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7篇
化学   27篇
综合类   1篇
物理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11.
蔡仲军 《有机化学》1991,11(6):573-582
三尖杉碱是抗癌药物-三尖杉酯类尖化合物的母体。它的全合成研究一直受到众多学者的亲睐。近几年来,取得了三条新的合成路线。共同特点是:采用单环或二环小分子为原料,巧妙地合成了具有独特五环结构的三尖杉硷(1)。其中的Kuehne路线,产率达到41%。  相似文献   
12.
刘建银  范玉雪  张建 《合成化学》2022,30(3):237-244
三尖杉酯碱因具有较好的抗癌和抗肿瘤活性而受到广泛重视,2012年,美国FDA正式批准其用于临床治疗慢性粒白血病适应症。三尖杉碱为高三尖杉酯碱的母核结构,具有5个环系以及3个相邻的手性中心。三尖杉碱分子结构的特殊性以及高三尖杉酯碱良好的药理活性,促使众多研究小组对其展开了不对称合成研究。本文综述了以手性1-氮杂螺[4.4]壬烷骨架为中间体,合成(−)-Cephalotaxine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运用核磁共振波谱(NMR)研究三尖杉酯碱(HT)诱导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HL-60)凋亡中三磷酸腺苷(ATP)、磷酸单脂(PME)及脂类的代谢变化. 经HT作用2 h后,从31P NMR中发现HL-60细胞中ATP、PME含量减少;而在1H NMR中甲基 峰有明显的增强,胆碱峰稍微减弱. 这些现象的研究将有利于增进对细胞凋亡发生机制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马广恩  王定志  陈金秋  黄慧珠 《化学学报》1989,47(11):1128-1130
本文报导从安徽产三尖杉弱碱部份分得五种高刺桐类型生物碱, 其中两种新生物碱经UV, IR光谱分析分鉴定为:2-O-乙基表福建三尖杉碱(2-O-ethglepicephalofortuneine)和2-O-乙基福建三尖杉碱(2-O-ethylcephalofortuneine)。  相似文献   
15.
Xu X  Zhang W  Yao C  Cao X  Xue S 《色谱》2011,29(6):567-570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三尖杉悬浮培养细胞中次生代谢产物的方法,实现了次生代谢产物的分离以及hinokiol的定量分析。样品经甲醇提取后,再用氨水-氯仿萃取。采用Apollo C18色谱柱(250 mm×4.6 mm, 5 μm)进行分离,流动相为甲醇-水,梯度洗脱,柱温为30 ℃,检测波长为290 nm,流速为1 mL/min。在0.0125~0.2 g/L范围内,hinokiol的色谱峰面积与质量浓度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采用该方法测定了实际样品中hinokiol的含量,并进行了3个水平的加标回收试验,其回收率为87.2%~94.7%,相对标准偏差(n=3)为0.9%~4.2%。该方法可靠、重现性好,适合对植物培养细胞中的hinokiol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二维核Overhauser效应相关谱,研究了三尖杉碱、赤霉酸甲酯、甘五酸及毛叶酯等四个天然产物的有关结构和立体化学问题.表明NOESY谱用于归属其它方法难以指定的NMR谱线、构型和构象的分析等方面极其有效.  相似文献   
17.
孙默然  卢宏涛  杨华 《有机化学》2009,29(10):1668-1671
以烯丙基脯氨酸甲酯(1)为起始原料, 经7步反应以42%的总收率得到了三尖杉碱合成中的重要中间体6-烯-8-羰基-1-叔丁氧基羰基氮杂螺[4,4]壬烷(7). 关键反应为构筑螺环季碳的[2,3]斯蒂文森重排(Stevens rearrangement)及烯丙基双键加氧的酸内酯化反应(Acid-lactonization reaction).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用薄层色谱分离紫杉醇和三尖杉宁碱的方法.方法中以正己烷-二氯甲烷-甲醇-三乙胺(体积比4.5∶3.5∶0.5∶1.0)四元体系为展开剂,在硅胶薄层板上成功地分离了紫杉醇和三尖杉宁碱,所得斑点清晰、无拖尾.同时以该体系为展开剂,使用薄层色谱法指导分离提取紫杉醇和三尖杉宁碱过程中反相色谱流分的合并,方法快速、简单、成本低,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以东北红豆杉树叶为原料,采用正相色谱和反相色谱法分离提纯了紫杉醇和三尖杉宁碱。反相色谱中使用了一种新颖的高分子填料。东北红豆杉枝叶经过一次正相色谱分离后,再经两次反相色谱分离,分离得到两种白色针状固体。经1H NMR和13C NMR测试表明,两种物质分别为紫杉醇和三尖杉宁碱,纯度达到98%以上,产率分别为树叶干重的0.0022%和0.0018%,回收率大于70%。  相似文献   
20.
3-(6-乙炔基 苯并[1, 3]二氧杂环戊烯-5-基)-2-羟基-丙磺酸4′-碘-4′-戊烯酯是我们设计的三尖杉碱化合物合成路线中的关键中间体,其分子中的末端炔键对于构建三尖杉碱的环状结构及立体化学至关重要.常规DEPT和HSQC实验中均不能得到末端炔键存在的信息,导致合成步骤无法继续进行.本文通过研究异核一键耦合常数设置值对DEPT实验和HSQC实验的影响,为关键中间体3-(6-乙炔基-苯并[1, 3]二氧杂环戊烯-5-基)-2-羟基-丙磺酸-4′-碘-4′-戊烯酯末端炔键的确定给出了确切的信息,准确指定了化合物的结构,对分子中含有末端炔键化合物的NMR研究提供了数据参考和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