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35篇
化学   64篇
晶体学   2篇
力学   2篇
综合类   3篇
数学   22篇
物理学   4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21.
贺欣 《物理通报》2017,36(1):111-113
指出了一册广泛使用的大学物理教材中一道关于波的干涉例题解答中的错误并给出了正确的解答. 在此基础上, 对该例题进行了拓展以及必要的教学讨论. 也为“ 驻波”一节教学的课堂引入提供了一种参考  相似文献   
22.
玫瑰是蔷薇科蔷薇属落叶丛生灌木,品种繁多,其花色、香、形具美,有极高的观赏和经济价值,我国玫瑰资源丰富,古代人们就将玫瑰用于染色、食品和药用等领域,现在玫瑰主要用于商品花卉和提取玫瑰精油.  相似文献   
23.
以Eu2O3、NH4H2PO4、BaCl2·2H2O、BaCO3为原料,用高温固相法制备出Ba5(PO43Cl:Eu2+荧光粉。用XRD衍射仪和荧光分光光度计分别测试样品的物相结构和荧光性能。结果表明:制备得到的Ba5(PO43Cl:Eu2+为单相,在245~425 nm范围均有较大吸收,具有最强峰在435 nm的窄带发射。该荧光粉的发光强度受Eu2+浓度的影响较大,其发光随着Eu2+浓度的增加先增强后减弱。当Eu2+摩尔分数为3%时,发光强度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24.
以碳酸锂、草酸亚铁、纳米二氧化硅为原料,采用机械球磨和固相法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Li2FeSiO4正极材料(F)。研究了球磨参数对F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球磨速度为500 rad.min-1,球料比[m钢球∶m原料]为15∶1,球径为3 mm的条件下制备的F具有较好的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25.
蒲勇  朱达川  马明星  韩涛  赵聪 《发光学报》2012,33(3):247-252
用化学共沉淀法一次煅烧工艺合成了 (Y1-x-y,Gdy)2O3∶xEu3+(x=0.06~0.10,y=0,0.20~0.25)系列红色荧光粉。用XRD、SEM和荧光分光光度计,对试样的晶体结构、表面形貌及发光性能进行表征。研究了Eu3+、Gd3+的掺杂浓度、表面活性剂的加入、煅烧温度对样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样品为立方晶系;Gd3+的加入会使基体晶格发生畸变,晶胞参数增加,起到改善样品色纯度和发光效率的作用;最佳煅烧温度为900 ℃,比传统的高温固相法低500 ℃左右;所合成荧光粉的粒度主要分布在300~400 nm,结构比较松散;当x=0.08,y=0.23时,最大发射峰(λem=613 nm)强度最大。所合成的(Y1-x-y,Gdy)2O3∶xEu3+荧光粉是一种性能较好的PDP用红色荧光粉。  相似文献   
26.
刘丹  张惠芳  杨莉 《光谱实验室》2012,29(4):2363-2367
以N-(2-巯基丙酰基)-甘氨酸(硫普罗宁,TP)为稳定剂,采用水相法合成了荧光较好的水溶性CdTe量子点(TP-CdTe QDs)。本文通过共振瑞利散射光谱(RRS)、荧光光谱(FL)和紫外光谱(UV-Vis),探讨了TP-CdTe QDs与血红蛋白通过静电引力相互作用的机理.研究发现TP-CdTe QDs与血红蛋白通过静电引力相互作用以后,TP-CdTe QDs荧光猝灭发生猝灭同时荧光光谱发生蓝移,体系的共振瑞利散射光谱强度增大.血红蛋白通过静态猝灭,动态猝灭和光诱导电子转移的方式猝灭TP-CdTeQDs的荧光。同时对体系共振瑞利散射增强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7.
钒钼磷杂多酸催化苯直接羟化为苯酚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钒钼磷杂多酸作为催化剂,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研究了过氧化氢直接将苯氧化羟基化为苯酚反应的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该氧化羟化反应速率对底物苯、氧化剂和催化剂都是一级反应,反应的活化能为57.73kJ.mol-1。本文推测了杂多酸配合物催化苯氧化羟化为苯酚反应的过程,建立了该反应动力学数学模型,模型很好地解释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28.
本文以3-O-烯丙基-6-O-乙酰基-2,4-二-O-苯甲酰基-α-D-葡萄糖三氯乙酰亚氨酯1为原料,设计合成了尚未见报道的十二烷基β-D-葡萄吡喃糖基-(1→3)-[β-D-葡萄吡喃糖基-(1→6)]-β-D-葡萄吡喃糖基-(1→6)-β-D-葡萄吡喃糖苷6。其组成和结构已由元素分析、1H NMR、13C NMR表征。  相似文献   
29.
冯悦  邱菊辉  贺佳佳  王伯初  冯莹柱 《化学通报》2022,85(12):1510-1516,1482
研究蛋白质互作的化学生物学方法主要有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 FRET)、酵母双杂交(Yeast two-hybrid technology, YTH)、免疫共沉淀(Co-immunoprecipitation, Co-IP)等。在此基础上,为了发展一种新的研究生物大分子互作,特别是膜蛋白相互作用的定量计算方法,依据前期研究发现,应用ELISA方法与QAH-NEU-1定量芯片技术检测NLRP2:ShRNAs慢病毒(Lentivirus)感染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uman 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HBMEC), 敲除(Knocking down)NLRP2基因后的IL-18的分泌量与对照组比较, 显著提高(IL-18: 998 pg/mL),表明它在炎症免疫中起关键调控作用。本文采用高性能的Discovery Studio 2021(DS2018R2)大分子计算模拟软件,在RCSB PDB数据库中调用蛋白质文件建立其立体结构,应用ZDOCK程序算法探究IL-18亚基(AB亚基或B亚基)与IL-18R互作的空间结构与构象变化,计算找到了相互作用界面的氨基酸的一级序列与二级结构,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并用拉氏图评估对接构象,研究发现B亚基在IL-18与IL-18R的结合中起主要作用。该计算方法与实验方法比较,可快速找到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的构象空间,优化膜蛋白互作的精度;能从原子与量子水平探究细胞因子与膜蛋白受体的互作;更深入解析分子机理,数据精确定量。研究结果表明本文应用ZDOCK算法建立了通过计算模拟膜蛋白生物大分子互作的新领域,为细胞因子与化学因子的多肽类药物开发提供新的思路; 为细菌病毒感染/肿瘤疾病的防治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在分子识别,神经元网络深度学习,生物信息处理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30.
黄小梅  邓祥  邢浪漫  陈伟  孙莉  朱晓玉 《应用化学》2022,39(12):1891-1902
CuCo-MOF nanofibers are synthesized by one-step solvent blending process at room temperature. Then CuCo-MOF nanofibers are used as the precursors,carbon nanosheets(Cu(Ⅱ)Co(Ⅱ)@C)uniformly loaded with nano-sized copper oxide and cobalt oxide are obtained by calcination at high temperature in air. Cu(Ⅱ)Co(Ⅱ)@C is modified on the glassy carbon electrode to directly catalyze glucose in alkaline solution. Because CuO and CoO are uniformly and firmly embedded on the carbon nanosheets,the agglomeration of catalyst is prevented,which greatly improves the specific surface area,and increases the catalytic active site. Meanwhile,due to the synergistic effect of copper and cobalt bimetals in the carbon nanosheet material,the enzyme free glucose sensor has excellent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and excellent catalytic performance. The detection range of the non-enzymatic electrochemical glucose sensors for glucose is 0. 03 µμmol/L~13. 6 mmol/L, the detection limit is 0. 01 µμmol/L(S/N=3),and the sensitivity is 10. 56 mA·L/(cm2·mmol). In addition, the non-enzyme sensor also has good anti-interference and high stability. © 2022, Science Press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