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38篇
  免费   1716篇
  国内免费   2333篇
化学   3130篇
晶体学   576篇
力学   32篇
综合类   67篇
数学   7篇
物理学   2975篇
  2024年   85篇
  2023年   197篇
  2022年   215篇
  2021年   208篇
  2020年   199篇
  2019年   228篇
  2018年   190篇
  2017年   229篇
  2016年   220篇
  2015年   237篇
  2014年   397篇
  2013年   426篇
  2012年   330篇
  2011年   331篇
  2010年   339篇
  2009年   315篇
  2008年   313篇
  2007年   258篇
  2006年   267篇
  2005年   200篇
  2004年   224篇
  2003年   203篇
  2002年   175篇
  2001年   189篇
  2000年   141篇
  1999年   106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96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75篇
  1994年   69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53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11.
李彬  白玉白 《应用化学》1994,11(1):67-71
以Mg(NO3)2,Ca(NO3)2,Eu(NO3)3,Bi(NO3)3和Si(OC2H5)4为反应物,采用溶胶-凝胶法,在比较低的温度,首次合成0.701molMgO-0.175molCaO-1.25molSiO2:0.06molEu^3+,0.002molBi^3+(加入Li^+作为电荷补偿剂)发光体,得到了最佳合成条件,研究了由溶胶向凝胶转变和凝胶向发光晶体的转变过程,探讨了发光体在不同激光  相似文献   
112.
聚苯胺的化学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本工作利用化学方法合成了具有较高电导率的聚苯胺.研究了聚合条件如反应介质的pH值,不同种类的酸及其浓度,氧化剂的用量对聚合的影响.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DSC等方法表征了所得的聚合物,并研究了该聚合物的掺杂反应.  相似文献   
113.
以LiOH·H2O,Al2O3和Co3O4为原料,微波加热合成Li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AlxCo(1-x)O2.通过XRD测试表征了不同Al加入量时合成产物的晶体结构,确定当x≤0.4时,产物为单一相层状结构.计算了不同x时LiAlxCo(1-x)O2的晶胞参数,随着x的增大,a值减小,c值增大.对合成LiAlxCo(1-x)O2样品进行DSC—TGA测试,结果表明,当x不同时,合成样品的热稳定性不同.SEM测试表明,合成晶体粒度较均匀,粒径在5μm左右.电化学测试表明,LiAl0.2Co0.8O2的电化学性能最好,首次循环放电容量为127mAh/g,多次循环容量损失率小于LiCoO2.  相似文献   
114.
尖晶石LiMn_2O_4的多元掺杂改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唐致远  冯季军  徐国祥 《化学学报》2003,61(8):1316-1318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多元复合掺杂改性的尖晶石型锰酸锆正极材料,用X射 线衍射法对材料进行了表征,表明所得材料均呈现良好的尖晶石的结构,通过充放 电测试,发现其中LiMn_(1.93)Co_(0.02)Cr_(0.02)Al_(0.02)La_(0.01)O_4和 LiMn_(1.93)Co_(0.02)Cr_(0.02)Al_(0.02)-Zr_(0.01)O_4的循环性能有了很大程 度的改善,循环50次后仍能保持94%和91%的容量。  相似文献   
115.
N掺杂可见光化催化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N-doped, yellow colored titanium oxide photocatalysts were prepared with Ti(SO4)2 and NH4HCO3 as precursors by precipitation method. The photocatalytic ability under the irradiation of UV or visible light for the catalysts prepared was studied by degradation of styphnic acid. The materials were characterized by EDS, XRD, FTIR, UV-Vis DRS, and XP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hotocatalytic ability of catalysts is improved, especially the ability of visible light response. The results of UV-Vis DRS show that the response wavelength range of N-dopped nitrogen is red shifted, the absorption region is expanded to 476 nm.  相似文献   
116.
显微共焦拉曼光谱研究电化学合成聚苯胺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显微共焦拉曼技术被用来研究电化学合成的聚苯胺(PANI)膜. 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激发光聚焦深度,聚苯胺膜的拉曼光谱有明显变化.从而反映出聚苯胺膜的掺杂程度在膜生长过程中随膜厚度的增长而增加. 并由X射线电子能谱(XPS)和紫外吸收光谱(UV)分析证实.  相似文献   
117.
曹镛  郭可珍  钱人元 《化学学报》1985,43(5):425-432
用 X 射线光电子能谱法对四氯化铂(PtCl_4)及铂氯酸(H_2PtCl_6·6H_2O)掺杂聚乙炔进行了研究.发现Pt4f 与 Cl2p 谱峰均由相距约1.5eV 的两组峰组成.Pt4f 高结合能端的组份可指认为四价铂,而低结合能端的组份为二价铂.对 Pt4f 及 Cl2p 峰积分强度的分析表明,对二价铂有:[Cl]/[pt~(2 )]=2,对四价铂有:[Cl]/[pt4~ ]=6.C 1s 峰也由两个分离约1eV 的峰组成,高结合能端的强度随掺杂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这些结果说明铂盐掺杂聚乙炔通过由高分子链向掺杂剂的电荷转移而使部份高分子链被氧化,部份四价铂盐被还原成 PtCl_2.透射电镜形态观察及选区电子衍射证明膜上存在 PtCl_2的聚集.电荷转移链段在高分子链上的分布是无规的.并由此估计了电荷转移链段上每个碳原子的电荷约为 0.2|e|.由以上结果我们推断 PtCl_4与 H_2PtCl_6·6H_2O 的电荷转移过程可由下式表达.对 PtCl_4 掺杂:2PtCl_4 2e→PtCl_6~(2-) PtCl_2对 H_2PtCl_6掺杂:2H_2PtCl_6 2e→PtCl_6~(2-) PtCl_2 4HCl这两种掺杂剂的对阴离子均是 PtCl_6~(2-)离子.  相似文献   
118.
本文系统制备了980nm半导体崩浦的应用于1.54μm波段微片激光器的高Er^3 /Yb^3 共掺杂的氟铝酸盐玻璃。通过玻璃的吸收光谱,发射光谱和上转换荧光光谱的测试,对其光学性质、浓度淬灭及其淬灭机制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当玻璃中Er^3 离子掺杂浓度低于10mol%的情况下,浓度淬灭现象较弱,Er^3 /Yb^3 共掺杂的氟铝酸盐玻璃在由于Er^3 离子^4 I13/2→4^I 15/2跃迁所引起的1.54μm波段的发射强度比Er^3 单掺杂的氟铝酸盐玻璃中的荧光强度要强。在Er^3 离子掺杂浓度高于10mol%的情况下,由于Er^3 与Yb^3 之间的反能量转移过程,Er^3 /Yb^3 共掺杂的氟铝酸盐玻璃的1.54μm波段的荧光浓度淬灭效应比Er^3 离子单掺杂的情况下明显。在Er^3 离子掺杂浓度小于10mol%的情况下,实验中发现可获得1.54μm波段高发射效率的Er^3 与Yb^3 离子最佳摩尔浓度掺杂比例约为1:1。  相似文献   
119.
Pt/Au双金属纳米粒子的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Poly (N-vinyl-2-pyrrolidone)-protected Pt/Au bimetallic nanoparticles were obtained by reducing the mixture of HAuCl4 and H2PtCl6 with sodium borohydride. UV-vis spectra, transmission electronic microscopy and X-my diffraction reveal that the prepared bimetallic nanoparticles are of alloy structure.  相似文献   
120.
利用CASTEP软件包采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研究了过渡金属Mo掺杂Fe_3O_4(111)Fe_(tet)表面对Hg~0、HgCl和HgCl_2的吸附特征,分析了Mo掺杂前后Fe_3O_4(111)Fe_(tet)表面上不同汞物种的吸附形态。结果表明,Mo掺杂Fe_3O_4(111)Fe_(tet)表面对HgCl和HgCl_2为化学吸附,而对Hg~0的吸附为物理吸附;与纯净表面相比,HgCl在Mo原子掺杂表面上的吸附能提高了40%-66%。HgCl_2在纯净Fe_3O_4(111)Fe_(tet)表面形成"M"形结构;而掺杂Mo原子后,由于Cl原子与Mo原子之间更强的相互作用,使得HgCl_2发生了完全解离,两个Cl原子分别与Mo原子和Fe原子成键吸附在表面,Hg脱附。相关研究结果可为脱除燃煤烟气中的汞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