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0篇
  免费   304篇
  国内免费   420篇
化学   947篇
晶体学   37篇
力学   324篇
综合类   2篇
数学   312篇
物理学   70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95篇
  2021年   102篇
  2020年   110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83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124篇
  2014年   129篇
  2013年   172篇
  2012年   210篇
  2011年   166篇
  2010年   140篇
  2009年   127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7年   2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金属材料的塑性流动行为依赖于温度和应变率,温度和应变率敏感性是金属材料塑性流动的最重要的本质特性之一,建立合适的热黏塑性本构关系来准确描述金属塑性流动行为的温度和应变率依赖性,是金属材料能被广泛应用的必要前提。为此,对金属热黏塑性本构关系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介绍了常见的几种金属热黏塑性本构关系并进行了详细讨论,给出了各本构关系的优势与不足,最后系统介绍了包含金属塑性流动行为中出现的第三型应变时效、或K-W锁位错结构引起的流动应力随温度变化出现的反常应力峰以及拉压不对称等行为的金属热黏塑性本构关系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2.
胡文伟  王蕊  赵晖  张力 《爆炸与冲击》2022,42(2):023102-1-023102-11
为研究火灾高温与撞击联合作用下钢管混凝土柱的力学性能,基于ABAQUS建立了高温作用下考虑轴力影响的钢管混凝土柱侧向撞击有限元模型。首先,对高温与撞击联合作用下考虑轴力影响的钢管混凝土柱的破坏模式与受力全过程进行了分析,探讨了高温下钢管混凝土柱的抗撞性能与工作机理;其次,重点研究了受火时间、材料强度、含钢率以及撞击能量对抗撞性能的影响,并给出了相关设计建议。研究结果表明:高温与撞击联合作用下,钢管混凝土柱主要发生受弯破坏;受火15 min后,构件抗撞性能明显降低。轴压力对构件抗撞性能产生不利影响,轴压比从0增加到0.2,受火60 min构件抗撞性能下降了7.8%;混凝土强度对高温下钢管混凝土柱抗撞性能有显著影响,受火90 min后,混凝土强度由30 MPa增加到50 MPa,构件抗撞性能提高约85%;外钢管强度与含钢率对高温下抗撞性能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3.
Based on high specific surface area, high porosity of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MOFs) and excellent visible light response of CdS, the CdS/Cd-MOF nanocomposites were constructed by in-situ sulfurization to form CdS using Cd-MOF as precursor and the CdS loading was controlled by the dose of thioacetamide. Under the irradiation of simulated sunlight, the degradation rate of methylene blue (MB) by 10 mg MOF/CdS-6 (mass ratio of MOF to thioacetamide is 6:1) was 91.9% in 100 min, which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pure Cd-MOF (62.3%) and pure CdS (67.5%). This is attributed to the larger specific surface area of the composite catalysts, which provides more active sites. Meanwhile, the loading of CdS obviously broadens the light response range of Cd-MOF and improves the utilization of visible light. The Mott-Schottky model experiment shows that the formed type-II heterojunction between Cd-MOF and CdS can effectively inhibit the recombination of photogenerated electrons and holes. Meanwhile, the photocurrent intensity of MOF/CdS-6 is 8 times and 2.5 times of that of pure Cd-MOF and CdS. In addition, MOF/CdS-6 showed good photocatalytic performance after five cycles, showing excellent stability and reusability.  相似文献   
94.
95.
利用Fodor等的基本思想,从另一个角度构造了一个有限论域上模糊关系的极大T-传递内部,求得另一个与Fodor等的方法不同的极大T-传递内部,并在计算机上加以实现,从而为将一个非传递的模糊关系改造为传递的模糊关系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96.
银杏叶化学组分群动态FTIR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相同产地不同月份与相同月份不同产地银杏叶的FTIR图谱,研究了银杏叶化学组分群随气候、季节、地域等的差异而呈现出的动态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从4月份到10月份,银杏叶内化学组分群呈现动态分布与变化,其变化在6月16日,9月1日,10月4日3个时段。5月份所采集的不同产地银杏叶的化学组分群分布基本一致。这在银杏叶药材种植质量管理规范(GAP)基地的建设、确保银杏叶原料的稳定性以及其后各类相关指纹图谱的研究及制定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7.
A new blue-emitting phosphor LiCaPO4: Eu2+ was synthesized by solid state reaction at a relatively low temperature of 900 °C. It gives a single intense emission band centering at 470 nm, which corresponds to the 4f65d1→4f7 transition of Eu2+. The dependence of luminescence intensities on Eu2+ concentration was investigated. The phosphor, with a single excitation band extending from 250 to 400 nm, could be efficiently excited by near-ultraviolet light-emitting diodes and is believed to be a promising blue-emitting phosphor for white light-emitting diodes.  相似文献   
98.
99.
光注入提高半导体激光器混沌载波发射机的带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外光反馈下的半导体激光器可视为混沌载波发射机.数值研究发现,外部强光注入可以显著提高混沌载波发射机的带宽,带宽提高的程度在一定范围内与注入光的强度成正比.当外部光注入系数kinj=0.39时,混沌载波的带宽由无光注入时的2.7GHz增大到14.5GHz,提高了5倍多.研究还发现,在相同的注入强度条件下,当注入光的频率比半导体激光器的中心频率高2—4GHz时,可实现最大限度的带宽增强.此外,适当提高半导体激光器的偏置电流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产生的混沌载波的带宽. 关键词: 半导体激光器 混沌 带宽  相似文献   
100.
二维孔隙裂隙双重介质逾渗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冯增朝  赵阳升  吕兆兴 《物理学报》2007,56(5):2796-2801
在孔隙介质逾渗理论的基础上,将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渗透通道——裂隙引入到介质的逾渗研究中,提出了更为普遍的孔隙裂隙双重介质的逾渗研究方法.通过对二维平面孔隙裂隙双重介质的数值计算,得到了孔隙裂隙双重介质三个重要参数:孔隙率,裂隙分形维数、裂隙数量分布初值与逾渗概率的关系,给出了孔隙裂隙双重介质逾渗阈值的数学表达式,揭示了孔隙裂隙双重介质的逾渗规律. 关键词: 孔隙 裂隙 双重介质 逾渗 逾渗阈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