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9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156篇
化学   354篇
晶体学   4篇
力学   57篇
综合类   44篇
数学   279篇
物理学   14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01.
建立了一类具有分布时滞和非线性发生率的SIR媒介传染病模型,分析得到了决定疾病是否一致持续存在的基本再生数.而且当基本再生数不大于1时,疾病最终灭绝;当基本再生数大于1时,模型存在惟一的地方病平衡点,并且疾病一致持续存在于种群之中.通过构造Lyapunov泛函,证明了在一定条件下地方病平衡点只要存在就全局稳定.同时指出了证明地方病平衡点全局稳定时可适用的Lyapunov泛函的不惟一性.  相似文献   
802.
朱维菊  高华  李村  吴振玉  方敏 《应用化学》2012,29(2):180-185
采用双氨基硅烷偶联剂KH-792对盐酸改性凹凸棒土(HATT)进行改性,使用FTIR、TGA、DSC、XRD和BET等对目标产物(KHATT)进行了表征。 研究了KHATT对模拟水样中Cr(Ⅵ)的吸附性能,系统考察了模拟水样中Cr(Ⅵ)的初始浓度、pH值、吸附时间及KHATT用量等因素对Cr(Ⅳ)去除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KHATT用量为3 g/L、吸附时间为40 min、pH值为5.5的条件下,KHATT对Cr(Ⅵ)的去除率最高,达85.15%;且KHATT经再生后第4次的吸附量仍可达到第1次吸附量的90%以上。 对吸附的过程和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03.
活性炭对乙酸乙酯的吸附和再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宝  刘志广  王新平 《应用化学》2009,26(3):337-341
研究了活性炭的孔结构和表面化学性质及水蒸气存在对活性炭吸附乙酸乙酯的影响. 结果表明,活性炭的微孔(<1.70 nm)结构特征是活性炭吸附乙酸乙酯的主要因素,其表面性质对乙酸乙酯的吸附没有明显影响. 40 ℃下,具有丰富微孔的椰壳活性炭AC和Y2在乙酸乙酯入口体积分数为0.30%时,对乙酸乙酯的饱和吸附量分别为0.31和0.28 g/g. 在相对湿度低于40%时,活性炭对乙酸乙酯的饱和吸附量仍可达干燥条件下相应值的90%. 在180 ℃加热时可将吸附在活性炭上的乙酸乙酯有效地回收. 活性炭的吸附性能不受再生气体中所含少量O2的影响. 活性炭经6次再生循环使用,未发现其对乙酸乙酯的吸附性能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804.
蒋伏广  姚晋荣  陈新  邵正中 《化学学报》2009,67(14):1675-1679
详细研究了不同浓度的聚丙烯酸(分子量为2000, PAA-2k)和镁离子对碳酸钙在再生丝素蛋白(RSF)膜表面结晶的影响. 发现单独采用PAA-2k时, 碳酸钙主要以方解石形式在RSF膜表面沉积成膜; 若加入一定量的镁离子参与共同调控, 碳酸钙则有可能在RSF膜表面形成以文石为主的连续薄膜, 进而得到了具有类珍珠质结构的层状RSF/文石复合材料. 我们认为, 吸附在RSF膜表面的PAA对碳酸钙成核诱导作用及其溶液中PAA对碳酸钙结晶抑制作用共同导致RSF膜表面碳酸钙薄膜的形成.  相似文献   
805.
游敏  聂德新 《力学学报》2010,18(4):470-476
大型、特大型岩质滑坡,因其体积大,范围大,且多位于高山峡谷地区,用勘探方法虽能较准确的查明滑带的位置、形态,但因极恶劣的地形条件,绝大部分在初步研究阶段,由于缺少勘探资料而不能确定滑面位置,因而也难以获得滑面的强度参数。本文从大型岩质滑坡形成的初始环境地质条件:地形条件,地貌条件,岩性条件,构造条件,河流形态,斜坡坡体结构和变形破坏特征,结合滑坡形成后的形态特征,以反馈研究的方式,分析确定大型岩质滑坡滑面的位置及形态特征,在获得滑坡滑面位置的基础上,分析、计算滑面上覆岩体重量在滑面上产生的正应力(压应力);在获取部分滑带土的基础上,用滑坡体重力在滑面上产生的正应力,以重力压密原理在室内开展相匹配的试验,进而获得各地段相应的物理指标,在室内开展相匹配的强度试验,获得强度参数,建立滑带土孔隙比、含水量与摩擦系数、内聚力的关系,用试验获得的关系式,结合重力压密试验得到的不同部位的含水量,去分析、研究滑面的强度参数,采用传递系数法、摩根斯坦法开展相应的稳定性分析,得到的稳定性系数均大于12,与滑坡当前的变形动态较吻合。  相似文献   
806.
可吸收引导组织再生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导组织再生膜(guided tissue regeneration membrane, GTRM)由于能使组织修复再生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而广泛应用于各种软硬组织的修复与再生研究及临床医学中。GTRM分为不可吸收与可吸收GTRM,与不可吸收GTRM相比,由于可吸收GTRM越来越多的优点而备受关注。本文阐述了几种常见的可吸收GTRM材料(以胶原为代表的天然生物材料,以聚酯为代表的合成高分子材料和以羟基磷灰石为代表的可降解无机物材料)及其可吸收GTRM在骨缺损、创伤敷料以及防黏连等领域中的主要应用进展,重点综述了可吸收GTRM的主要制备方法--静电纺丝、溶剂浇铸、相转化及其优缺点。  相似文献   
807.
808.
改进的物理粘性SPH方法及其在溃坝问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亚伟  强洪夫 《计算物理》2012,29(5):693-699
在低雷诺数物理粘性SPH方法基础上引入再生核粒子法进行密度重构,既避免了用人工粘性所导致的数值耗散问题,又提高了低雷诺数物理粘性SPH方法的数值稳定性;以溃坝问题为例,对比分析低雷诺数物理粘性SPH方法和本文方法的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可有效消除数值不稳定,压强和速度分布更加光滑,粒子秩序更好,可应用于雷诺数较高或粘性不可忽略的流动问题.  相似文献   
809.
采用具有单分散性、 平均粒径分别为(200±0.5) nm和(6.5±0.5) nm的Fe3O4纳米微球和CuFeS2纳米晶与生物质废弃物复合制备出Fe3O4/CuFeS2/生物质复合降解柱. 该降解柱能高效处理有机染料亚甲基蓝(MB)和罗丹明B(RhB), 降解率超过90%. CuFeS2中的Cu+能显著促进芬顿反应, 而Fe3O4较强的磁性有利于催化剂的回收. 更重要的是, 再生后的复合柱对有机染料的降解率没有明显降低, 仍可达90%以上. 此外, 该降解柱可充分利用生物质废弃物, 解决其回收利用的难题.  相似文献   
810.
鸡蛋膜(EGM)是一种天然的生物材料, 被作为烧伤或损伤皮肤修复的敷料或绷带进行研究. 经脱细胞处理后的人羊膜(dHAM)对皮肤组织的再生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考虑到羊膜和鸡蛋膜二种材料的相似性, 将羊膜和鸡蛋膜在对皮肤伤口修复的作用方面进行检测和对比. 以SD雄性大鼠为实验动物, 在动物背上做好全层皮肤缺损的模型, 然后对伤口分别进行消毒、EGM或者dHAM覆盖, 最后再覆盖上医用纱布, 同时, 以同样的伤口但只作医用纱布覆盖的动物作为对照, 在伤口外观、尺寸随时间变化及血液白细胞检测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发现与对照组相比, 分别用EGM和dHAM处理的动物伤口尺寸变小更快、动物体内白细胞(WBC)值更小、恢复到基础值也更快. 因此得出结论: 在21d的实验周期内, 大鼠缺损的皮肤都基本得到修复, 羊膜和鸡蛋膜处理的伤口修复显著优于对照组动物, 但EGM和dHAM两者之间未发现显著差异. 这些信息对于深入研究皮肤再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