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49篇
化学   178篇
晶体学   4篇
力学   3篇
综合类   5篇
数学   22篇
物理学   11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建立以NH4NO3为流动相,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HPLC–ICP–MS)技术测定印刷油墨中可迁移的Cr(Ⅲ)和Cr(Ⅵ)的方法。样品以0.07 mol/L的pH 1.1~1.3盐酸溶液为萃取剂,于(937±2)℃水浴振荡萃取1 h,然后静置1 h,用0.45μm过滤头过滤后取1.0 mL滤液,加入1.0 mL 0.07 mol/L氨水及8.0 mL缓冲液在50℃水浴中静置50 min,取出样品溶液,冷却至室温后用HPLC–ICP–MS仪分析测试。Cr(Ⅲ)和Cr(Ⅵ)的质量浓度在0.04~0.20μg/L范围内与色谱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1和0.999 8,方法检出限分别为0.007 mg/kg和0.002 mg/kg。加标回收率为88.2%~114.6%,Cr(Ⅲ)和Cr(Ⅵ)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7%和3.5%(n=10)。该方法快速、准确,适用于测定基体复杂的油墨中可迁移Cr(Ⅲ)和Cr(Ⅵ)。  相似文献   
42.
 介绍了快上升前沿电磁脉冲的特性,用传输线法分析了孔阵矩形腔屏蔽效能的基本原理。将基本公式作进一步修正,使其能计算矩形腔内装有印刷电路板(PCB)的情形。对修正的传输线模型计算公式进行了扩展,使之能计算任意极化方向时的情况。计算和仿真结果表明: 当频率低于主谐振频率时,测量点离孔阵越近,屏蔽效能越差,同时低频段的屏蔽效能比高频段的要好;孔阵的屏蔽效能比相同面积单孔的要好;装有PCB腔体的屏蔽效能比空腔的要好,这在谐振区域内尤为突出;PCB板尺寸越大,屏蔽效能越好;屏蔽效能随极化角度的递增而增加;屏蔽体越小,屏蔽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43.
制备了一种新型碳纳米管浆料,并总结了一套阴极制作工艺.实验表明,质量比约为10%的纯化碳纳米管、5%的纳米金属粉末和有机材料混合形成的印刷浆料,其阴极具有较好的发射均匀特性.在浆料制备过程中通过加入表面活性剂使碳纳米管分散更加均匀.用丝网印刷技术制作阴极,并用机械刀刻的办法制作阴、栅两极之间的沟槽,经烧结后分析阴极膜的电阻率和粘附性随阴极材料组分和制作工艺的变化关系,确定较为合适的升温曲线及丝网目数,阴极碳纳米管的均匀性、导电性的提高改善了发射均匀性.该阴极开启场为2.5 V/μm,在电场强度为3.3 V/μm下,阳极电流为5.6 μA,场发射电流稳定,波动小于5%.  相似文献   
44.
半色调双面图像的色彩预测Clapper-Yule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逸新  臧冬娟  葛惊寰 《光子学报》2008,37(10):2124-2127
为了准确地预测印刷图像的光谱反射率,在假定油墨是非散射介质以及油墨的折射率与纸张的折射率近似相等的近似下,利用考虑光在纸基内多次内反射的Clapper-Yule理论和描述多重内反射的网状结构分析模型,建立了同色不同加网周期双面墨像的光谱反射色彩预测模型.同时给出了包含纸基的向下体反射和反面纸基-空气构成界面定向反射作用的单面墨像Clapper-Yule色彩预测修正新模型.  相似文献   
45.
为提升n型叉指背接触(IBC)太阳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采用丝网印刷硼浆和高温扩散的方式形成选择性发射极结构,研究了硼扩散和硼浆印刷工艺对电池发射极钝化性能和接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硼扩散沉积时间和退火时间一定的条件下,硼扩散通源(BBr3)流量为100 mL/min,沉积温度为830 ℃,退火温度为920 ℃时,发射极轻掺杂(p+)区域的隐开路电压达到710 mV,暗饱和电流密度为12.2 fA/cm2。发射极局部印刷硼浆湿重为220 mg时,经过高温硼扩散退火,重掺杂(p++)区域的隐开路电压保持在683 mV左右,该区域方块电阻仅46 Ω/□,金属接触电阻为2.3 mΩ·cm2. 采用该工艺方案制备的IBC电池最高光电转换效率达到24.40%,平均光电转换效率达到24.32%,相比现有IBC电池转换效率提升了0.28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46.
制备了对氨基苯硼酸修饰的磁性纳米粒子,其与血液中的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结合,通过网状玻璃态碳(RVC)电极的磁性区域后,可实现与未糖基化的血红蛋白分离。通过壳聚糖(CS)、正硅酸乙酯(TEOS)和碳纳米管构成的溶胶-凝胶膜修饰丝网印刷电极对血红蛋白进行电化学检测,从而建立了一种用于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的新方法。在0.10 V电位下,丝网印刷电极的电量与Hb A1c和Hb的浓度有较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分别为6 mg/m L和0.05 mg/m L。该方法电极制作简单,有较好的重现性和稳定性,且能有效排除抗坏血酸(AA)、尿酸(UA)等的干扰,已成功应用于实际样品中Hb A1c的检测。  相似文献   
47.
彩色半色调墨点边缘羽化的Clapper-Yule扩展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墨点边缘发生羽化现象(非二值理想墨点)对印品光谱反射率的影响,为色彩预测模型的理论研究提供一个新的思路。采用二维高斯函数模拟墨点表面的形态,利用多重积分计算出墨点羽化后的体积,根据体积的恒常性即羽化前后墨点体积相等,推导出含边缘坡度因子σ的网点面积率以及含墨层相对厚度因子的油墨透射率,由此建立了一个Clapper-Yule扩展模型。模型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墨点边缘油墨铺展所导致的网点物理扩大,增加了油墨对光的吸收,从而降低了最终的光谱反射率。采用Clapper-Yule分程模型对颜色进行预测时需考虑墨点边缘羽化所带来的物理网点扩大,该模型适用于彩色半色调印品的颜色预测与控制。  相似文献   
48.
《化学通报》2014,(1):18+70
<正>为促进国内外的学术交流,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出审字[2013]449号文件批复,同意本刊的文种由汉文变更为中英文。现向国内外广大作者征集英文稿件。1自2013年下半年起,本刊将在"进展评述"、"研究论文"和"研究简报"3个栏目中陆续开始增加刊登以英文撰写的论文。2"进展评述"的英文论文应以对作者本人及所在课题组的工作的总结和评述为主,而不接收文献总结性质的论文;"研究论文"和"研究简报"栏目的要求与本刊中文稿件相同。  相似文献   
49.
印刷有机电子技术是基于印刷原理的有机电子器件制造技术,是指将有机电子材料配制成功能性油墨,用印刷方式来制造电子器件与系统的方法,其发展涉及到材料化学、微电子学等多个学科方面的知识。其独特的制造方式和器件形态具有柔性、低成本、大面积制造等优势,并且与传统硅基电子器件在应用场合上形成了互补,在生物传感、电子皮肤、柔性显示等领域展示出优势。为了及时跟进这一快速发展的领域,对领域的发展有宏观的把握,本文从印刷技术和电路系统的角度进行了全面概述,介绍了喷墨打印、丝网印刷和转印印刷印刷技术和基于印刷技术制备的有机数字电路(反相器、与非门、环形振荡器、D触发器),以及实现功能化的印刷电子应用(RFID、电子皮肤、OLED显示驱动背板等);最后,对本领域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做了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50.
喷墨打印镉基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LEDs)有望应用于大尺寸全彩显示面板且具有材料利用率高的特点而广受关注。但目前喷墨打印器件效率远低于旋涂制备的同结构器件,针对这一问题,本文研究了在PVK空穴传输层上喷墨打印绿光量子点器件及量子点墨水溶剂对传输层界面的影响。研究发现,喷墨打印过程中的层间互溶是影响器件效率的关键,在采用正交溶剂结合喷墨工艺优化实现了高质量的膜层与界面后,获得了6.3%的喷墨印刷绿光QLEDs外量子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