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32篇
  免费   2033篇
  国内免费   2433篇
化学   3355篇
晶体学   603篇
力学   67篇
综合类   114篇
数学   442篇
物理学   3717篇
  2024年   94篇
  2023年   228篇
  2022年   224篇
  2021年   262篇
  2020年   225篇
  2019年   261篇
  2018年   215篇
  2017年   253篇
  2016年   259篇
  2015年   288篇
  2014年   499篇
  2013年   478篇
  2012年   384篇
  2011年   399篇
  2010年   400篇
  2009年   388篇
  2008年   399篇
  2007年   366篇
  2006年   333篇
  2005年   269篇
  2004年   269篇
  2003年   265篇
  2002年   217篇
  2001年   227篇
  2000年   180篇
  1999年   161篇
  1998年   96篇
  1997年   109篇
  1996年   82篇
  1995年   84篇
  1994年   95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69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51.
利用CASTEP软件包采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研究了过渡金属Mo掺杂Fe_3O_4(111)Fe_(tet)表面对Hg~0、HgCl和HgCl_2的吸附特征,分析了Mo掺杂前后Fe_3O_4(111)Fe_(tet)表面上不同汞物种的吸附形态。结果表明,Mo掺杂Fe_3O_4(111)Fe_(tet)表面对HgCl和HgCl_2为化学吸附,而对Hg~0的吸附为物理吸附;与纯净表面相比,HgCl在Mo原子掺杂表面上的吸附能提高了40%-66%。HgCl_2在纯净Fe_3O_4(111)Fe_(tet)表面形成"M"形结构;而掺杂Mo原子后,由于Cl原子与Mo原子之间更强的相互作用,使得HgCl_2发生了完全解离,两个Cl原子分别与Mo原子和Fe原子成键吸附在表面,Hg脱附。相关研究结果可为脱除燃煤烟气中的汞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2.
以TX-100/正己醇/环己烷组成的反相微乳液为媒介,采用反相微乳 共沉淀法制备系列金属掺杂的六铝酸镧催化剂。用BET、XRD进行物性表征, 以甲烷燃烧为探针反应考察了催化剂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反相微乳液合成催化剂的最佳成晶温度可降至1100℃。 LaMx Al12-x O19-α 中M的最佳掺杂数为1(x1)。单金属Mn的存在可以降低甲烷的起燃温度,使催化剂具有良好的低温活性;单金属Fe掺杂的六铝酸镧催化剂具有较低的完全转化温度;而Fe、Mn共同掺杂的LaMnFeAl-10O19-α催化剂具有低、高温活性和高温稳定性。100h稳定性运转的转化率始终保持在99.7%,无失活现象。  相似文献   
153.
A series of Ti/Mg supported catalysts are prepared by using ball-milled mixtures of MgCl2-ethanol adducts and NaCl as supports, and 1-hexene polymerizations catalyzed by the novel catalysts are studied. It is found that the molecular weight distribution of poly(1-hexene) becomes apparently narrower when catalysts with doped supports are used, indicating that changing the structure of the support is an effective way to regulate the active center distribution of heterogeneous Ziegler-Natta catalyst.  相似文献   
154.
采用Instron3211型毛细管流变仪研究了PEA/PET共混物的流变性能,据此探讨共混物熔体的可纺性,讨论了共混物配比与复合纤维力学性能的关系,并且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研究纤维的结构。结果表明,共混物的表观粘度低于PET的粘度,当PEA为10%,共混物的表观粘度达到最小值;且PEA含量低于10%时,共混物的可纺性即,表现出良好的原位增强效果。  相似文献   
155.
156.
以ZnO纳米柱阵列为模板,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TiO2/ZnO和N掺杂TiO2/ZnO的复合纳米管阵列. 扫描电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光谱(UV-Vis)的结果表明: 两种阵列的纳米管均为六角形结构, 直径约为100 nm, 壁厚约为20 nm; 在N-TiO2/ZnO复合纳米管阵列中, 掺入的N离子主要是以N-Ox、N-C和N-N的形式化学吸附在纳米管表面, 仅有少量的N离子以取代式掺杂的方式占据TiO2晶格O的位置; 表面N物种形成的表面态能级和取代式掺杂导致带隙的窄化, 增强了纳米管阵列的光吸收效率, 促进了光生载流子的分离. 光催化实验结果表明, N离子的掺杂有利于N-TiO2/ZnO复合纳米管阵列光催化活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7.
掺杂Y^3+的锂锰尖晶石的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采用流变相反应法合成了掺杂稀土钇离子的锂锰尖晶石LiYxMn2-xO4,并对其 结构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当掺入的Y^3+的含量较低(x≤0. 02)时,得到的产物能保持完整的尖晶石结构,并表现出极佳的电化学性能。Y^3+ 的掺入使材料的循环稳定性能大幅度提高,而这种提高是源于Y^3+对尖晶石结构的 稳定作用。电极材料LiY0.02Mn1.98O4显示了最优的电化学性能,在0.2℃放电速率 下,其初始放电容量为118mA·h·g^-1,100次循环后仍能保持初始容量的98%。  相似文献   
158.
IntroductionIn intermediate-temperature solid oxide fuel cells(SOFCs),doped ceria with a fluorite structure anddoped lanthanum gallate(LSGM)with a perovskitestructure are commonly used as electrolyte materials.However,the former easily exhibits an electro…  相似文献   
159.
建立了Eu^2^+离子f→f跃迁发射产生的判据运用这-判据预测, 设计并合成了近四十种掺Eu^2^+的复合氟化物, 在这些基质中均观察到Eu^2^+的f-f跃迁尖峰发射。本文对所提供的判据从化学键性质和晶场效应方面作了简要解析, 并对判据的运用条件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0.
乙醇对超临界CO2中乙酰乙酸乙酯异构化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临界流体(SCF)是物质所处的温度和压力同时高于其临界值时的流体.在超临界体系中存在特殊的分子间相互作用,从而使其具有诸如高压缩性、高扩散系数、强溶剂化力等许多独特的性质.在超临界流体研究领域引起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是共溶剂效应(cosolventeffect),即在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