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3篇
力学   138篇
数学   15篇
物理学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应变硅技术是一种被称为延续摩尔定律的技术,是集成微电子技术的热点之一。本文以锗硅缓冲双轴应变硅材料(ε-Si/Ge_(0.3)Si_(0.7)/Ge_xSi_(1-x)/C-Si)为研究对象,采用显微拉曼光谱技术,开展了该多层半导体异质结构内部残余应力的实验力学分析。这是面向多层结构残余应力与表/界面力学行为的多尺度实验力学分析,本文首先简述了该应变硅的制造工艺和超低粗糙度横截面样品的加工方法,并推导了针对锗硅合金拉曼-力学测量修正关系,进而对应变硅样品的表面和横截面进行了显微拉曼力学测量实验,给出了多层异质结构内部的残余应力分布,并以此为基础讨论了多层界面的力学行为。  相似文献   
152.
在湍流相干结构动力学方程中,非相干结构成分对相干结构贡献的雷诺应力的模型为涡黏性 模型,即涡黏性系数乘以相干结构平均速度变形率的形式. 基于非相干结构成分对相干结构贡 献的雷诺应力与相干结构速度变形率之间存在相位差的事实,在理论上提出了非相干结构成 分对相干结构贡献的雷诺应力复涡黏性模型的假设. 应用热线测速技术,在低速风洞中对湍 流边界层非相干结构成分对相干结构贡献的雷诺应力与相干结构法向速度变形率之间的相位 关系进行了实验测量. 通过分析湍流相干结构猝发过程中非相干结构成分对相干结构贡献的 雷诺应力与相干结构速度变形率之间的相位关系,研究了相干结构雷诺应力分量与流向速度 法向梯度之间的相位差沿湍流边界层法向的变化规律,肯定了湍流相干结构复涡黏性系数模 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3.
皮下组织对羟基磷灰石力学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羟基磷灰石试样植入大白鼠的皮下组织20\,d后取出,然后采用数字图像 相关方法研究纤维组织对人造羟基磷灰石的力学性质的影响. 测量了两种试样:植入大白鼠 皮下组织的羟基磷灰石试样和未经植入的羟基磷灰石试样. 得到了羟基磷灰石完整的应力- 应变曲线;还测量了压缩极限应力. 实验结果表明羟基磷灰石的应力-应变曲线在断裂前呈良 好的线性关系;皮下纤维组织能使羟基磷灰石材料的弹性模量和强度增加, 20\,d后使羟基磷 灰石的弹性模量增加了29.06{\%}, 压缩极限应力增加了28.71%.  相似文献   
154.
多频激励Duffing系统的分岔和混沌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本文通过引入非线性频率,利用Floquet理论及解通过转迁集时的特性,研究了不可通约两周期激励作用下的Dufing方程在一次近似下的各种分岔模式及其转迁集,并指出其通向混沌可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5.
本研究了已具有静变形的受周期激励作用下浅拱在1:2内共振条件下的分岔特性,进而按系统的运动形式将整个参数平面不同的区域,得到了物理参数平面上的浅拱的定常运动分布情况,结合数值分析方法详细分析了系统在各个区域内特别是Hopf分岔区域内系统的动力学特性,指出系统记相互作用的规律及其通向混沌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6.
姜楠 《力学与实践》2011,33(5):90-92
从流体力学的角度, 简要介绍了边界层流动中马蹄形分离涡旋的形成机 理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和影响, 并简要介绍了马蹄涡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57.
机电耦联动力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邱家俊 《力学进展》1998,28(4):453-460
简要介绍了机电系统及机电耦联动力学包含的主要领域.介绍了机电耦合非线性动力学研究中需要解决的两个基本问题.对以电机为核心组成的机电耦联系统中的非线性振动及非线性动力学3个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的阐述.最后,对今后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8.
罗至善 《力学进展》1989,19(1):73-81
本文介绍和评述我国在云纹干涉法的实验原理、方法、技术等方面研究中所取得的进展,并就这一方法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59.
采用直接数值模拟方法计算了8个不同球头半径的钝锥基本流,运用线性稳定性理论分析了钝度对边界层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钝度增大,边界层内的不稳定区向下游移动,第二模态的最大增长率减小。在线性稳定性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非线性扰动演化以及平均流修正对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基本流中引入有限幅值扰动后,下游的平均流剖面会发生明显改变。流场稳定性发生显著变化,线性阶段最不稳定的第二模态波变得稳定,而第一模态波明显增长起来。第一模态波的快速增长使N值可以达到4,这将会对转捩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0.
唐湛棋  姜楠 《力学学报》2011,43(6):1037-1042
基于TR-PIV技术, 通过侧视和俯视两种情况对圆柱尾迹影响下旁路转 捩末期发卡涡涡包的结构及特征尺寸进行了实验研究. 结合二维空间子波变换和\lambda _{ci}准则, 运用线性随机估计方法对速度信号进行条件平均. 在侧视情况下, 条件平均结 果显示, 在边界层中一系列发卡涡涡头与壁面构成17^{\circ}的倾角, 并且被尾迹涡所占据的低 速区域出现在涡包上方的主流区中. 在俯视的结果中, 沿流向方向拉伸(流向尺度 3\delta, 展向尺度0.55δ)的低速条带结构出现在法向高 度为y/δ =0.2的流向-展向平面中, 并且在该低速条带的两侧对称地出 现了沿流向分布的反向旋转的涡结构. 可以得出: 在圆柱尾迹影响下旁路转捩的末期, 由于 尾迹涡诱导作用的影响, 发卡涡涡包在形态上显示出了更大尺度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