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6篇
化学   120篇
综合类   2篇
物理学   8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乙酰胆碱酯酶催化水解产物的电化学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乙酰硫代胆碱水解产物硫代胆碱在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以乙酰硫代胆碱作底物,在一定条件下乙酰胆碱酯酶催化底物水解,生成电活性物质硫代胆碱。利用循环伏安法和线性扫描伏安法研究了酶催化水解产物硫代胆碱在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在0.1mol/L的B-R缓冲溶液(pH7.0)中,硫代胆碱有一灵敏的氧化峰,峰电位EP=0.32V(vs.SCE);该体系属具有吸附性的不可逆过程。实验测得电子转移数为2,电极反应速率常数k=0.29s-1。  相似文献   
82.
通过分子对接、分子动力学(MD)模拟以及成键自由能分析方法,从原子水平上模拟研究了3种1,7-二氮杂咔唑衍生物(分别记为M1、M2和M3)与ACh E的结合模式及相互作用机理,分析和讨论了研究体系的静电相互作用和范德华相互作用(vd W)。用MM-PBSA方法计算的3种抑制剂与ACh E之间的结合自由能与抑制剂的实验生物活性数据(IC50值)相对应。分析结果表明,残基S286与抑制剂之间形成的氢键作用有利于抑制剂与ACh E之间的结合。范德华相互作用,尤其是抑制剂与关键残基W279和Y334的作用,对抑制剂与ACh E之间的结合自由能有较大的贡献,在区分抑制剂M1(或M2)和M3的生物活性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3.
染料木素氨基甲酸酯类衍生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多靶点药物设计策略,以染料木素为先导化合物,对其7-位和4’-位羟基进行修饰,合成了24个染料木素氨基甲酸酯类衍生物,其化学结构经1H NMR和HRMS确证.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对乙酰胆碱酯酶具有较强抑制活性,且对H2O2诱导的PC12细胞氧化损伤具有显著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4.
采用超高速液相色谱-质谱(UFLC-MS)研究了吴茱萸醇提取物中入血小分子化合物的体内药代动力学过程. 同时对UFLC-MS 生物样品分析方法进行包括特异性、 线性、 精密度、 准确度、 稳定性、 基质效应和回收率等考察, 结果表明, 该方法稳定可靠, 且醇提取物中10个生物碱类化合物均被胃肠道快速吸收, 并且多数化合物血药浓度在1~2 h左右达到峰值. 将吸收入血的10个生物碱类化合物与乙酰胆碱酯酶和丁酰胆碱脂酶进行柔性分子对接及构效关系分析, 发现其中活性最高的为去氢吴茱萸碱、 吴茱萸碱、 吴茱萸次碱和吴茱萸酰胺Ⅰ 4个吲哚型生物碱, 它们与乙酰胆碱酯酶的对接打分均在-46.02 kJ/mol以下; 与丁酰胆碱脂酶对接打分均在-41.84 kJ/mol以下. 吴茱萸碱、 吴茱萸次碱、 去氢吴茱萸碱和吴茱萸酰胺可能是以乙酰胆碱酯酶和丁酰胆碱脂酶为靶点的胆碱酯酶抑制剂前体化合物.  相似文献   
85.
以对氯苯乙胺和邻苯二甲酸酐为原料,设计合成了一系列新的6位取代的1-氮杂苯并蒽酮衍生物.并对所合成衍生物的抑制乙酰胆碱酯酶、丁酰胆碱酯酶和乙酰胆碱酯酶诱导的Aβ聚集活性进行了评价.合成的衍生物表现出中等的胆碱酯酶抑制活性,大部分化合物的抑制IC50值处于微摩尔浓度水平.动力学研究表明,衍生物对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类型属于非竞争性抑制.所有化合物表现出有意义的乙酰胆碱酯酶诱导的Aβ聚集抑制活性,其抑制率在35.2%~62.2%之间.而且,合成的18个新衍生物中有11个化合物能够透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  相似文献   
86.
本文通过对58个他克林派生物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分子进行建模分析,研究其结构与活性的关系,并通过虚拟筛选方法获得一系列潜在AChE抑制剂双位点分子。首先将一系列他克林二联体化合物与AChE晶体结构对接,获得化合物的活性构象,以此进行建模分析,建立结构与活性之间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所得模型CoMFA、CoMSIA、TopomerCoMFA的交叉验证系数分别为0.510、0.702、0.571,非交叉验证系数为0.998、0.988、0.794,测试集r_(pred)~2为0.750、0.742、0.766,所得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性,由此可以为设计高活性的新分子提供理论基础。然后,使用Topomer search对ZINC数据库中的125909分子进行虚拟筛选,得到891个具有潜在AChE抑制活性的分子。最后,对这891个分子进行分子对接,观察分子与晶体结构的结合情况,筛选得到66个具有高选择性的双位点AChE抑制剂分子。  相似文献   
87.
EDRF和前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早在一个世纪以前,就已确认了乙酰胆碱的舒血管作用,但直到1980年,Furchgott才揭示它的舒血管作用是内皮细胞依赖性的,并证实内皮细胞能够分泌一种可扩散的,具有  相似文献   
88.
用分子对接软件GOLD, 研究了延胡索类生物碱corydaline与乙酰胆碱酯酶的结合模型, 并虚拟筛选了一系列具有不同碳链长度和取代基的开环衍生物以指导潜在高活性化合物的合成. 分子对接结果表明, corydaline与开口构象的酶结合可能性最大. 结合模型显示, corydaline的A环与外周阴离子位点Tyr334产生π-π堆积; 质子化氮原子与疏水位点Phe330产生阳离子-π作用; 而D环上的甲氧基则深入到活性口袋底部占据催化位点. 开环衍生物虚拟筛选发现, 大部分化合物的得分均高于母体, 得分排名前15位的化合物主要为被苄氧基等大基团取代且连接碳链长为2-7的衍生物. 基于预测结果, 合成了化合物7, 其抑制活性为现有药物加兰他敏的3倍.  相似文献   
89.
以喷金的聚碳酸酯模板为工作电极,采用电沉积法从氯化锌和氯化钾溶液中制得氧化锌纳米棒.将沉积了氧化锌纳米棒的模板固定在打磨后的玻碳电极表面,并将模板溶解.再通过在氧化锌纳米棒修饰电极的表面直接固定乙酰胆碱酯酶,制备出乙酰胆碱酯酶生物传感器.自然晾干后,所得乙酰胆碱酯争氧化锌生物传感器用于辛硫磷农药的测定.试验结果表明:在含有0.5 mmol·L-1的巯基乙酰胆碱的PH 7.38磷酸盐缓冲溶液中,乙酰胆碱酯酶-氧化锌修饰电极的氧化峰电流显著提高,而再向其中加入酶抑制剂辛硫磷后,电流明显减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高灵敏度的测定辛硫磷农药的方法.在优化的条件下,辛硫磷浓度在9.85 × 10-6~4.95×10-4mol·L-1之间,其浓度的对数与抑制率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5.99×10-6mol·L-1.  相似文献   
90.
本文根据新的重活化理论模型讨论了季铵和非季铵两类重活化剂的构效关系及其作用机理。在构效关系研究基础上,对重活化剂的分子结构进行了基本设计:(1)最好是叔胺型,不仅有利于通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更有利于药物与受体之间的轨道作用,季铵的电荷作用太强,不利于轨道作用的充分发挥。(2)应该存在足够大的π-π共轭体系,具有较高的HOMO能级或较低的LUMO能级。(3)活性基团之间的距离,肟基氧到季铵或叔胺氮的距离D1应接近3—6;π-π共轭体系到肟羟基氧的距离D2约为7—10。(4)活性基团最好是柔性结构(有利于构象调节),构象改变又不要明显地影响前线轨道能级的变化(以保持轨道作用的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