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576篇
  免费   6077篇
  国内免费   15112篇
化学   31161篇
晶体学   943篇
力学   4490篇
综合类   1155篇
数学   8682篇
物理学   12334篇
  2024年   216篇
  2023年   935篇
  2022年   1076篇
  2021年   1160篇
  2020年   1046篇
  2019年   1045篇
  2018年   795篇
  2017年   1030篇
  2016年   1206篇
  2015年   1359篇
  2014年   2638篇
  2013年   2170篇
  2012年   2144篇
  2011年   2400篇
  2010年   2391篇
  2009年   2633篇
  2008年   2784篇
  2007年   2621篇
  2006年   2551篇
  2005年   2598篇
  2004年   2562篇
  2003年   2575篇
  2002年   2208篇
  2001年   2137篇
  2000年   1823篇
  1999年   1471篇
  1998年   1377篇
  1997年   1403篇
  1996年   1237篇
  1995年   1178篇
  1994年   1162篇
  1993年   894篇
  1992年   819篇
  1991年   811篇
  1990年   761篇
  1989年   696篇
  1988年   252篇
  1987年   179篇
  1986年   172篇
  1985年   99篇
  1984年   63篇
  1983年   59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5篇
  195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81.
在程序升温条件下 ,用DSC研究了标题化合物的放热分解反应动力学 .用线性最小二乘法、迭代法以及二分法与最小二乘法相结合的方法 ,以积分方程、微分方程和放热速率方程拟合DSC数据 .在逻辑选择建立了微分和积分机理函数的最可几一般表达式后 ,用放热速率方程得到相应的表观活化能 (Ea)、指前因子 (A)和反应级数 (n)的值 .结果表明 :该反应的微分形式的经验动力学模式函数、Ea 和A值分别为 (1-α) 0 .44、2 30 .4kJ/mol和 10 18.16s-1.借助加热速率和所得动力学参数值 ,提出了标题化合物放热分解反应的动力学方程 .该化合物的热爆炸临界温度为 30 2 .6℃ .上述动力学参数对分析、评价标题化合物的稳定性和热变化规律十分有用 .  相似文献   
82.
研究了Fe(acac)3-Al(i-Bu)3-8-羟基喹啉(acac=乙酰丙酮)催化体系催化丙烯酸丁酯(BA)聚合,考察了聚合规律,用凝胶渗透色谱研究了聚合物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动力学研究表明聚合反应对单体浓度呈一级关系,表观活化能为13.9kJ/mol.  相似文献   
83.
一类非线性微分方程的脉冲镇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一般形式的常微分系统提出了脉冲指数镇定的概念,具体研究了一类分离变量型非线性常微分方程的脉冲镇定问题,得到了该方程可脉冲指数镇定的充分判据,全文的概念及结论突出了脉冲在方程稳定性方面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84.
试探方程法及其在非线性发展方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成仕 《物理学报》2005,54(6):2505-2509
提出了一种比较系统的求解非线性发展方程精确解的新方法, 即试探方程法. 以一个带5阶 导数项的非线性发展方程为例, 利用试探方程法化成初等积分形式,再利用三阶多项式的完 全判别系统求解,由此求得的精确解包括有理函数型解, 孤波解, 三角函数型周期解, 多项 式型Jacobi椭圆函数周期解和分式型Jacobi椭圆函数周期解 关键词: 试探方程法 非线性发展方程 孤波解 Jacobi椭圆函数 周期解  相似文献   
85.
86.
该文讨论了一类非线性抛物型方程组解的性质,利用微分方程上、下解方法证明了初值适当小时,方程存在整体解;初值适当大时,解在有限时间上爆破,推广了文献[1]的结果.  相似文献   
87.
利用激光溅射 分子束的技术 ,结合反射飞行时间质谱计 ,研究了Cu+、Ag+、Au+与乙硫醇的气相化学反应。结果显示这三种金属离子与 (CH3 CH2 SH) n 反应形成一系列团簇离子M+(CH3 CH2 SH) n,且团簇离子尺寸不一样。Ag+、Au+与乙硫醇的反应还生成了 (CH3 CH2 SH) +n ,由此推测Cu+、Ag+、Au+与乙硫醇团簇的反应存在两种通道 ,一种通道是生成M+(CH3 CH2 SH) n,另一种是生成 (CH3 CH2 SH) +n 。Cu+、Au+与乙硫醇的反应还生成了M+(H2 S) (M =Cu、Au) ,但是实验中没有观察到Ag+(H2 S) ,理论计算表明Ag+(H2 S)很不稳定。另外 ,分析产物离子M+(CH3 CH2 SH) n 的强度发现 ,n =1~ 2之间存在明显的强度突变现象  相似文献   
88.
刘树新 《中国物理 C》2005,29(9):871-874
通过系统研究A~190区超形变核中转动带的转动惯量、角动量顺排、旋称分裂随转动频率的变化规律, 结合我们用处理对力的粒子数守恒方法的计算结果, 对A~190区所有转动带的组态结构给出了一个整体的描述. 绝大多数超形变带都建立在强耦合轨道上, 例如中子[512]5/2, [624]9/2. 少数超形变带则建立在高j闯入轨道上, 即中子[761]3/2, [752]5/2. 根据我们提出的组态结构所进行的理论计算结果表明, A~190区所有转动带的一般行为、反常变化和带交叉都得到了满意的解释.  相似文献   
89.
本文给出了黑蝉辅助发声器的动力学特性,揭示了发音肌收缩运动的颤动特性。音盖、鼓盖和褶膜的每个振动周期都由与每个单音节的调幅脉冲列(AMPT_(1-3))相对应的子振动(SGV_(a-b,c))组成。与背部振动相比较,SGV_(a-c)具有调音功能的副频带。连续鸣叫时共鸣腔内的气压变化和两侧气门的气流速度分别约7.94—15.88Pa和0.59—0.84cm~3/s,腹部运动时分别增大约7倍和2.6倍。发音肌收缩到临界发声状态产生颤动,同时激励发声膜和调声板-膜产生AMPT_(1-3)和SGV_(a-c)。  相似文献   
90.
黄志刚 《数学杂志》1989,9(3):315-326
本文同时应用函数,推广了的Gronwall—Bellman不等式以及类似于文[1]引理3的方法,讨论了二类非线性中立型系统的稳定性,得到了仅依赖于方程系数的简单代数判据,推广了文[5]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