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0篇
  免费   244篇
  国内免费   336篇
化学   399篇
晶体学   29篇
力学   641篇
综合类   25篇
数学   158篇
物理学   488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103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6 毫秒
101.
杨逸峰 《数学通报》2004,(11):36-37
上海市新编数学课本中提出:“要确定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要举出一个满足命题条件,而不满足命题结论的例子就行了.”这在数学中称为举反例.  相似文献   
102.
焦散线法及其与应力“解冻”相结合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地阐述了焦散线法原理,对焦散线的形成作了说明,简述了焦散线法在平面问题中的应用,结合笔者研究工作介绍了将焦散线法拓广应用于三维问题的关键技术和实例。  相似文献   
103.
受力分析对于中学生来说是一种非常抽象的思维分析,也是初高中物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于较为复杂、运动状态不是很清晰的物理过程,运用“假设法”和已知事实进行逆向推理分析,可以有效解决一些复杂受力分析问题.  相似文献   
104.
为使弹性摩擦问题的线性互补法得到收敛性保证,提出一个摄动原理,证明了通过“摆脱摄动误差”可得到原离散模型的精确解。  相似文献   
105.
相变材料接触熔化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有关相变材料接触熔化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全面的综述, 内容包括:封闭空间的接 触熔化、围绕热源的接触熔化、滑动接触熔化、滚动接触熔化、冰的压力熔化、接 触熔化的量级分析与修正、由液体边界层内的热扩散引起的熔化、不连续接触点上 熔化与润滑、固体内部传热的影响、玻璃的软化与接触熔化.  相似文献   
106.
八节点等参元滑动接触算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认为采用八节点等参元计算滑动接触问题时,往往存在较大的接触应力计算误差的主要原因在于这种单元具有两种不同的节点。为此,本文提出了双模拟接触边界法,即分别采用两种不同的节点,形成两个模拟接触边界,并限制“从接触边界”上的节点只能和“主接触边界”上其同类节点形成的模拟接触边界形成接触关系,从而有效的减小了采用八节点等参元计算滑动接触问题时的误差。  相似文献   
107.
多体无摩擦弹性接触问题的罚有限元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弹性接触问题属于局部非线性问题,这是由于系统的接触状态不能事先确定而引起的。一般用有限元法进行求解时,首先要假定接触区域,然后根据接触定解条件来建立系统的刚度方程,由此可解出各节点的位移分量并计算出各接触节点的法向力  相似文献   
108.
运用改进的数值方法求得了与实验结果相符的等温有限长直母线滚子的弹流数值解,与无限长线接触弹流结果相比较,揭示了润滑状态下滚子摩擦副的边缘效应和端泄对油膜分布的影响,在低速和重载时滚子的两端都几乎不能形成全膜润滑,因而有必要通过修形消除滚子端部的边缘效应.  相似文献   
109.
虚边界元法的应用及其求解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由弹性力学问题的虚边界元方法出发,给出若干算例,对基在接触,塑性,蠕变等非线性问题中的应用,做了进一步探讨,提出了相应的求解方案。  相似文献   
110.
为更加准确地描述机械磨削表面的接触刚度,本文在现有统计分析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粗糙表面接触模型。模型针对接触表面微凸体形貌,将原有的球体假设采用cos函数曲线回转体代替,在假设形貌的基础上重新解算了微凸体弹塑性变形的临界压入深度,推导出了接触区域真实接触压力与接触刚度关系表达式。通过数值仿真方法得到了不同塑性指数下平均距离、接触刚度与接触压力之间的变化关系。对比结果显示,随着塑性指数的增大,本文模型的平均距离与球形模型的平均距离之间的差值逐渐增大。在接触刚度方面,本文模型相比球形模型更加贴近实验结果,并且随着塑性指数的增加,球形模型与本文模型之间的差值越来越大。本文模型结果与实验数据的相对偏差能够控制在5%以内,从而验证了本文模型的正确性,为更加准确地描述磨削表面零件的接触行为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