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64篇
  免费   821篇
  国内免费   8375篇
化学   16869篇
晶体学   190篇
力学   86篇
综合类   300篇
数学   12篇
物理学   1403篇
  2024年   93篇
  2023年   329篇
  2022年   361篇
  2021年   352篇
  2020年   320篇
  2019年   328篇
  2018年   290篇
  2017年   317篇
  2016年   402篇
  2015年   396篇
  2014年   770篇
  2013年   670篇
  2012年   588篇
  2011年   586篇
  2010年   654篇
  2009年   699篇
  2008年   703篇
  2007年   681篇
  2006年   720篇
  2005年   755篇
  2004年   808篇
  2003年   999篇
  2002年   884篇
  2001年   970篇
  2000年   647篇
  1999年   562篇
  1998年   528篇
  1997年   531篇
  1996年   478篇
  1995年   421篇
  1994年   380篇
  1993年   352篇
  1992年   298篇
  1991年   294篇
  1990年   240篇
  1989年   229篇
  1988年   56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36篇
  1985年   36篇
  1984年   25篇
  1983年   28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研究了4-甲基二苯并噻吩(4-MDBT)和二苯并噻吩(DBT)在CoMo/γ-Al2O3上的加氢脱硫反应产物分布及其可能的反应网络,通过反应压力和温度对产物分布影响的研究,揭示了加氢脱硫反应的可能机理。研究发现4-MDBT在CoMo/γ-Al2O3上的加氢脱硫反应主要通过直接氢解路径和加氢路径进行,且两者反应速率相当;DBT在 CoMo/γ-Al2O3上的加氢脱硫反应主要通过直接氢解路径进行。4-MDBT分子位于4位的甲基阻碍其在催化剂表面通过硫原子的端连吸附,从而降低了其直接氢解脱硫路径的反应速率,因而也降低了其总的加氢脱硫转化率。反应压力降低,DBT和4-MDBT加氢脱硫反应中加氢路径反应速率明显下降,而其对氢解路径影响较小,但效果却与加氢路径相反,反应压力对4-MDBT转化率的影响大于DBT。反应温度对DBT和4-MDBT加氢脱硫反应中加氢路径和氢解路径都有明显影响,但是对DBT加氢脱硫反应中氢解路径的影响小于加氢路径,而对4-MDBT加氢脱硫反应中氢解路径的影响稍高于加氢路径,4-MDBT分子中甲基的供电子作用有利于相连苯环的加氢反应。  相似文献   
992.
加料方式对CuO/ZnO/Al2O3系催化剂前驱体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用XRD、TG-DTG、TPR技术研究了不同加料方式对CuO/ZnO/Al2O3系催化剂前驱体物相组成及其结晶情况的影响,用加压微反装置考察了催化剂合成甲醇反应活性。结果表明, 加料方式对Cu2+形成的中间化合物的物相组成及结晶度影响显著,对Zn2+及Al3+的沉淀物相的影响很小。不同加料方式对催化剂前驱体物相组成及催化剂性能的影响主要是形成的初始前驱体中Cu的物相及结晶度不同。正加法主要形成Cu2(OH)3NO3,并流法主要形成无定形Cu2CO3(OH)2,后者与Zn5(CO3)2(OH)6相互作用转化为(Cu,Zn)2CO3(OH)2和(Cu,Zn)5(CO3)2(OH)6,由它们分解形成的CuO-ZnO固溶体是合成甲醇反应的活性相。并流法能最大程度的形成CuO-ZnO固溶体,有利于CuO粒子的细化,其催化活性较好。  相似文献   
993.
手性钛锆化合物在不对称合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手性钛锆化合物在不对称合成中的应用, 特别是手性柄型金属钛和锆化合物在不对称合成中的应用。对这类催化剂的特点和前景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994.
新型水溶性膦铑络合物催化烯烃的氢甲酰化反应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燕远勇  左焕培 《分子催化》1994,8(2):147-150
新型水溶性膦铑络合物催化烯烃的氢甲酰化反应研究燕远勇,左焕培,金子林(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大连116012)关键词烯烃,水溶性膦铑络合催化剂,氢甲酰化,醛.1.前言为克服催化剂的流失和与反应产物的分离困难,近年来均相催化的一个重要进展是开发了以磺化...  相似文献   
995.
本文报导了四种不同N/Pd摩尔比的聚γ-(L-酪氨酰胺基)丙基硅氧烷钯催化剂的合成及其催化加氢活性,这类催化剂与聚γ-((L-酷氨酸)丙基硅氧烷钯催化剂相比较,虽然均具有类似的N→Pd配位的活性中心组成,但它们对底物的加氢活性则明显不同,前者对丙烯腈、丙烯酸、环己烯和1-癸烯的催化活性比后者高,对苯乙烯则相反。N/Pd摩尔比、反应温度、溶剂以及体系的pH值对催化活性的影响,两者的情况大致相同,标题催化剂对衣康酸的催化加氢,产物的光学纯度为30%。  相似文献   
996.
Amphiphilic polypyridyl mthenium(Ⅱ) complex cis-di(isothiocyanato)(4,4'-di-tert-butyl-2,2'-bipyridyl)(4,4'- dicarboxy-2,2'-bipyridyl)ruthenium(Ⅱ)(K005) has been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cyclic voltammetry, ^1H NMR, UV-Vis, and FT-IR spectroscopies. The sensitizer sensitizes TiO2 over a notably broad spectral range due to its intense metal-to-ligand charge-transfer (MLCT) bands at 537 and 418 nm. The photophysical and photochemical studies of K005 were contrasted with those of cis-Ru(dcbpy)2(NCS)2, known as the N3 dye, and the amphiphilic ruthenium(Ⅱ) dye Z907. A reversible couple at E1/2=0.725 V vs. saturated calomel electrode (SCE) with a separation of 0.08 V between the anodic and cathodic peaks, was observed due to the Ru^Ⅱ/Ⅲ couple by cyclic voltammetry. Furthermore, this amphiphilic ruthenium complex was successfully used as sensitizers for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 with the efficiency of 3.72% at the 100 mW·cm^-2 irradiance of air mass 1.5 simulated sunlight without optimization of TiO2 films and the electrolyte.  相似文献   
997.
应用高分子铂络合物催化合成硅烷偶联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二氧化硅为载体的侧链上含有配位基团和-COOH的聚硅氧烷(1-5)分别与氯铂酸反应制备了五种聚硅氧烷-铂络合物(“St-Pt-l”—“St-Pt-5”).这些高分子铂络合物,用于催化环氧丙基烯丙基醚与三甲及基氢硅烷反应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在温和的条件下(80℃,30min),反应以72—98%的产率生成了硅烷偶联剂γ-(2,3-环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通过对含,配位基的高分子铂络合物“Si-Pt-1”的稳定性研究,发现它可以重复使用多次而不降低其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998.
高分子路易斯酸催化剂—阳离子交换树脂四氯化锡复合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大孔强酸性聚苯乙烯系阳离子交换树脂与SnCl_4在CS_2中反应可生成一种稳定的高分子路易斯酸催化剂.其制备简单、易分离.这种催化剂不怕水,对酯化、缩醛、缩酮、醚化及付氏烷基化反应具有较好的催化作用,且催化性能稳定,至少可重复使用10次.  相似文献   
999.
以常压甲醇分解反应为基础实验测定了不同羰基硫含量和不同反应温度下甲醇合成铜基催化剂活性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羰基硫含量增加时;失活速率增快;反应温度升高时,失活速率也加快。羰基硫中毒前后催化剂样品的XRD谱图证实了起催化作用的活性组分为Cu^+/ZnO。应用改进的高斯-牛顿法对失活实验数据进行参数估值,获得了C207铜基催化剂羰基硫中毒的失活速率方程。  相似文献   
1000.
一种制备单分散SiO2空心微球的新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乙醇/氨水介质中, 分别以分散聚合和无皂乳液聚合方法制得的不同粒径聚苯乙烯(PS)微球为模板, 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前驱体, 通过控制介质中氨水的初始体积, 一步法制得了不同粒径的单分散SiO2空心微球. 整个过程无需添加其它溶剂溶解或高温煅烧的方法来除去模板微球. 对SiO2空心微球进行测试表征, 提出了SiO2空心微球的可能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