯基芳香化合物已引起国际学术界的极大兴趣.近年来发现的芳香化合物与炔的烯基化,亦称炔的氢芳化,被认为是颇具应用前景的简单、清洁、原子经济的烯基芳香化合物合成新路线.与烯基芳香化合物的经典合成路线相比,经由芳香化合物与炔的烯基化来合成该目标化合物具有如下优点:(1)芳环无需预活化;(2)不产生氢卤酸和无机盐,合成过程环境友好;(3)原子经济性好(100%).因此,采用芳香化合物与炔的烯基化路线来合成烯基芳香化合物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芳香化合物与炔的烯基化反应主要经由两种路径:(1)活化芳环,形成σ-芳基金属络合物;(2)活化炔基,形成烯基阳离子.活化芳环烯基化催化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贵金属盐、贵金属配合物或有机金属.采用贵金属或有机金属催化,活性高、选择性好,但存在价格高、多需昂贵配体、分离和催化剂回收困难、操作条件苛刻等问题,缺乏实用性.酸催化活化炔基是芳香化合物烯基化反应的另一途径.酸催化芳烃烷基化已得以广泛而深入地研究,并在化学工业中占据着突出的历史地位,但酸催化烯基化相关文献报道尚少.相对于酸催化的烷基化,烯基化面临更多挑战.尽管如此,成本低、实用性强的酸催化烯基化路线仍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极大关注.但是,仍存在腐蚀设备、污染环境、催化效率差、收率低、催化剂分离困难及炔聚合严重等不足之处.因此,开展清洁、高效、实用的新型烯基化固体酸催化剂的研究意义深远.微孔沸石分子筛克服了液体酸所固有的上述缺点,作为环境友好的固体酸催化剂在烷基化、酰基化等诸多反应中均得到了广泛应用,用于烯基化,存在底物适用范围窄、催化效率低、选择性差和炔聚合严重的问题.以介孔固体酸取代微孔沸石分子筛并结合催化剂微结构和酸性质调控,有望实现对反应底物和烯基化产品的扩散、炔的活化及芳烃与烯基阳离子之间的碰撞过程进行调控,从而解决现有固体酸催化该反应存在的问题.我们开展了芳烃与炔烃的付-克烯基化制烯基芳香化合物用硫酸化的介孔镧锆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织构和酸性质调控研究.通过介孔镧锆复合氧化物的制备过程参数,如模板剂和氨水的加入量、水热温度、水热时间的调节,来调控硫酸化的介孔镧锆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织构和酸性质,进而调控固体酸的烯基化催化性能.结果表明,介孔镧锆复合氧化物的制备过程参数对所制备的硫酸化的介孔镧锆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织构和酸性质影响显著,需要合适的模板剂和氨水的加入量、水热温度、水热时间,才能获得适宜的织构和酸性质.介孔镧锆复合氧化物的最佳制备条件为:模板剂与金属离子摩尔比0.18、氨水与金属离子摩尔比16、水热温度90oC、水热时间60 h.相对于研究组先前报道的硫酸化的介孔镧锆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经织构和酸性质调控优化的硫酸化的介孔镧锆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均得以显著提升.采用本文所构筑的固体酸催化剂,用于不同芳香化合物的烯基化,也展示出了良好的催化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具有适宜织构和酸性质的介孔固体酸用于芳香化合物与炔烃的烯基化,来制备烯基芳香化合物,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7.
掺杂聚苯胺溶致液晶相的产生和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苯胺(PAN)具有共轭结构,从理论上满足形成液晶相的基本条件[1,2].但由于聚苯胺难溶、难熔,长期以来对于聚苯胺溶液(尤其是浓溶液)或熔体的研究甚少.近年来,人们采用具有“增塑作用”的大分子功能质子酸对聚苯胺进行掺杂,获得可溶于多种有机溶剂中的掺杂态聚苯胺[3~5].然而,聚苯胺溶液的结构与性能的特点及能否产生溶致液晶相等问题目前尚未见报道.为此,我们研究了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掺杂聚苯胺在有机溶剂中形成液晶相的条件,探讨了不同掺杂方法对PAN-DBSA的溶解性及形成液晶棺的影响;采用差式扫描量热分…  相似文献   
48.
用条带织构装饰技术研究液晶全芳共聚酯B—N的取向和非取向膜董炎明(厦门大学化学系,厦门,361005)关键词共聚芳酯,条带织构,退火,取向膜,微纤全芳共聚酯B—N在分子量较高时能出现黑白相间的条带织构[1~5],但分子量低时由于极易松驰,不能用普通剪...  相似文献   
49.
报道了新型的含对甲氧基苯氧羰基偶氮苯基团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与含对甲氧基苯氧羰基苯基团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的合成及其自由基共聚合.利用1H NMR、IR、UV Vis、元素分析、GPC、TG DTA、POM及X 射线衍射等手段对偶氮单体及聚合物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表征,证明两种单体的共聚合产物为无规共聚物,而且各聚合物均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研究结果还表明,偶氮单体与聚合物在升温过程中均显示出向列相液晶织构,且聚合物的液晶相范围随偶氮含量的增加而变宽.  相似文献   
50.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vector version and tensor version of Frank distortion energy for the liquid crystal was established, through whic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rank elastic constants and the expansion coefficients of spatial derivatives for the orientational order parameter Sij of liquid crystalline polymer was obtained. Ginzberg-Landau equation for the orientational order parameter Sij was numerically solved by using the cell dynamical system, which involves a free energy functional containing Landau-de Gennes orientational free energy, Maier-Saupe anisotropic interaction free energy and Frank distortion free energy. Incase of the splay elastic constant being much lager than the bend elastic constant, the evolution process of band textures in liquid crystalline polymer during the shear relaxation and its small angle light scattering patterns were simulated. The influence of preshear rate on the band forming and band structure was investigated. It was found that the formation of longitudinal band textures is due to the much rapider longitudinal splay relaxation than the latitudinal bend relaxation, and the induced times of band forming and the characteristic length of band structure decrease with the increasing of preshear rate,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