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2篇
  免费   391篇
  国内免费   1314篇
化学   2126篇
晶体学   68篇
力学   39篇
综合类   65篇
数学   10篇
物理学   839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141篇
  2013年   121篇
  2012年   99篇
  2011年   117篇
  2010年   108篇
  2009年   133篇
  2008年   141篇
  2007年   126篇
  2006年   133篇
  2005年   153篇
  2004年   133篇
  2003年   146篇
  2002年   130篇
  2001年   150篇
  2000年   121篇
  1999年   95篇
  1998年   89篇
  1997年   75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68篇
  1994年   66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56篇
  1991年   60篇
  1990年   59篇
  1989年   69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41.
Small fixed aggregates of a poly(ethylene oxide)-block-polybutadiene diblock copolymer(PEO-b-PB)in THFsolution were obtained by adding a selective solvent for PB blocks,followed by cross-linking the PB shells.Themorphologies of the nanostructured particles with a cross-linked shell were investigated by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and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he average behaviors of the PEO crystallization and melting confined within thenanostructured particles were studied by using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experiments.For the deeply cross-linkedsample(SCL-1),the crystallization of the PEO blocks was fully confined.The individual nanoparticles only crystallized atvery low crystallization temperatures(T_cs),wherein the homogenous primary nucleation determined the overallcrystallization rate.For the lightly cross-linked sample(SCL-2),the confinement effect was T_c dependent.At T_c(?)42℃,thecrystallization and melting behaviors of SCL-2 were similar to those of the pure PEO-b-PB diblock copolymer.At T_c>42℃,SCL-2 could form PEO lamellae thicker than those of the pure PEO-b-PB crystallized at the same T_c.  相似文献   
142.
尽管文献报道了三甲胺氧化物与Mn、Co、Ni、Zn、Cd、Cu等多种离子在有机溶剂中形成较稳定的配合物。但对其金属配合物的研究远不如芳香族杂环化合物那样引起人们广泛的注意。本文研究了它与希土元素形成配合物的合成和光谱性质。  相似文献   
143.
铟锡氧化物(ITO)纳米颗粒的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金属In和SnCl4·5H2O为主要原料,加入保护剂PVP,利用化学共沉淀法合成了球形的铟锡氧化物(ITO)纳米颗粒。分别对PVP的用量、溶液的pH值、热处理温度等因素对ITO纳米颗粒粒径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且借助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对所合成的ITO纳米颗粒进行了表征。XRD分析说明本文合成了金刚砂型结构的铟锡氧化物纳米颗粒,并且其晶型结构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而转变为铁锰矿型。  相似文献   
144.
SrCe0.9Yb0.1O3-α陶瓷的导电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学学报》2004,62(23):2287-2291
以高温固相反应法合成了质子导电性氧化物陶瓷SrCe0.9Yb0.1O3-α.粉末XRD结果表明,该陶瓷样品为单一斜方相钙钛矿型结构.以陶瓷样品为固体电解质、多孔性铂为电极,采用交流阻抗谱技术和气体浓差电池方法分别测定了样品在600~1000 ℃下、干燥空气及湿润氢气中的电导率及离子迁移数,研究了样品的离子导电特性.结果表明,在600~1000 ℃下干燥空气中,陶瓷样品的最大电导率为0.026 S·cm-1,氧离子迁移数为0.03~0.2,是一个氧离子与空穴的混合导体;在湿润氢气中,陶瓷样品的最大电导率为0.015 S·cm-1. 600~800 ℃时,陶瓷样品的质子迁移数为1,是一个纯的质子导体,而在900~1000 ℃时,陶瓷样品的质子迁移数为0.91~0.97,是一个质子与电子的混合导体,质子电导占主导.  相似文献   
145.
Cu-Mg/Al复合氧化物催化碳颗粒物燃烧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恒定二价与三价阳离子比为3(nM2+/nM3+=3),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不同Cu含量的系列水滑石前驱物, 800 ℃焙烧4 h形成复合氧化物(CuO质量百分数分别为0%、5%、10%、15%、20%、30%、40%)用作柴油车排放碳颗粒物燃烧的催化剂,并采用XRD、BET、TG-DSC、FT-IR、TPR等表征手段研究了Cu、Mg含量对材料前驱物物化性能的影响及对其衍生复合氧化物催化碳颗粒物燃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u、Mg含量对材料的热稳定性、比表面和催化氧化活性有显著的影响. Mg有助于提高催化剂的热稳定性; Cu含量增加,催化剂比表面下降,但比表面不是影响催化剂活性的主要因素. CuO含量为15%时,催化剂具有最好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碳颗粒物的起燃温度(T10)和半转化温度(T50)分别为336 ℃和409 ℃.在CuO含量≤30%时可以形成结构完整的水滑石前驱物, CuO含量为40%时出现Cu(OH)2杂相; CuO含量< 20%时,经高温焙烧可得到均匀的复合氧化物, CuO含量≥20%时出现CuO偏析. TPR结果表明焙烧温度和复合氧化物的组成决定了材料的可还原性能.  相似文献   
146.
本文重点研究了TiO2、ZnO、SnO2等半导体氧化物以及以此为担体的担载型金属-半导体组合催化材料;采用电导、TPD、TPSR等方法考察了这类材料和典型的电子受体和电子给体反应分子间的电子和物种和交换,并研究了金属-半导体组合界面上的电子传递特性。根据测试结果及催化反应的例证说明,在金属-半导体氧化物组合材料中金属可以活化反应分子,沟通电荷物种的交换渠道,而氧化物类似于“电子储库”。二者协同作用使组合体系具有良好的氧化还原化学感应和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47.
A new compound, subglain B, was isolated from the stems of Uvaria tonkinensis var.subglabra and its structure was identified as 1S, 2R, 3S, 6R-1-benzoyloxymethylene-1,2-dihydroxy-3-benzoyloxy-6-chlorocyclohex-4-ene (1), by spectral evidences.  相似文献   
148.
采用共沉淀并加法制备了B位掺杂烧绿石型稀土复合氧化物纳米微晶Y2Sn2-xFexO7-δ(x=00~10)。制备的纳米微晶属于立方晶系,Fd3m,晶胞参数与掺杂量呈线性关系。通过Msbauer、TGDTA,气相色谱和γ射线辐照等技术研究了纳米微晶对CO的催化选择性能。结果表明,纳米微晶对CO的催化选择性明显高于一般粉料对CO的选择性;纳米微晶对CO的选择性与掺杂量有关;未辐照的纳米微晶,当掺杂量x=06时,其对CO的选择性为最高,辐照后的纳米微晶,当掺杂量x=04时,其对CO的选择性为最高  相似文献   
149.
介孔镁铝复合氧化物的成孔机理及其结构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自行创制的成核/晶化隔离法,通过调变晶化时间制备了不同粒径的层状前体——镁铝水滑石,并将其于500℃焙烧,制得了孔径分布窄、具有介孔结构特征的镁铝复合氧化物,且该双金属复合氧化物的晶相结构是兼有MgO晶相和层状结构的复相结构.  相似文献   
150.
针对日益严重的砷离子污染问题,本文采用灵敏简便的原子荧光分析法,探究了凹凸棒石粘土吸附剂对砷离子的吸附性能,测定了pH、吸附时间、砷离子的初始浓度等因素对凹凸棒石粘土负载铁氧化物对砷离子吸附能力的影响,并通过SEM、EDX、FTIR对所制得的吸附剂进行了表征研究,同时进行了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模型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改性后的凹凸棒对砷离子的吸附性能有了显著提升,在较低浓度时吸附效率可达98%,该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